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朝鮮族端午節吃什麼+朝鮮族的端午節風俗

農曆2020年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節吃什麼的風俗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當中端午也形成了許多的文化,傳統習俗等等,那麼農曆2020年端午節吃什麼呢?端午節吃什麼的風俗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農曆2020年端午吃什麼

  1、粽子

  端午食粽的習俗由來已久,且盛行不衰。時至今日,端午節家家戶戶幾乎都要吃粽子,粽子的種類和做法也不盡相同,口味有鹹甜之分。南方粽子以蘇州、寧波、嘉興等地最負盛名,餡料多以豆沙、火腿、鹹肉、棗泥為主;北方粽子以小棗粽為代表,常見餡料有小棗、果脯等。

  2、黃鱔

  端午前後是一年裡鱔魚肉最嫩、最營養的時候,不僅味道好,滋補功效也最佳,所以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說法。

  3、茶葉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有煮茶蛋和鹽水蛋吃的習俗。當地人還將雞蛋、鴨蛋、鵝蛋染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給小孩掛在脖子上,希望孩子平安無事、逢凶化吉。

  4、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地農村在端午這天要吃大蒜蛋。是將大蒜和雞蛋一起吃煮了早餐食用,有些地方煮大蒜蛋時還會放幾片艾葉。早餐吃大蒜、雞蛋和烙油饃,據說可以避“五毒”。

  5、油糕

  端午節吃油糕是陝西藍田縣的傳統習俗。油糕是用和好的燙油麵,包上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和豬油製成的餡,然後下油鍋炸。炸好的油糕金燦燦的,外酥裡甜,一口咬下去,讓人垂涎三尺。

  6、打糕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過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就是打糕。打糕是將艾蒿和糯米飯放在石臼或木槽裡,用長柄木槌打製而成的米糕,是一種很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7、煎堆

  煎堆,又叫麻團、麻球等,是用麵粉、糯米粉或番薯粉和白糖調成糊狀,下油鍋炸制而成,很有嚼勁,特別香甜。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煎堆。相傳古時,閩南一帶端午前後是雨季,民間說天公破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停了,人們都說天補好了,這一食俗也就流傳至今。

  8、艾饃饃

  端午食艾可以殺菌驅蟲,對多種細菌和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不少地方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後與艾蒿一起蒸饃饃吃,口感清甜、柔糯。

  9、面扇子

  端午吃麵扇子流行於甘肅、寧夏一帶。當地人把發麵做成扇子形狀,有多層,每層撒上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形狀的花紋,再染上顏色,極為好看。

  10、薄餅

  閩南、溫州部分地區,端午節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用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鍋上攤成形似圓月、薄如嬋娟的半透明餅,捲上炒熟的豆芽、瘦肉絲、香菇等餡料,做成筒狀食用,跟春捲做法相似。

  11、綠豆糕

  武漢、南京、蕪湖、西安等地端午這一天必定會吃綠豆糕。“糕”與“高”同音,寓意飛黃騰達,與端午粽子一起吃又有“高中”的意思,對於準備參考的學子來說是一個美好的祝願。

  12、五黃

  “端午須當吃五黃,枇杷石首得新嘗。黃瓜好配黃梅子,更有雄黃燒酒香。”江浙一帶端午節有吃“五黃”的習俗。江南傳統中的端午五黃是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雄黃有毒,現用黃酒替代)。

  13、五紅

  據說端午節吃五紅可以驅五毒,整個夏天都能辟邪避暑。不過,五紅的內容各地並不一樣,這些食物的共同特點就是煮熟後呈紅色。五紅一般至紅莧菜、龍蝦、紅油鴨蛋、烤鴨、黃鱔。

  其實,不管是五紅還是五黃,主要都是為了祛暑辟邪。

  14、五白

  以蘇州為代表的江南水鄉,端午的特色是吃五白,五白一般只茭白、白斬雞、白豆腐、白切肉、白蒜頭。

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 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導讀:隨著端午節的臨近,打擊愛都開始包起粽子來,有些家庭不包粽子的話,也會去買粽子回來煮好端午的時候吃,即使不愛吃粽子也會購買,這是端午節特有的習俗活動,不能缺少。那麼,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有哪些?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

