約定俗成。因為據傳在東晉時代就有,那時叫“春盤”。當時人們每到立春這一天,就將麵粉製成的薄餅攤在盤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稱“春盤”。今天的春捲,可謂五花八門,各顯神通。儘管大家還是統稱“春捲”,但已風格回異,各有特色了。
約定俗成。因為據傳在東晉時代就有,那時叫“春盤”。當時人們每到立春這一天,就將麵粉製成的薄餅攤在盤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稱“春盤”。今天的春捲,可謂五花八門,各顯神通。儘管大家還是統稱“春捲”,但已風格回異,各有特色了。
1、立春吃春餅生菜等是立春習俗之一,俗稱嚼春、咬春或者嘗春,立春吃春餅有迎春的寓意。
2、有記載說宋代宮廷的薺菜迎春餅是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春餅薄如蟬翼,這裡記載的是用稀面在1種平鍋上抹一下,即成極薄透明的餅,用來包薺菜餡,然後用油炸出的春捲(又叫春盤)。春餅、春捲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徵。
3、春餅是用白麵擀成圓形的餅,經烙制而成。清《調鼎集》記載春餅的製法是擀麵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時菜心、油炸供客。又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這是清朝的吃法。但現在演變為春餅抹甜麵醬,卷洋角蔥後食用。
4、南方的春餅是今日春捲的前身,其做法是:將麵粉和水攪成麵糊,攤在平底鍋中以小火烘出薄餅,即是皮子,包餡即是春餅,油炸至金黃色撈出。江南一帶餡料常用豆沙,即是甜餡春餅。這實際上就是春捲。
5、此外還講究吃和菜,就是用時令菜的心,如韭黃、菠黃等切絲,叫炒和菜。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裡吃。吃春餅講究將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
立春要吃餃子。立春不僅是一個節氣,而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餃子是過節必不可少的食物,因此在立春這天要吃上美味的餃子來慶祝它的到來。
立春的由來:
舊俗立春日又稱立春節,中國自古為農業國,春種秋收,關鍵在春。民諺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在漢代前曆法曾多次變革,那時曾將24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意思春天從此開始。這種叫法曾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1913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正式下了一個檔案,明確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春節。此後立春日,僅作為24個節氣之一存在並傳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