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稱為什麼節 元宵節的別稱有哪些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天官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等。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
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而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後來經過演化“上元節”就被稱為“元宵節”。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上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
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
節日發展歷程:
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也就形成了元宵賞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南北朝時,元宵節燃燈已成氣候, 而真正讓元宵節燃燈之俗發揚光大的則是隋唐。隋朝時,正月十五元宵節已盛況空前。《隋書·柳彧傳》記載:“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遊。鳴鼓聒天,燎炬照地。”當時的長安城居民都會出來觀燈看戲,街頭表演也豐富有趣,“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伎,詭狀異形。”
自隋、唐、宋以來,元宵節曾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唐朝元宵節比隋朝更熱鬧。唐劉肅《大唐新語》記載:“京城正月望日,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臣戚屬及下俚工賈,無不夜遊。” 唐朝,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製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宋朝,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燈活動。宋代元宵除了“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狂歡外,還有官員派發利是、君王與百姓同賞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獄機構會利用燈飾、影象演繹獄戶故事或陳列獄具等。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複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統治者認為生命在於運動,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昇平。
清朝,異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元宵節清朝則只有三天,但是民間燈火璀璨,燈也更加精緻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冬至又叫“一陽生”,其別稱還有“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百分之五十。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今天開始“進九”。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比較常見的是,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而南方則是吃湯圓,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全部)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等。
粽子節:自古以來,吃貨從來不會缺席,提到端午就想到粽子,因此也就有了這個直截了當的名字咯。
端陽節:午為“陽辰”,午月中的第一個午日,這一天時為仲夏,也是登高踏青的好天氣,因此也有“端陽節”之稱。
龍舟節:端午節也是上古時代,先人以龍舟競渡的形式祭祀龍神的節日,來源於部族的圖騰祭祀。
正陽節:端午節從中國傳入到越南以後,在越南,五月初五就稱為“正陽節”。
屈原日:端午也是紀年屈原在這一天投江的日子,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因此也有屈原日之稱。
解粽節:這源自於端午的小遊戲,端午食粽,粽葉長短各不相同,解下粽葉長者為勝,因此有“解粽節”之稱。
夏節、五月節:這個名稱就與端午的時節密切相關了,五月五日為仲夏之日,過後氣溫上升,因此得名。
重午節:古時以天干地支為紀年,端午節最初為干支歷的五月五日,第五月即為“午”,雙午為之“重”,因此端午節也稱“重午節”。
端禮節:在湘南地區,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艾葉,驅除蚊蟲,洗禮身心,古代因蚊蟲而感染瘧疾的機率非常高,而且難以醫治,古人相信這樣可以驅除疾病,安全度過夏季。因此端午也稱端禮。
五黃節:古時,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食五黃的傳統,即: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黃酒。因端午一天,陽氣至盛,天氣悶熱,氣血不暢,因此食五黃調順理氣,健脾潤肺,讓心脈暢通。
龍日節:龍日節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稱呼,與龍舟有關,最開始端午節是源於吳越部族紀念龍神的日子,龍是吳越的部族圖騰,而仲夏五月五日,既是蒼龍飛天的時節,蒼龍主火,次日陽氣鼎盛,因此也被稱為龍日節。
沐蘭節:端午時為仲夏,也是熱病高發的一個季節,而端午也是一味中草藥,沐浴可去溼除熱驅邪,民間有用端午草沐浴的風俗,因此端午又稱“浴蘭節”。
菖蒲節: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因為民間風俗,菖蒲被認為有驅邪鎮宅的作用,古時端午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菖蒲,以求福澤平安。
躲午節:古時少數地區,認為五月為不祥之月,因此在端午這一天,父母都會把家中孩童送至遠方親戚躲避災厄,因此稱“躲午”。
地臘節:道教學術中,一年分為五臘,五月五日即地蠟,《赤松子章歷》“五月初五名地臘,此日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在道教學說裡,臘日屬良辰吉日,適合祭祀先祖,以求去福報平安。
當五汛:當五汛這個別稱,是從古代沿海城市流傳下來的,在現代上海地區,還保留著這個對端午的別稱,五月當午,潮汐高漲,因此這個名字也保留至今。
女兒節:“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往日出嫁的女子在這一天都會紛紛回孃家探親,因此端午節也稱“女兒節”
天醫節:古人以天醫節祭奠黃帝、岐伯,相傳黃帝詢問岐伯,因此有了醫術,中醫也有“岐黃之術”的別稱,這一天,民間會用露水和硃砂混合,點於孩童的額上或腹部,用以驅邪祈福之意,後來到端午也有這樣的習俗,這個名字也因此成為端午的別稱。
天中節:《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而端午傳到日本,也被成為“男兒節”,因此天中陽氣旺盛,因此得名。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的節日別稱有哪些
端午節又叫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 、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是我國節日名稱最多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的節日別稱
一、耳熟能詳:
粽子節:因為端午節吃粽子,對於吃 ...
端午節又稱粽子節嗎 粽子節是端午節的別稱嗎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因此也有人稱端午節為粽子節,其實粽子節並不是端午節正經名字,只是現在有部分人用粽子節代指端午節而已。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 ...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是為了紀念誰的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傳說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 ...
1、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龍舟節、五月節等。
2、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攘災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攘 ...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是紀念楚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chónɡ)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 ...
1、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龍舟節、五月節等。
2、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攘災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攘 ...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灑上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及毒蟲滋生。在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即:黃瓜、黃魚、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灑。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