  一般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裡願望而已。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端午節的飲食習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是在晉代,它是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諸國。

  粽子最初是用作祭祖及神靈。從粽子的古稱“角黍”可溯其源。“黍”原為中國北方的一種農作物,五月成熟。古人用菰葉包上黍米,成為類似祭壇上牛頭的形狀,作為祭品,稱“角黍”、“角粽”。東晉範注《祠制》中說:“仲夏薦角黍。”說明當時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靈的習俗。

  粽子作為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但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則是在晉代,這一時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了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到了唐代,粽子已成為節日和民間四季出現於市場的美味食品。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元代時,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出現豆沙、松子仁、棗子、核桃等,品種更加豐富。

  明清兩代,粽子更是作為一種吉祥食品。相傳,那時凡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在赴考場前,要吃家中特意給他們包的細長像毛筆的粽子,稱“筆粽”,取其諧音“必中”,為討吉言口彩。另一說法,這種“筆粽”吃到肚裡,考場答卷,可妙筆生花。

  如今,粽子與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餅一起,被稱為中國的三大節令食品。每年五月初,很多家庭都要浸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繁多。

  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根據民間的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史記》的記載中,人們可以瞭解到,屈原是楚國的大臣。屈原一心想著聯和齊國對抗秦國。然而,屈原的想法卻遭到了反對,最後屈原遭遇陷害,被貶黜。在流放期間,當屈原得知楚國被秦國攻破之後,傷心欲絕,抱石投汨羅江。

  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

  據悉,在屈原死後,楚國的老百姓都悲痛萬分。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遭到魚蝦的侵蝕。人們都自發的向江中投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是什麼?就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節日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端午節為什麼包粽子

  民間也有其他的一些說法,但是,流傳最為廣泛的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是什麼?端午節吃粽子,就是為了表示人們對屈原的懷念和崇敬。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

  在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為了一個特定的節日習俗,無論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會在這一天吃粽子。在這一天,人們都會透過吃粽子來祭奠屈原。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改變,人們依然承襲著傳統。都會選擇在端午節這一天賽龍舟、吃粽子。這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傳承,也是一種精神的慰藉。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儘管不同的地區,粽子的種類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義都是一樣的。

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節傳統食物有哪些

  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節傳統食物有哪些

  1、粽子

  端午食粽的習俗由來已久,且盛行不衰。時至今日,端午節家家戶戶幾乎都要吃粽子,粽子的種類和做法也不盡相同,口味有鹹甜之分。南方粽子以蘇州、寧波、嘉興等地最負盛名,餡料多以豆沙、火腿、鹹肉、棗泥為主;北方粽子以小棗粽為代表,常見餡料有小棗、果脯等。

  2、黃鱔

  端午前後是一年裡鱔魚肉最嫩、最營養的時候,不僅味道好,滋補功效也最佳,所以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說法。

  3、茶葉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有煮茶蛋和鹽水蛋吃的習俗。當地人還將雞蛋、鴨蛋、鵝蛋染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給小孩掛在脖子上,希望孩子平安無事、逢凶化吉。

  4、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地農村在端午這天要吃大蒜蛋。是將大蒜和雞蛋一起吃煮了早餐食用,有些地方煮大蒜蛋時還會放幾片艾葉。早餐吃大蒜、雞蛋和烙油饃,據說可以避“五毒”。

  5、油糕

  端午節吃油糕是陝西藍田縣的傳統習俗。油糕是用和好的燙油麵,包上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和豬油製成的餡,然後下油鍋炸。炸好的油糕金燦燦的,外酥裡甜,一口咬下去,讓人垂涎三尺。

  6、打糕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過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就是打糕。打糕是將艾蒿和糯米飯放在石臼或木槽裡,用長柄木槌打製而成的米糕,是一種很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7、煎堆

  煎堆,又叫麻團、麻球等,是用麵粉、糯米粉或番薯粉和白糖調成糊狀,下油鍋炸制而成,很有嚼勁,特別香甜。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煎堆。相傳古時,閩南一帶端午前後是雨季,民間說天公破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停了,人們都說天補好了,這一食俗也就流傳至今。

