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端午節被稱為什麼節日+端午節俗稱什麼節

端午節被稱為什麼節日 端午節俗稱什麼節

  端午節被稱為什麼節日 端午節俗稱什麼節

  端午節被稱為端陽節、龍舟節、午日節、重午節、龍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

  端午的多個名稱由來:

  天中節

  因端午節恰在夏至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太陽在天空位置是一年裡最當中的一天,故名。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

  重午節

  上古干支紀元法,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端午為干支歷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到了漢代時,由於南北統一,曆法變動,朝廷為了方便過節,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曆五月五日。

  龍舟節

  龍舟競渡最早是古代南方先民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 ,南方先民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舟船畫上龍圖形作為本族的圖騰或保護神。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故稱龍舟節。端午扒龍舟後來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也十分流行。

  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亦有個別地區稱為“五月當午”。

  龍節

  上古先民在端午進行祭龍,端午節在當時其實是“龍的節日”。仲夏端午“飛龍在天”,蒼龍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懸正南中天,龍氣(陽氣)旺盛。《易經·乾卦》爻辭中所言的“龍”,實質是對蒼龍七宿一年四時執行的闡發。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而端午日是草木藥性在一年裡最強的一天,這天採的草藥治皮膚病、去邪氣最為靈驗、有效。民間有在端午採草藥煲水沐浴的習俗,故稱浴蘭節。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菖蒲節、艾節

  古人認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陽氣旺,且艾、菖長勢茂盛,每年端午人們有在門上掛菖蒲或艾草闢陰邪的習俗,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艾節”。

  躲午節

  五月,古時北方稱之為“惡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節這一天,父母便把未滿週歲的兒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惡,故有“躲午節”之稱。

  女兒節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端午節是什麼時候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已被列入國家文化遺產的第一批名錄。端午節當天各地會舉行扒龍船、放紙鳶、掛艾草菖蒲等節日慶祝活動。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所曰:“飛龍在天”;此時龍星既“得中”又“得正”,處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龍德顯揚。端午節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子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龍圖騰祭祀,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是為了紀念誰的 端午節是什麼節日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是為了紀念誰的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傳說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是什麼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對的民間歌謠

  五月五,麥子熟,包好粽子過端午。五月裡有午端陽,粽子油條泡雄黃。五月五,過端午,掛香包,插艾草,家家要祭祖。五月五,過端午,畫個王,喝雄黃,人人慶端午。五月五,過端午,歡欣又鼓舞。五月五日午,屈原騎艾虎。手持菖蒲劍,驅魔歸地府。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吃爻雄黃酒,毒蛇遠遠遊。重五草頭湯,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麥麥,字眼學起快。吃爻重五卵,做個生員卵。重五吃大蒜,讀書做高官。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端午節要戴香包

  據傳,戴香包的目的,一方面象徵屈原的品德節操將馨香溢世,流芳千古;另一方面又能起到驅瘟避疫,強身健體的作用。香包亦叫香.囊。其根探於古代的“艾虎”、“艾符”。在古代,有人在端午節即將.來臨的時候.,把艾葉編成老虎形狀,或把綵綢剪成虎形,粘上艾葉一,插一在頭髮上或佩帶在胸前以祛瘟辟邪,這就是艾虎。傳說,善於降妖伏魔的張天師,於五月五日乘艾虎出遊四方,所到之處,五毒(蠍子、蜈蚣、蛇、壁虎和蟾蜍)化為灰塵,,妖邪歸回地府。由此,我們透過迷信的迷霧,便可看見艾虎的功效和威力。艾葉有殺菌祛蟲之功,虎又是傳說中的神獸,可以鎮一守門戶,二者合一製成艾虎,可見人們的心理是想以此獲得生命的保障和尋求心靈的安全感。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的節日別稱有哪些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的節日別稱有哪些

  端午節又叫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 、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是我國節日名稱最多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的節日別稱

  一、耳熟能詳:

  粽子節:因為端午節吃粽子,對於吃貨來說這種事情肯定不會缺席,因此這個名字從誕生開始,就被人們普遍的認知。

  端陽節:五月中的第一個午日,因五月也是午月,這一天是仲夏,天高氣爽,是適合出門踏青的好天氣,因此又被稱為“端陽節”。

  龍舟節:相傳是由越王勾踐以嬉戲和娛樂的模式訓練軍隊,擊敗了吳國,為了慶祝越國的勝利,後來就演變成了端午這天賽龍舟。

  正陽節:端午節傳入越南,按照越歷的五月初五定為越南端午節,被越南人稱為“正陽節”。

  屈原日:為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百姓在每年的端午這一天將粽子投入江中紀念屈原,同時將這一天定為“屈原日”。

