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端午節吃五黃的由來+端午節吃五黃的來歷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的傳說故事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的傳說故事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一:紀念屈原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二:“九子粽”的傳說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後,龍顏大喜,讚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故“九子粽”。清代詩人吳曼雲,也寫有一首讚美九子粽的詩篇:“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雲膚白,笑說廚娘藕覆松。”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由於我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也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異,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端午吃粽子的歷史發展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冬至吃餃子的傳統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傳說,東漢末年,醫生張仲景在長沙擔任太守,一年冬天,張仲景看到百姓衣不蔽體,兩耳生瘡。就搭了棚子,熬一些驅寒的湯給病人吃,人們吃了之後渾身發暖,兩耳生熱。之後,每年冬至這天,人們就會用驅寒藥材和羊肉包成餃子吃,這便是冬至吃餃子的來歷。

  冬至吃餃子的故事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吃餃子的傳統

  冬至吃餃子的傳統來自北方地區的風俗。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在每天的冬至日這一天,以吃餃子來慶祝節日是我國北方許多地區的傳統習俗,而且北方人民喜愛麵食,對於餃子這種麵食,每逢過年過年都會精心製作,端上餐桌和家人齊聚一桌共同享用,有著團圓、美好、幸福等寓意。

  冬至吃餃子寓意

  1、冬至吃餃子的寓意:財源滾滾

  有人說,吃水餃主要是希望往後的日子財源滾滾。“餃子形狀像元寶,有發財寓意,這是我個人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所以說,這吃水餃取得就是個希望發財的意思。”

  2、冬至吃餃子的寓意:和和美美

  餃子,是我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冬至食品。民間俗話說:“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過餃子”,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吃餃子的習慣。老年人過去常說,好吃莫如餃子,舒坦莫如倒著(睡覺),餃子就酒,越哈(喝)越有。就餃子的餡來說,大致可分為葷,素兩種;各種肉餡,海鮮餡,蔬菜餡,肉菜合餡,野菜餡,其中最為流行的是白菜豬肉餡、韭菜豬肉陷、芹菜牛肉餡,牛肉餡或羊肉餡,以及蝦米、海參、魚(或雞蛋)的三鮮餡及韭菜雞蛋餡,還有莧菜和肉餡的,煮出來也是鮮紅的顏色,很好看,口味也很鮮美!據民間傳說,之所以叫“和”面,是取“和和美美”之意。將一個個小麵糰擀成圓圓的餃子皮,叫作擀皮。擀出的餃子皮是圓的,即寓意“團團圓圓”,這種團圓象徵著親人間血脈的融合。看著一個個圓圓的餃皮想想其美好的寓意,令人為之心動實屬必然。

  3、冬至吃餃子的寓意:久財之意

  冬至要吃餃子與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係,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著久財之意。最為常見的白菜肉餡即百財之意。香菇最有養生功效,將其包進餃子餡裡寓意著鼓財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狀如同向上的箭頭,飽鼓之意,謂之鼓財。最後還有最近興起的酸菜餡,據說有算財之意。而芹菜餡則為勤財之意,勤即經常,頻繁的源源不斷,謂之勤財。冬至要吃餃子與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係,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著久財之意。

  4、冬至吃餃子的寓意:闔家團圓

  關於24節氣的飲食習慣,很多地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這天,餃子是必不可少的。

  餃子形狀飽滿,內容充實,味道鮮美,是閤家團圓時候的美食,尤其是一家人分工合作,圍坐在一起包餃子的情形,為餃子賦予了更多團圓喜慶的意味。所以,冬至吃餃子寓意閤家團圓。

立夏吃蛋的由來 立夏吃蛋鬥蛋的來歷

  立夏吃蛋的由來 立夏吃蛋鬥蛋的來歷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節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立夏為什麼要吃蛋

  古人認為,雞蛋溜圓,象徵生活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平安。“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很多地方都有吃“立夏蛋”的習俗,是說立夏吃蛋能預防暑天常見的食慾不振、身倦肢軟、消瘦等苦夏症狀。立夏後,農事便繁忙起來,種早稻、收小麥,因此需吃些補品,以增強體質。在農村,唯有雞蛋、鴨蛋是農家力所能及的補品了。

  立夏日一般在農曆的四月,“四月雞蛋賤如菜”,人們把雞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燒就成了“茶葉蛋”。後來人們又改進煮燒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滷、桂皮、薑末,從此,茶葉蛋不再是立夏的節候食品,而成為我國傳統小吃之一。

  專家認為,這跟心臟的承受度有關,在中醫理論中,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心對應“夏”,夏季心陽最旺,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保養。蛋形如心,人們認為立夏吃蛋能保佑夏日之平安、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經受“疰夏”的考驗。

  立夏為什麼要鬥蛋

  立夏節時,大人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繫於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每年立夏都會吃蛋,還要把蛋放到五顏六色的網兜裡帶到學校去“鬥蛋”。

  小孩子們鬥蛋為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

  還有的地方,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

  其實“立夏鬥蛋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關於立夏,有一句諺語:“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古人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徵生活之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經受‘疰夏’的考驗。

  立夏鬥蛋的方法

  鬥蛋,是把雞蛋、鴨蛋煮熟了以後,蛋頭對蛋頭,蛋尾對蛋尾,相撞直到一方撞破殼為止,最後勝出的就是“蛋王”,而鬥破的蛋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下肚了。現在想想,覺得挺傻的,但當時真是樂趣無窮,可能是現在的小孩子不能理解也享受不到的快樂吧。

