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端午節風俗

臺灣端午節風俗

  端午節在臺灣是一個僅次於春節的傳統節日。節前人人都要理髮,據說若是頭髮太長,就要被妖精拔去扎粽子。所以,節前的理髮店生意總是很興隆。端午一到,家家戶戶清掃一新,許多住家門口都掛菖蒲、艾草和貼鍾馗畫像,成人飲雄黃酒,婦女們頭上佩戴艾葉,小孩子佩香包,辟邪保平安。

  雖然從市面上買粽子很方便,質量也好,但不少臺灣家庭還是喜歡自己動手包,特別是一些有孩子即將考大學的家庭更要如此。這是由於端午節過後就是島內一年一度的大學考試,而包粽與“包中”是諧音,因此許多父母都要親自給孩子包粽子,以求孩子考試順利。

  端午節最有氣氛、最為熱鬧的當然是划龍舟。在臺灣,龍舟需要經過“開光”儀式才可下水,“開光”就是請知名人士拜祭水神,並提筆在龍舟的龍眼上“點睛”。臺灣新竹每年的端午龍舟賽前,都要依次經過祈福、淨港、點睛、下水4個儀式,端午當天龍舟下水前,人們敲鑼打鼓,鳴放鞭炮。

  在臺灣過端午節,還有一個富有神奇色彩的習俗,就是取“午時水”。傳說當年鄭成功進駐臺灣時,部隊開到大甲鐵砧山,卻一直找不到水源,鄭成功便插劍入地祈水,拔劍後果然山泉噴湧。由於當時正是端午節午時,此水便被稱為“午時水”。

  據說“午時水”水質純淨無毒,久存不會變質變味,具有治病、解熱、去毒的神奇療效,用它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從此,“午時水”聲名遠播。每年端午節午時,臺灣許許多多民眾會湧向村中的井邊。因為家家戶戶唯恐過時不正,提桶的、挑擔的排成長龍陣,蔚為大觀。

端午節風俗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關於端午節風俗的詩句 描寫端午節風俗的古詩詞

  關於端午節風俗的詩句 描寫端午節風俗的古詩詞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 蘇軾《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 陸游《乙卯重五詩》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 殷堯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邊貢《午日觀競渡》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 蘇軾《浣溪沙·端午》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 貝瓊《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碧艾香蒲處處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 權德輿《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

  菖蒲酒美清尊共。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 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 褚朝陽《五絲》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 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正是浴蘭時節動。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細纏五色臂絲長。 —— 舒頔《小重山·端午》

  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 舒頔《小重山·端午》

  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 殷堯藩《同州端午》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 ——范成大《鷓鴣天》

  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 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趙蕃《端午三首》

  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 —— 蘇軾《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

  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 —— 儲光羲《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裁縫雲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

  端午節主要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矇矇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全國各地端午節風俗盤點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重大習俗,至於賽龍舟這個習俗從何而起,還是來源於歷史典故。根據古時傳說,屈原含冤投江之後,楚國人十分悲傷,他們相信楚原是忠心賢臣,便划船去拯救屈原。   然而當他們奮力到達洞庭湖時卻不見屈原的蹤跡了,他們擔心湖中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借划龍舟來驅散湖中的 ...

朝鮮族端午節吃什麼 朝鮮族的端午節風俗

  朝鮮族端午節吃什麼 朝鮮族的端午節風俗   朝鮮族端午節必不可少吃的食物就是艾蒿糕,除了艾蒿糕,朝鮮族人們還製作打糕、辣白菜、辣黃瓜等美食豐富節日的餐桌。慶祝端午節,朝鮮族人民還喜歡舉行盪鞦韆、跳跳板、摔跤等體育類活動,適應不同年齡段人們的娛樂需求。   朝鮮族端午節習俗   每年農曆的五月五日是朝鮮族端 ...

潮汕端午節風俗 潮州端午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潮汕端午節風俗   1、賽龍舟   潮汕有韓江、榕江、練江三條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錯,水流平緩,是賽龍舟的黃金水域。端午節期間潮汕人賽的龍舟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大型龍舟,長20—30米,寬1.4—1.6米,設20—30對槳,周身彩繪魚龍圖案。另外兩種是彩頭船(饒平、南澳一帶)和龍船仔。有些地方(如澄海),人 ...

北京的端午節風俗 北京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北京的端午節風俗   1、遊天壇   端午節期間,老北京有遊天壇風俗。辛亥革命以後,北京人在端午節以去昔日皇家園林遊玩為時尚,以去天壇最受歡迎,人們認為此地能闢毒,所以遊人較多,其他皇家園林也是人們愛去的地方。除此之外,什剎海、金魚池、高梁橋、二閘均是端午遊玩之地。   2、佩五彩粽子   五彩粽子是避邪 ...

揚州端午節風俗有哪些

  揚州端午節風俗有吃粽子和綠豆糕、喝雄黃酒、小孩掛百索子及鴨蛋簍。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

關於端午節風俗的傳說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的五月五日透過划龍舟來紀念屈原。“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 ...

端午節風俗的主要特點

  1、吃粽子。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都要全家團圓吃粽子。古代,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用竹筒盛米投入江中祭奠屈原,表示敬意,後來便演變成時令的節日食品。   2、賽龍舟。每當到了這一天,特別是南方一帶會舉行賽龍舟。賽龍舟不僅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起,由此體現人們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3、拴五色絲線。五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