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樓是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民居。傣族人不僅居住在“竹”樓裡,還吃著“竹”筒飯、喝著“竹”筒酒。傣家竹樓的造型屬幹欄式建築,竹樓的房頂呈“人”字型,西雙版納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頂易於排水,不會造成積水的情況出現。
一般傣家竹樓為上下兩層的高腳樓房,高腳是為了防止地面的潮氣,竹樓底層一般不住人,是飼養家禽的地方。上層為人們居住的地方。
景頗竹樓呈長條式,開門於一端,要登梯上樓,須先進入過道間。無論官家或百姓的過道間都有一棵大小不一的柱子。柱子的粗大程度標誌著勢力的大小,大山官家的柱了,有的直徑達二三尺。而現在這柱子的大小則根據人口、勞動力和房子的大小而異。
在過道間放置有杵臼和腳碓,用以舂米。從過道間登梯上樓才能進入室內。每間竹樓正中設一個火塘,供全家聚坐取暖。室內則根據人口多少設定若干火塘,火塘周圍鋪以草蓆或篾席,是歇息和寢榻之處。
景頗族建竹樓十分重視選擇地基。他們選擇當陽平緩、依山傍水的地方蓋房。竹樓的後院場地比較開闊,溪水環繞、日照充足、林木茂盛。有的人家的後院場裡還有水井。竹樓後邊用竹條圈圍起來的柵欄,當地人叫做“園子”,園子裡可以種菜、培竹或栽花育果。
客家民居:以土樓、圍龍屋、殿堂式圍屋為代表的客家傳統民居,型別不一,風格有異。然而,其堅固性、安全性、封閉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則是客家民居突出的特點。
傣家竹樓:傣家竹樓非常寬敞,空間很大,也少遮擋物,通風條件極好,非常適宜於西雙版納潮溼多雨的氣候條件。另外,其防盜的特徵非常明顯,因為竹樓的地板只要有人走動就會有聲音,很適合古時候土匪較多的情形。
福建閩南農村的過年習俗有著自己的特色。在農村,農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的意思。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 ...
回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雲南、山東也有不少聚居區。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其先民主要是13世紀蒙古人3次西征後大批東遷的“回回”人,以及遠在唐宋時期僑居中國東南沿海的穆斯林“蕃客”,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透過通婚等多種因 ...
畲族,自稱“山哈”或“山達”,意為居住在山裡的客人。但文獻記載中稱畲族為“畲人”,意思指在山裡搭棚而住的人。畲族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兩省的廣大山區,其餘分佈在江西、廣東和安徽省境內。其聚居點多為數十戶人家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散居與雜居特點。
畲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自己的文字。百分之九十九的畲族 ...
滿族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另外,在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等省、自治區以及北京、成都、蘭州、福州、銀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數散居滿族。
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其後裔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上游、烏蘇里江流域。1644年清軍入關,統一了中國,形成滿漢長期雜 ...
說到上海的民居,自然就想到石庫門。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我國的普通郵票第23組《中國民居》中的上海民居圖案採用的就是石庫門建築。中國共產黨也誕生在望志路(今興業路76號)一幢典型的石庫門建築中。
上海素享“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美譽。外灘的馬路一側,一幢幢哥特式、羅馬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等中 ...
瓊海地處海南東部的平原地帶,瀕臨南海,地域開闊,自古以來這裡便是海南經濟文化發達之地。加積鎮在明清時,便是富賈四方的商埠。據史書記載,瓊海居民祖宗多來自福建。因而海南文化也是中原文化的延繼,反映在民居的型制和民俗上,它也必定與中原地區在有相同之處,但是由於時代的變遷,它們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色。其民居格局 ...
江南水鄉的民居以蘇州、杭州最具代表性,物產富足的江南,住宅規模和佈局也很有特色。住宅外圍的牆壁高大、粗獷,因為南方的房子大多是較高的二層樓房。另外,南方的民居經常房房相連,中間的風火牆隔斷,是為了防火的考慮,庭院的面積不大,再加上高高的樓房,使一宅中採光通風口--天井顯得分外高深。
江南潮溼的氣候使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