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2、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原始信仰及天象、曆法等自然文化。一是與祭龍圖騰有關。龍是古中國普遍信仰的一種各種形象組合起來的動物圖騰。從發掘的原始文化遺存和史籍記載結合起來看,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水網密佈、稻穀豐溢,曾世代繁衍生息著一個崇拜龍圖騰的族群,史稱古越族,端午節就是他們用於祭龍祖的節日:把粽子投入江河水裡祭祀龍神,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是與龍形的天象崇拜有關。“二十八宿”中,在東方的“蒼龍七宿”(龍形星象)於仲夏午月午日,執行至正南中(乾)方位,對應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得中”又“得正”,為大吉大利之象。我中華民族自稱是龍的傳人(所謂“龍子龍孫”),以“龍”為中華民族的凝聚、團結的象徵,故從各地域的相同時令的端午活動漸漸演成集中統一的大型節日。
3、端午節在演變中汲取、融納了歷史上層積的深厚人文文化。節氣表徵客觀物象變化及其對生活生產的作用,節日(個別與節氣重合)則源於傳統習俗或對某人某事的紀念。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節已經存在;屈原恰恰在端午節悲憤跳江,後人為紀念他的愛國情懷,又賦予這個節日更多的人文內涵(還有的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介子推或曹娥、陳臨等人)。雖然許多端午習俗與屈原無關,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愛民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民間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4、端午節是民俗大節,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各地習俗不盡相同。論其繁多複雜,或只有春節可比擬,且都含祈福、消災等禮俗主題,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美好願望。根據陰陽術數及季節時令,仲夏端午陽氣旺盛,萬物至此皆盛,是草藥一年裡藥性最強的一天,這天採的草藥祛病防疫最為靈驗、有效,故有如掛艾草、午時水、浸龍舟水、拴五色絲線闢陰邪以及洗草藥水、薰蒼朮祛病防疫等。支撐這類俗信的原理,自然是基於一種宇宙論式的解說。當然,也少不了節慶特色食品諸如五黃、艾草糕、艾餈、打糕、煎堆、茶蛋、五毒餅、菖蒲酒、雄黃酒、午時茶等等。尤其廣泛食用的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由來久遠,花樣繁多,最初用來祭祖祭靈,到了晉代成為端午節慶食物。
1、端午節的由來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2、端午節的習俗
(1)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
(2)懸艾,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3)飲雄黃酒,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1、端午節: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2、中秋節:中秋節是我最期待的節日。因為每年的這一天到處都充滿歡慶和團圓的氣氛,街上張燈結綵人來人往,處處都籠罩在一片歡樂之中,在每年的這天我們全家人會一起到外面吃團圓飯。
3、春節:在我國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春節是一個最喜氣洋洋的節日。那個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容。今年春節,家家張燈結
1、傳統文學:
《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 《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2、傳統中醫:
《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神農本草 ...
中國的春節給了人們一份濃得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造的淳厚的味。這就是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
春節,融入一種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徵,並擔負起一種文化的功能:一是辭舊迎新,打上一個人生的結,分開過去和未來。二是祭祀,緬懷祖宗之德,承繼先人之志,融通天地萬物,祈盼人生幸福。三是宗親禮儀往來,安排人生秩序,聯 ...
1、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順序,經歷了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 、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時代 ,到夏朝建立。之後綿延發展至今。
2、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 ...
1、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順序,經歷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時代 ,到夏朝建立。之後綿延發展至今。
2、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 ...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我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國紙的發明是 ...
1、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藥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朮、佩香囊等等。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2、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 ...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為主體,中國約5000年曆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
中華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