  二、很少聽說:

  解粽節:來源於民間在端午節這一天做的小遊戲,大家包的粽子解下粽葉,比較誰的粽葉比較長,誰就勝出。

  夏節、五月節:五月五日這一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仲夏之日。這天之後,氣溫開始上升,因此得名。

  重午節:因為端午節是五月五日,按照古人的說法,雙午為“重”,因此這一天也被稱為“重午節”。

  端禮節:南方多蚊蟲,一旦開始變熱,蚊蟲很容易傳染一些疾病,古人就在這一天,將艾葉掛在門上,用來驅趕蚊蟲,祈求能夠安全的度過夏天,因為有洗禮身心的含義,故而稱之為端禮節。

  五黃節:古代在端午節這一天,有食用五黃的習慣。因為五月五日過後,天氣開始悶熱,人的氣血不順,需要調整氣血,故而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黃酒共同服用,以健脾潤肺,通常心脈。

  三、這個就考驗你的知識了

  龍日節:這個與龍舟有關,龍是古代吳越部族的圖騰。在易經上,五月五日這一天是蒼龍飛天之日,表示陽氣鼎盛之意。

  沐蘭節:端午這一天是疾病高發的季節,但是端午在中醫中卻是一味中藥,民間在這一天用端午沐浴,可以祛除溼熱和身體了陰邪之氣,因此稱為“沐蘭節”。

  菖蒲節:菖蒲在古代被認為有鎮宅的作用,可以驅除邪氣,因此古代人在這一天掛上菖蒲,求保平安。

  躲午節:古時候有些地方認為五月是一個災禍頻出的月份,不吉祥,因此會把孩子送到親戚家躲避災厄,因為這種行為被稱之為“躲午”,也就誕生了“躲午節”這個名字。

  地臘節:五月五日是道教中的地,這一天五帝會與南方。因此道教認為這一天最為適合祭祀祖先。

  當五汛:五月五日這一天,海面會出現潮汐高漲的情況,因此這個名字是從古代沿海城市流傳出來的。

  女兒節:在古代,端午這一天的時候,出嫁的女子都會回孃家,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女兒節”。

  天醫節:端午這天,民間會在兒童的腹部或者是額頭,用硃砂和露水混合點個紅點,用以表達祈福驅邪的意思。古人則是在這一天祭奠中醫的始祖:岐伯和。

  天中節:五月五日這一天,太陽達到了一年之中的最高點,因此被稱為“天中節”。


天中是什麼節日 天中端午節

  天中節是什麼節日 天中節是端午節嗎   天中節是端午節的別稱,端午節恰在夏至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太陽在天空的位置,是一年裡最當中的一天,故得此名。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   可謂眾說紛紜;一說是源於吳越民族圖騰祭;一說是紀念屈原;山西一帶流行紀念介子推說;吳楚兩地流行紀念伍子胥說;浙江會稽流行紀念 ...

端午節什麼(全部)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全部)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等。   粽子節:自古以來,吃貨從來不會缺席,提到端午就想到粽子,因此也就有了這個直 ...

端午節粽子嗎 粽子端午節的別稱嗎

  端午節又稱粽子節嗎 粽子節是端午節的別稱嗎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因此也有人稱端午節為粽子節,其實粽子節並不是端午節正經名字,只是現在有部分人用粽子節代指端午節而已。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 ...

2021年端午節過後是什麼 端午節下一個節日是什麼時候

  2021年端午節過後是什麼節 端午節下一個節日是什麼時候   2021年端午節過後是中秋節,中秋節的放假安排為:9月19日至9月21日放假調休,共3天。9月18日(星期六)上班。但端午節後面的節日有: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元旦、除夕、春節、元霄節等。   中秋節的由來   ...

端午節什麼

  1、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龍舟節、五月節等。   2、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攘災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攘 ...

端午節什麼節日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灑上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及毒蟲滋生。在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即:黃瓜、黃魚、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灑。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 ...

端午節什麼 什麼是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是紀念楚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chónɡ)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