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端午節的來歷及習俗

端午節的來歷及習俗

  1、端午節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許多說法,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2、屈原死後百姓悲痛不已,便在每年五月初五祭祀屈原,端午節由此而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屈原。

  3、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棕”。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節日清晨,在孩子手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夏至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夏至的來歷及習俗儀式

  夏至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夏至的來歷及習俗儀式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透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

  《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作為古代節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遼史》),清朝又是“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清嘉錄》)。

  夏至的來歷及習俗儀式

  祭神

  前言有說到,古代夏至節的隆重程度不亞於端午節。而這個習俗從周代就開始有了,朝廷除了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祈祝國泰民安。而各地農民則忙著祭祀神靈,以祈求風調雨順。北方人多求雨,以防乾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澇災。宋朝時期,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時至今日,許多地區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習俗。

  煮湯給牛喝

  夏至日之後天氣炎熱,我們要改善自己的飲食,而在山東省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意思是說夏至日煮麥仁湯給牛喝,這樣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

  互贈摺扇脂粉

  在古代的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成為制度。而在古代的大遼國,夏至日有婦女互相贈送摺扇、粉脂囊,除去身上的汗漬味的風俗。《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夏至吃什麼

  吃餛飩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餅

  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麵等。《吳江縣誌》中記載:“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人們不僅吃“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擀麵做薄餅,烤熟,夾著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或分贈親友,俗稱“夏至餅”

  夏至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這大概是因為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護士節的來歷及習俗

  護士節的來歷及習俗

  護士節的來歷

  在1854年開始的英法俄之戰中,在英國有一家醫院護士主任南丁格爾,她帶著醫院的38名護士前往前線開創臨時醫院,開始參加和治療護理傷病員的工作。當時前線醫療混亂,一半的傷病人員死在了後方醫院中,她到了前線之後,開始改善醫院條件,加強對病人的護理,後來前線的傷病員死亡率到了個位數,後來她開創了世界的第一個護士學校,專門培訓正規的護士,在她1910年死的時候,國際護士理事會為了感謝她的貢獻,設立每年的5月12日為國際護士節。

  護士節的習俗

  授帽儀式

  潔白的燕帽,象徵著聖潔的天使;燃燒的蠟燭,象徵著“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每逢5月12日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醫院、護士學校等都會舉行莊嚴的護士授帽儀式,並慶祝“節日” 授帽儀式的到來。

  授帽儀式是護生成為護士的重要時刻。在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像前,伴隨著“平 授帽儀式安夜”的莊嚴樂曲,護生直跪在護理前輩面前,前輩為護生戴上聖潔的燕帽,護生接過前輩手中的蠟燭,站在南丁格爾像前宣讀誓言。“我宣誓: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履行護士的天職;我宣誓:以自己的真心、愛心、責任心對待我所護理的每一位病人;我宣誓:我將牢記今天的決心和誓言,接過前輩手中的蠟燭,把畢生精力奉獻給護理事業。”

  神聖而莊嚴的授帽儀式結束,護生正式成為一名“白衣天使”。她將學習和發揚護理前輩“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她將履行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的人道主義護士天職,把真誠的愛心無私奉獻給每一位病人;她將為預防疾病、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和促進人類健康事業奉獻青春與熱血。

  護士的工作也是危險的,因為她們隨時就面對著傳染性疾病,可是她們卻從不畏懼,一直堅守自己的崗位。所以護士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元旦節的來歷習俗

  元旦節的來歷   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 ...

端午節來歷習俗

  1、端午節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   2、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許多說法,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3、屈原死後百姓悲痛不已,便在每年五月初五祭祀屈原,端午節由此而來。   4、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 ...

中秋節的來歷飲食習俗

  http://www.tech-food.com 2010-8-26 中國食品科技網 月圓最是中秋明,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按我國曆法解釋,農曆八月居七、八、九三個月之中,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故稱“中秋”。舊時的中秋節,有賞月、拜月、飲團圓酒,吃 ...

端午節來歷放假安排

  端午節簡介: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來歷:   紀念屈原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 ...

端午節來歷習俗簡短100字

  1、端午節來歷   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   2、端午節習俗   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

端午節來歷習俗

  1、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節,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時代就有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習俗。   2、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3、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 ...

有關端午節來歷習俗

  1、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