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又稱什麼節是為了紀念誰的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傳說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是什麼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對的民間歌謠
五月五,麥子熟,包好粽子過端午。五月裡有午端陽,粽子油條泡雄黃。五月五,過端午,掛香包,插艾草,家家要祭祖。五月五,過端午,畫個王,喝雄黃,人人慶端午。五月五,過端午,歡欣又鼓舞。五月五日午,屈原騎艾虎。手持菖蒲劍,驅魔歸地府。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吃爻雄黃酒,毒蛇遠遠遊。重五草頭湯,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麥麥,字眼學起快。吃爻重五卵,做個生員卵。重五吃大蒜,讀書做高官。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端午節要戴香包
據傳,戴香包的目的,一方面象徵屈原的品德節操將馨香溢世,流芳千古;另一方面又能起到驅瘟避疫,強身健體的作用。香包亦叫香.囊。其根探於古代的“艾虎”、“艾符”。在古代,有人在端午節即將.來臨的時候.,把艾葉編成老虎形狀,或把綵綢剪成虎形,粘上艾葉一,插一在頭髮上或佩帶在胸前以祛瘟辟邪,這就是艾虎。傳說,善於降妖伏魔的張天師,於五月五日乘艾虎出遊四方,所到之處,五毒(蠍子、蜈蚣、蛇、壁虎和蟾蜍)化為灰塵,,妖邪歸回地府。由此,我們透過迷信的迷霧,便可看見艾虎的功效和威力。艾葉有殺菌祛蟲之功,虎又是傳說中的神獸,可以鎮一守門戶,二者合一製成艾虎,可見人們的心理是想以此獲得生命的保障和尋求心靈的安全感。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全部)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等。
粽子節:自古以來,吃貨從來不會缺席,提到端午就想到粽子,因此也就有了這個直截了當的名字咯。
端陽節:午為“陽辰”,午月中的第一個午日,這一天時為仲夏,也是登高踏青的好天氣,因此也有“端陽節”之稱。
龍舟節:端午節也是上古時代,先人以龍舟競渡的形式祭祀龍神的節日,來源於部族的圖騰祭祀。
正陽節:端午節從中國傳入到越南以後,在越南,五月初五就稱為“正陽節”。
屈原日:端午也是紀年屈原在這一天投江的日子,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因此也有屈原日之稱。
解粽節:這源自於端午的小遊戲,端午食粽,粽葉長短各不相同,解下粽葉長者為勝,因此有“解粽節”之稱。
夏節、五月節:這個名稱就與端午的時節密切相關了,五月五日為仲夏之日,過後氣溫上升,因此得名。
重午節:古時以天干地支為紀年,端午節最初為干支歷的五月五日,第五月即為“午”,雙午為之“重”,因此端午節也稱“重午節”。
端禮節:在湘南地區,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艾葉,驅除蚊蟲,洗禮身心,古代因蚊蟲而感染瘧疾的機率非常高,而且難以醫治,古人相信這樣可以驅除疾病,安全度過夏季。因此端午也稱端禮。
五黃節:古時,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食五黃的傳統,即: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黃酒。因端午一天,陽氣至盛,天氣悶熱,氣血不暢,因此食五黃調順理氣,健脾潤肺,讓心脈暢通。
龍日節:龍日節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稱呼,與龍舟有關,最開始端午節是源於吳越部族紀念龍神的日子,龍是吳越的部族圖騰,而仲夏五月五日,既是蒼龍飛天的時節,蒼龍主火,次日陽氣鼎盛,因此也被稱為龍日節。
沐蘭節:端午時為仲夏,也是熱病高發的一個季節,而端午也是一味中草藥,沐浴可去溼除熱驅邪,民間有用端午草沐浴的風俗,因此端午又稱“浴蘭節”。
菖蒲節: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因為民間風俗,菖蒲被認為有驅邪鎮宅的作用,古時端午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菖蒲,以求福澤平安。
躲午節:古時少數地區,認為五月為不祥之月,因此在端午這一天,父母都會把家中孩童送至遠方親戚躲避災厄,因此稱“躲午”。
地臘節:道教學術中,一年分為五臘,五月五日即地蠟,《赤松子章歷》“五月初五名地臘,此日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在道教學說裡,臘日屬良辰吉日,適合祭祀先祖,以求去福報平安。
當五汛:當五汛這個別稱,是從古代沿海城市流傳下來的,在現代上海地區,還保留著這個對端午的別稱,五月當午,潮汐高漲,因此這個名字也保留至今。
女兒節:“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往日出嫁的女子在這一天都會紛紛回孃家探親,因此端午節也稱“女兒節”
天醫節:古人以天醫節祭奠黃帝、岐伯,相傳黃帝詢問岐伯,因此有了醫術,中醫也有“岐黃之術”的別稱,這一天,民間會用露水和硃砂混合,點於孩童的額上或腹部,用以驅邪祈福之意,後來到端午也有這樣的習俗,這個名字也因此成為端午的別稱。
天中節:《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而端午傳到日本,也被成為“男兒節”,因此天中陽氣旺盛,因此得名。
端午節又稱粽子節嗎 粽子節是端午節的別稱嗎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因此也有人稱端午節為粽子節,其實粽子節並不是端午節正經名字,只是現在有部分人用粽子節代指端午節而已。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從角黍到粽子
角黍這種食物隨著文化的交流而傳入南方。雖然先秦時期文化傳播的速度較慢,但飲食方式作為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還是會以頑強的姿態相互交流。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大批北方人口湧入長江中下游地區,把北方的飲食方式帶到南方。
但是,南方不產黍,而是盛產稻米。“角黍”到了南方,和當地的竹筒粽結合,外觀取角黍之形,把角黍的原始意義繼承下來。而原料則就地取材,進行“本地化”改造,粽中裹的不再是黍,而是糯米了。而在名稱中就有了“粽”這個新的名字。
其他國家的粽子
雖然朝鮮半島的稻作文化來源於長江下游,粽子也源於江南地區,但在飲食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具體食物品種的傳播要比飲食習俗的傳播效率高得多。比如明朝從美洲大陸傳到中國的玉米,中國不同地區的食用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與原產地美洲印第安人的食用方法差別更大:在墨西哥甚至有用玉米苞葉或香蕉葉包裹玉米麵製成的“粽子”,有一百多個花色品種。當然,此“粽子”非彼“粽子”。具體食品的製作上,由於地理位置相距遙遠,飲食習俗的相互影響效度較小。因此,雖然糯米在先秦時期就在朝鮮半島落地生根,但是後來的食粽習俗並沒有一併傳入。長江以南稻作民族因為地理上的便利,文化交流和融合包括飲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相對要方便得多。從我國華南和西南的諸多少數民族的食俗中,可以發現人們常有以樹葉或芭蕉葉裹米做飯的習慣,這可能和筒粽一樣是粽子在中國南方的前身。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的節日別稱有哪些
端午節又叫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 、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是我國節日名稱最多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的節日別稱
一、耳熟能詳:
粽子節:因為端午節吃粽子,對於吃 ...
1、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龍舟節、五月節等。
2、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攘災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攘 ...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是紀念楚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chónɡ)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 ...
1、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龍舟節、五月節等。
2、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攘災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攘 ...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灑上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及毒蟲滋生。在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即:黃瓜、黃魚、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灑。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 ...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 ...
端午節是什麼節 端午節是一個怎樣的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女兒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五、夏節、天中節、浴蘭節、屈原日、詩人節等。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