  立夏節時,大人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繫於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每年立夏都會吃蛋,還要把蛋放到五顏六色的網兜裡帶到學校去“鬥蛋”。

  立夏蛋的做法

  原料:雞蛋10個

  配料:鐵觀音1包、精鹽4小勺、白糖3小勺、花椒25粒、八角3瓣、桂皮1片、料酒1勺、小茴香適量、生抽1勺、老抽適量、辣椒少許。

  1.雞蛋挑個頭小點土雞蛋好入味。

  2.用碗裝入鐵觀音、鹽、白糖、花椒、八角、桂皮、料酒、小茴香、生抽、老抽、辣椒。將滷料用清水洗淨備用。

  3.雞蛋放入盆中清洗乾淨備用。

  4.鍋中放進鹽,加進清水煮雞蛋至蛋清凝固。先用中火煮蛋水開後再改小火煮5分鐘。第一次煮囫圇蛋時,不需要煮的太熟;五分鐘左右足夠了。

  5.鍋中注水燒開,放入鐵觀音泡發。家裡紅茶沒有了;在鐵觀音和綠茶之間權衡了一下,最後決定用鐵觀音。

  6.鐵觀音泡發到顏色和香氣撲鼻時,放進洗淨的滷料。

  7.放進料酒。

  8.放入老抽適量,老抽的顏色較深,鐵觀音也有上色的作用,放入老抽需謹慎。

  9.加進生抽或者味極鮮都行,主要是為了提鮮。

  10.放進白糖。所有食材放進後;將其煮開。

  11.雞蛋煮熟後,撈出後用冷水浸2分鐘,然後用勺子輕輕敲碎至皮碎蛋膜互相連線。輕敲雞蛋使每個蛋都有裂縫,這樣烹煮時容易入味,熬煮時間也不用太久。

  12.敲好的雞蛋放進滷料鍋中,

  13.加水沒過雞蛋,大火煮開後小火再加熱10分鐘。雞蛋不要煮太久,煮的太硬不好吃。

  14.關火後五小時後才可食用。主要是為了冷卻過程中滷汁慢慢浸透入雞蛋中。

  注意:專家指出茶葉蛋應少吃,因為茶葉中含酸化物質,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會對胃起刺激作用,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


夏至狗肉的由來 夏至狗肉是哪裡的風俗

  夏至吃狗肉的由來 夏至吃狗肉是哪裡的風俗   民間認為,夏至時狗肉和荔子合著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到今。   民間有“夏至狗,沒路走”的俗語,意思是夏至這天,許多狗被殺掉,沒路可逃。民間說法是,狗肉性溫,大補元氣,屬性燥熱,僅適宜秋冬季節食用,夏天吃狗肉會上火,外 ...

聖誕節蘋果的由來 聖誕節蘋果的含義是什麼

  聖誕節吃蘋果的由來 聖誕節吃蘋果的含義是什麼   因為"蘋"與"平"同音,中國人寓以蘋果"平安"的吉祥含義,又因蘋果的形狀為圓形,更有團圓幸福之意。於是聖誕節吃蘋果成為了中國獨有的習俗。   基督教裡,人們普遍認為聖經創世紀中的禁果就是蘋果,所以蘋果的意象跟 ...

立冬餃子的由來 立冬餃子的寓意和象徵

  立冬吃餃子寓意著人們對冬天的美好期盼,由於餃子的外形和耳朵很像,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了,還有“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除此之外,立冬吃餃子也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相傳餃子為張仲景首創。他流浪多年回到故鄉,正值南陽的深冬傷寒流行,便將羊肉和驅寒藥材放在一起煮,剁成餡料後用麵 ...

端午節由來 端午節來歷

  端午節吃五黃的由來 端午節吃五黃的來歷   端午節吃“五黃”的食俗是漢族民間風時風俗,流行於杭州等地。相傳這一天的陽氣比較足,尤其是中午時分是最好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吃五黃(黃鱔,黃瓜,黃魚,鹹蛋黃,雄黃酒),那麼就可以驅趕自己的黴氣和晦氣,同時還能提高自己的精氣神。   端午節吃五黃是什麼   黃魚   ...

端午節的“子”是指哪

  粽子、蒜子、雞子(蛋)、口子(蕌頭)、包子。”端午節當日以“五子”為早餐,大概是因為在端午時節吃這些東西,可以排除身體毒素,又可為身體補充營養,可以起到防病、強身的作用。另外也是因為口口相傳的習俗。各地風俗都不盡相同,也有說是其他五子的。例如在桂林,是要吃鹹蛋的,端午節是要吃“五子”——粽子,桃子,李子, ...

端午節為什麼要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粽子賽龍舟的由來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龍舟競渡和吃粽子,其主要目的也是。拯救”屈原。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雲:“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屈原出生在湖北秭歸縣三間樂平裡,戰國時代楚國人。由於他學識淵博,明於治亂, ...

端午節為什麼要粽子 端午節粽子的由來傳說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傳說   吃粽子,是慶祝端午節的又一項飲食習俗。關於粽子的來源,在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之後,楚國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駕著船,把裝在竹筒裡的米飯,投到汩羅江中祭奠屈原。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25-55年),長沙地方有一個叫歐回的‘人,說他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