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竹筒琴

竹筒琴

  竹筒琴是我國最為古老的打擊弦鳴樂器之一,它與我國古代流傳的“竹銅鼓”、東南亞各國古代流傳的“竹管形琴”十分相像。但因流傳於僻壤山鄉,史籍無載,直到明代才有記錄。其歷史悠久,流傳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狀態。可以說竹筒琴是我國古代擊絃樂器——築的早期形態之遺存,其年代可上溯至春秋之初,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

  竹筒琴造型古樸,琴體用一節毛竹筒製作,全長50釐米左右,直徑6釐米~10釐米,最大者粗細以奏者手能持握為宜。琴筒一端或兩端留有竹節,田林、都安兩地多一端留竹節;南丹則兩端都留有竹節。在竹筒中段的二或三個不同側面上,剜起竹皮細絲若干條為琴絃。每條竹絲絃長30釐米、寬0.1釐米~0.2釐米,兩弦間距為2.5釐米。弦的兩端仍與竹筒相連,並用竹篾圈或細鉛絲箍緊,以使不易剝離筒體。同一側面的兩弦構成一組,一支琴通常設有二至三組弦。將每組弦下的筒體弧面均削成平面,兩頭支以竹馬,馬長3.5釐米、高0.8釐米。兩弦的中段嵌入一小塊木板條為“橋”,使兩弦相連,以便擊奏時互相引起共振。“橋”下管體上分別開有一個圓形小音孔,孔徑1釐米。在琴體留節的一頭距頂端10釐米處,還開有一個稍大的橢圓形按音孔。

  演奏時,採取坐姿或立姿均可,也可邊走、邊跳、邊奏。左手持握琴頭,右手執小竹棍、小木棒或竹筷打擊琴絃發音,以琴尾擊地使整個竹筒振動也可發音。竹筒琴的每組兩弦定為同音,移動支弦的竹馬可改變弦長、調節定弦的高低,各弦組間音程通常為大二度或小三度關係,音域六度左右。左手拇指開閉琴頭按音孔,改變筒內氣柱振動,使竹筒琴成為氣鳴樂器,音色也相應變化。竹筒琴的發音與銅鼓維肖。琴尾擊地時開孔,可發出與敲擊銅鼓的鼓心相似的聲音;擊地時閉孔,發出與敲擊銅鼓的鼓邊近似的音響;單擊琴絃,發音則與敲擊銅鼓的鼓腰聲相同;若同時擊弦擊地並配合開閉按音孔,則猶如敲擊銅鼓的鼓邊、鼓心、鼓腰等不同部位,音色變化豐富,既柔美又鏗鏘。竹筒琴是集弦鳴、氣鳴、體鳴為一體的樂器,運用音高、音色和節奏的變化,可表現出不同的音響效果和各種氣氛。竹筒琴可用於獨奏或合奏,演奏形式因地而異。在南丹一帶,竹筒琴擊弦擊地並用,多與銅鼓一起合奏,常用於喪事悼念活動;在田林、都安等地,竹筒琴慣用擊弦奏法,多用於獨奏,每逢農曆除夕、正月新春佳節或喜慶娛樂場合都要演奏,有時也與銅鼓合奏。

深圳琴童揚威國際鋼琴賽

  第55屆德國戈特里安 史坦威國際鋼琴大賽近日在德國布倫瑞克落下帷幕。由德中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倪穗禮和德國舒曼中國音樂學校校長黃佩玉帶領的11名選手參加了這次總決賽,最終有6名選手奪得各項大獎。其中深圳選手孟德嘉、林鼎分別獲得少年組和青少年組的第三名。孩子們的精彩表現為這個歷史最悠久的鋼琴比賽掀起了中國旋風。

  史坦威颳起中國風

  德國戈特里安 史坦威國際鋼琴大賽每三年舉行一次。此次參賽的11名中國選手於2008年10月在廣州參加了亞太區決賽,由國際鋼琴大師凱沫林擔任評委會主席,最終從上千名選手中勝出,獲得此次赴德參加總決賽的資格。據悉,參加總決賽的選手都是世界著名教授的得意門生,國際鋼琴大師凱沫林有6名學生進入了本次總決賽,還有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阿力瓦迪教授、萊維特教授、格茨克教授、莫扎特音樂學院韋伯教授、卡爾斯魯爾音樂學院豪爾教授等歐洲各大音樂學院著名教授的50多名學生進入了本次總決賽,可謂實力強大,其中不乏在肖邦、柴科夫斯基、舒曼、艾特林根、李斯特、魯賓斯坦等著名國際鋼琴大賽的獲獎選手。面對如林強手,中國軍團充分發揮出了自己的實力。在兩天的比賽過程中,相繼有6名選手戰勝國際強手獲得各組別的獎項。

  深圳琴童拿下兩獎

  在第一天的比賽中,來自天津的孫東源首戰旗開得勝,與另一國外選手並列幼兒組第一名;來自四川的王地不負眾望,與國際鋼琴大師凱沫林教授的學生並列少兒組的第二名,來自廣州舒曼鋼琴學校的張鈺珉獲得了第三名。

  在第二天的比賽中,兩位深圳選手表現更加精彩。來自深圳舒曼鋼琴學校11歲的孟德嘉和來自廣州舒曼鋼琴學校11歲的黃卓滔並列少年組第三名;來自深圳舒曼鋼琴學校14歲的林鼎則獲得了青少年組第三名。