  8、艾饃饃

  端午食艾可以殺菌驅蟲,對多種細菌和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不少地方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後與艾蒿一起蒸饃饃吃,口感清甜、柔糯。

  9、面扇子

  端午吃麵扇子流行於甘肅、寧夏一帶。當地人把發麵做成扇子形狀,有多層,每層撒上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形狀的花紋,再染上顏色,極為好看。

  10、薄餅

  閩南、溫州部分地區,端午節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用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鍋上攤成形似圓月、薄如嬋娟的半透明餅,捲上炒熟的豆芽、瘦肉絲、香菇等餡料,做成筒狀食用,跟春捲做法相似。

  11、綠豆糕

  武漢、南京、蕪湖、西安等地端午這一天必定會吃綠豆糕。“糕”與“高”同音,寓意飛黃騰達,與端午粽子一起吃又有“高中”的意思,對於準備參考的學子來說是一個美好的祝願。

  12、五黃

  “端午須當吃五黃,枇杷石首得新嘗。黃瓜好配黃梅子,更有雄黃燒酒香。”江浙一帶端午節有吃“五黃”的習俗。江南傳統中的端午五黃是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雄黃有毒,現用黃酒替代)。

  13、五紅

  據說端午節吃五紅可以驅五毒,整個夏天都能辟邪避暑。不過,五紅的內容各地並不一樣,這些食物的共同特點就是煮熟後呈紅色。五紅一般至紅莧菜、龍蝦、紅油鴨蛋、烤鴨、黃鱔。

  其實,不管是五紅還是五黃,主要都是為了祛暑辟邪。

  14、五白

  以蘇州為代表的江南水鄉,端午的特色是吃五白,五白一般只茭白、白斬雞、白豆腐、白切肉、白蒜頭。

  端午節吃粽子有什麼寓意

  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而端午節當日是要吃粽子的,很多人不瞭解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不知道吃粽子有什麼寓意,其實也是一種傳承而已,每年到了端午必吃的食物就是粽子了。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坊間有傳聞,屈原就是在端午節當天投江自殺的,百姓不想讓屈原受到傷害,就往江中投粽子和其他食物,不讓江裡的魚兒吃他,所以後人為了紀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就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了。

  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也是有闔家團圓的意思,畢竟現在的端午節已經是法定節假日,每到端午節各地的遊民便會回家與家人團聚。還有另外一層寓意,便是“求子”,粽子有諧音“中子”的意思,一直有傳聞吃了粽子就能得兒子的風俗,寓意人丁興旺的意思,總之端午吃粽子是好意,一定要記得吃粽子。


端午節什麼 端午節什麼食物

  導語:端午節一到,人們是非常開心的,會探親訪友或者出去旅遊,因為有三天的小長假。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裡,人們習慣會吃一些食物。那麼,大家知道端午節吃什麼?端午節會吃什麼食物?   端午節吃什麼   第一:粽子。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南北方都很普遍的傳統習俗。在北方主要是吃三角甜粽子,以蜜棗、大棗、豆沙為餡料,製 ...

朝鮮族端午節什麼 朝鮮族端午節風俗

  朝鮮族端午節吃什麼 朝鮮族的端午節風俗   朝鮮族端午節必不可少吃的食物就是艾蒿糕,除了艾蒿糕,朝鮮族人們還製作打糕、辣白菜、辣黃瓜等美食豐富節日的餐桌。慶祝端午節,朝鮮族人民還喜歡舉行盪鞦韆、跳跳板、摔跤等體育類活動,適應不同年齡段人們的娛樂需求。   朝鮮族端午節習俗   每年農曆的五月五日是朝鮮族端 ...

端午節食俗 端午節什麼?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 ...

晉江端午節“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要吃“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   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

端午節“和菜”

  南通人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漿糟(酒釀)、烤大蒜頭等等,午餐菜餚中也有一些節日特色菜。在南通人的餐桌上往往有一碗五色雜陳的菜餚,吃做“和菜”(和方音“賀”)。這菜雖不是山珍海味,還夠不上進菜譜的資格,但頗有南通鄉土風味。   做“和菜”的材料很普通:粉皮(有一種淡綠色的)、蛋皮、韭菜、瘦肉絲、綠豆芽,一般 ...

南昌端午節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   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

延邊端午節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   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