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為信的主人公是商鞅。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軍事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統一六國,標誌著戰國時代的結束。
立木為信的主人公是商鞅。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軍事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統一六國,標誌著戰國時代的結束。
1、立木取信的主人公是商鞅,立木取信這個歷史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信”對於一個國家與民族的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執政者無信,民眾也對國家失去的信任,那麼這個國家最終只能走向滅亡,由此看來一諾千金是十分重要的。
2、立木取信這個故事講的是商鞅變法的故事,在當時,變法的法令已經制定好了,但是並未向百姓公佈。商鞅為了確保新的法令公佈下去後,可以得到民眾們的信服。於是命令下屬就在國都的集市南門處立起一根三丈長的樹幹,並下令說,誰能夠將這根樹幹搬到北門,就能獲得賞金十兩。
3、一段時間過去了,所有進過南門的百姓都抱有懷疑的心思,於是也就沒人去搬樹幹。得知情況的商鞅又下令說,能夠將樹幹搬去北門的,賞金提升為五十兩。終於有一個人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將那在南門立著的樹幹搬去了北門,於是他立刻獲得了五十兩的賞金。
立木為信的故事如下: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