  經過幾天的激烈比賽,11名中國選手有6人獲得了獎項。獲獎選手當中大部分是中國舒曼音樂學校黃佩玉校長的學生,大家都向黃校長報以熱烈的掌聲。繼鋼琴神童賈志超和葉子之後,黃佩玉的學生們再度名揚國際鋼琴大賽。比賽結束後,國際鋼琴大師凱沫林教授還專門為來自亞洲的選手們舉行了家庭音樂會,親自聆聽了每一個孩子的演奏並給大家提出了不少寶貴意見。選手們還在布倫瑞克最著名的卡特琳娜中學開了專場音樂會,孩子們的精彩演出打動了所有在場的學生,他們都被眼前這些亞洲學生的高超鋼琴技巧和優美的琴聲所打動,掌聲一陣高過一陣在大廳上空迴盪。

  (責任編輯:admin)

深圳琴童又獲嘉獎

  2009年元月1日,2008年第三屆國際音樂藝術大賽在香港沙田會堂圓滿結束。

  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新秀經過4天的激烈競賽,六個大組的藝術新星在數千人的角逐中脫穎而出。本次比賽中國深圳和黑龍江選手獲得了較好成績。深圳選手林凱麒、麥凱欣、王修竹、林松、裴禹坤分別獲得鋼琴五個大組的第一名;呂欣月、黎浩天、陳欣、葉靖獲得第二名,為廣東深圳贏得了榮譽,為深圳成為鋼琴之城再添一葉新綠。獲獎選手中有八位來自我市尚迪鋼琴中心,其中獲五組第一名的學生均師從尚迪教授。

  本次大賽由香港中華文化藝術節組委會、香港藝術聯會、香港國際文化交流協會、香港中華文化總會、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處、中國音樂家協會深圳音樂家協會聯合主辦。

  (責任編輯:admin)


充滿神秘感的景頗族竹筒取火

  李勒丁老人特意換上了莊重的服裝準備取火取火時,雙手必須用力來回摩擦不停,直至取出火種為止,切不可中途停止,否則將前功盡棄。竹筒取火成功了選擇合適的竹筒是取火成敗的關鍵德宏景頗族的竹筒取火,可以認定為鑽木取火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時至今日,景頗族的竹筒取火依然充滿了神秘。李勒丁:竹筒取火“古董級”人物   70 ...

曲《澤畔吟》

  《澤畔吟》是根據史書所傳屈原的故事創作而成。詩人屈原在楚國很不得志,由於他的一片愛國之心受到了壓抑,以致形容枯槁,神色憔悴。被楚懷王放逐以後,他在江邊遇一漁父,便向其傾訴自己幽憤不平的衷懷,不意漁父對他不以為然,鼓枻而去,而無從訴說。其實這裡的漁父只是隱士的喬裝,而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滿現實的屈原,正是作者的 ...

派的形成

  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武術舞蹈,同一主題,出自不同的創作者或演繹者,也給人不同的感覺。古琴文化亦如此。   琴文化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藝術,不同地域、不同師承的琴家的風格彼此都不相同。同一地域、同一師承的琴家的風格也是各有特點而不盡相同。同一曲目,不同的琴家就會有不同的理解,而形成不同的風格。   所以, ...

竹筒飯 少數民族的美食

  近日,筆者與友人到一家飯館品嚐美食,點菜時發現居然有竹筒飯。於是,在友人的指點下,筆者也點了一款。認真品嚐之後,發現這個菜式咀嚼甘香,讓人回味無窮。飯後,大家對竹筒飯的興趣越發濃郁起來。   據瞭解,傳統的竹筒飯是用新鮮竹筒裝著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飯食,多見於山區野外製作或在家裡用木炭烤制。一般來說,用香米配 ...

曲《秋風詞》

  明嘉靖年間黃獻的《梧岡琴譜》中的《秋風曲》是以六朝“張翰思鱸”的故事為曲意的無詞琴曲;與黃獻同時代的汪芝《西麓堂琴統》中的《秋風》卻是一首有詞的琴曲,原詞是“秋風秋風秋風生,鴻雁來也,金井梧桐飄一葉,嘆人生能有幾許光陰!?……想人生能幾何”;日本物部茂卿所得《秋風章》卻又是指漢武帝的《秋風辭》。現在國內琴 ...

託布秀爾 像釦子一樣的

  託布秀爾,是新疆蒙古族歷史悠久、特有的撥彈弦鳴樂器,兩弦,主要流傳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區。託布秀爾為蒙古語,意為“像釦子一樣的琴”,該琴極像蒙古袍上的鈕釦,並由此得名。   託布秀爾造型美觀而又製作簡樸,琴身用樟木、榆木或沙棗木挖槽而成,琴桿上細下粗,杆首有兩個琴軸分置兩側 ...

蔡邕與“焦尾

  蔡邕是後漢的文史大家,也是琴門聖手。所著《琴賦》、《琴操》是極有影響的琴學名著。其所作《遊春》、《淥水》、《幽居》、《坐愁》、《秋思》被稱為《蔡氏五弄》,成為歷代琴家推崇備至的千古名曲,甚至曾被隋煬帝列為考取進士的必考題目。   蔡邕制“焦尾琴”的傳說膾炙人口。《後漢書》載,蔡邕遊歷吳中時,遇有人用桐木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