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端午節的風俗有哪些+端午節的民俗介紹

端午節的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的民俗介紹

  端午節的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的民俗介紹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端午的鴨蛋:

  高郵的端午較為特殊,有系百索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習俗,孩子興掛“鴨蛋絡子”,就是挑好看的鴨蛋裝在綵線結成的絡子中,掛在胸前。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古人們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節的傳說

  最為廣泛的端午節傳說:戰國時候,楚國有個大忠臣叫屈原。屈原的學問淵博,忠貞保國,全國人民都很愛戴他。可是,奸臣當道,朝廷昏庸,國家危亡,民不聊生,屈原心裡悲憤難平,終日在汨羅江邊徘徊悲歌。江邊有個老漁夫,認出了屈原,就把屈原請到自己的茅棚裡,給屆原煮魚湯喝,並安慰屆原說:“朝裡誰忠誰奸,老百姓最清楚,國家危亡之時,朝廷保不定啥時候還要召見你。”屈原聽了老漁夫的話,就與老漁夫住了下來,等待朝廷的召見。

  可是,朝廷召見的信兒一直沒等來,從北方過來的逃難人卻越來越多,壞訊息也越來越揪心。這一天,最壞的訊息傳來:京都被秦兵攻破了,楚國滅亡了,屈原絕望了。他不吃不喝,兩眼發直,老漁夫請來了醫生,他不看;鄉親們端來了他平時最愛吃的粽子,他不吃;他終日在岸邊排徊悲吟著他作的“九歌”。這一年的五月五日早晨,忠貞的屈原投進了清清的汨羅江。

  老漁夫心痛屈原,端著蒸熟的粽子到江邊尋找,見屈原投江了,就哭著高喊:“屈大夫投江了!屈大夫投江了!”

  眾鄉親和逃難的百,姓聽到喊聲,紛紛跑到江邊,哭著喊著。為了打撈屈原,不少人都紛紛跳入江中,在下游紮起七七四十九道人牆,整整撈了七七四十九天,不少人也都淹死在江裡。人們傳說,屈原的屍體後來真的被打撈上來了,身上被百草的葉子纏護著。人們說,這是因為端陽節這天它保護了屈原,接受了屈原靈氣的緣故。

揚州端午節風俗有哪些

  揚州端午節風俗有吃粽子和綠豆糕、喝雄黃酒、小孩掛百索子及鴨蛋簍。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福建端午節風俗有哪些

  福建端午節風俗有划龍舟,划龍舟無疑是福建端午節最盛大的節目之一。划龍舟又稱扒龍舟,是多人集體扒槳競賽,是漢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起源於江浙地區。

  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習俗,也是漢族龍圖騰文化的代表之一。


湖北端午節風俗哪些

  湖北端午節風俗有吃粽子,懸艾,賽龍舟等等。   1、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國漢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   2、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已流傳兩千多年。 ...

端午節民俗活動哪些 端午節各地民風民俗彙總

  端午節民俗活動有哪些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已流傳兩千多年。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佩 ...

端午節的習俗哪些 端午節民俗是什麼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1、吃粽子   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曆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後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粽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粽子”。   2、掛艾草   端午節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簷下掛艾草或菖蒲,蚊蟲害 ...

北方怎麼過端午節 北方端午節哪些風俗

  北方怎麼過端午節   1、踏柳   古時,河北趙縣的端午節,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而發展到現在,端午吟詩的習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飲賦詩的雅興。   2、佩戴五毒銅錢   北方端午節有佩戴鍾馗祛五毒銅錢以辟邪的習俗,不過現在逐漸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習俗替代 ...

端午節的活動哪些 端午節舉行的民俗活動哪些

  端午節的活動有哪些 端午節舉行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端午節的活動有掛紅鴨蛋、沐蘭湯、賽龍舟、避五毒、躲端午、食粽、拴五色絲線、懸艾葉菖蒲、佩香囊等。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   掛紅鴨蛋   紅鴨蛋,就是把 ...

端午節習俗活動哪些 端午節當天各種風俗活動大全

  端午節習俗活動有哪些 端午節當天各種風俗活動大全   端午節具體習俗活動主要有: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聚午宴、洗草藥水、放紙鳶、盪鞦韆、貼“午時符”、系百索子、打午時水、浸龍舟水、放紙龍、龍船飯、睇龍船、點艾條、薰蒼朮、贈香扇、曬百日姜、掛黃葛藤、畫額、佩香囊、佩長命縷、拴五色線、食粽、採藥製茶、立蛋、佩 ...

開齋節的節日風俗哪些 開齋節的民風民俗介紹

  開齋節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開齋節的習俗是在開齋節前一個月要進行齋戒,凡符合條件的穆斯林男女,在這個月內都要進行齋戒活動。開齋節當天,各家都早早起來,打掃室內外衛生,給人以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淨,沐浴淨身,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衣服,然後到清真寺參加會禮。   開齋節的民風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