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紀念白求恩的背景資料

紀念白求恩的背景資料

  《紀念白求恩》的背景為,1938年3月,加拿大共產黨黨員、醫生諾爾曼白求恩率領加拿大、美國醫療隊抵達延安,同年4月,白求恩東渡黃河,前往晉察冀邊區,帶領戰地醫療隊轉戰多個戰場,冒著槍林彈雨,在極端艱難的環境中搶救了成千上萬的傷病員,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線淶源摩天嶺搶救傷員時,手指感染中毒,醫治無效,於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延安各界於12月1日為其舉行了追悼大會,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輓詞,並於12月21日寫下了這篇文章,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來華幫助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經歷,表達了對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讚揚了他的國際主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和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並號召全黨向白求恩同志學習。

誰有紀念劉和珍君的背景資料

  1926年3月16,17日,在北京的國共兩黨開會,徐謙以中國國民黨執行委員會代表的身份同李大釗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北方區委決定,組織各學校和群眾團體在天安門集會。段祺瑞擔心局勢失控,命令執政府內的預伏軍警以武力驅散遊行隊伍,結果造成當場死亡47人,傷200多人的慘劇。死者中為人們所熟知的有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學生劉和珍、楊德群。

  原文於1926年4月12日發表在語絲週刊第七十四期。劉和珍是北京學生運動的領袖之一,1926年遇害,年僅22歲。魯迅先生在參加了劉和珍的追悼會之後,親作一文,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學生。

紀念白求恩作者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本文是在白求恩逝世一週年之際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幹部會上的一次演講,是毛澤東在1939年12月21日為紀念白求恩寫的悼念文章;

  當時抗日戰爭已經兩年,我晉察冀部隊在粉碎日軍冬季大“掃蕩”中取得了勝利,國民黨頑固派在日本誘降和英美勸降之下發動了抗戰期間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來華幫助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經歷,表達了對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讚揚了他的國際主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和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並號召全黨向白求恩同志學習。


如夢令李清照背景資料昨夜雨

  1、《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此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   2、內容: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 ...

父親節的背景資料

  1、親節(Father's Day),顧名思義是感恩父親的節日。約始於二十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現已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地,節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異。   2、最廣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世界上有52個國家和地區是在這一天過父親節。節日裡有各種的慶祝方式,大部分都與贈送禮物、家族聚餐或活動有關 ...

求魯迅寫故事新編非攻的背景資料

  《非攻》、《理水》等5篇作於1934到1935年間。   小說在樹立墨子這一理想人物形象的同時,也諷刺批評了那些在“九一八”以後鼓吹“民氣”的“空談家”,賣國密約的“外交家”,以及國民黨反動派政治腐敗、軍隊無能等狀況。   《非攻》中寫墨子在宋國遇見“募捐救國隊”,這實際上是對30年代國民黨反動政府在日寇 ...

吃粽子紀念屈原的資料

  1、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的。古代屈原為楚國投江而死,人民很同情他。因為想盡快把屈原打撈上來,人民爭先恐後地划船尋找(後來形成划龍舟);因為怕江裡的魚餓了會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米團餵魚(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粽子)。   2、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 ...

紀念白求恩中文章每段的中心句

  各段的中心句如下:   1、第一段重點句:“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做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精神,每一箇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   2、第二段重點句:“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熱忱 ...

紀念白求恩主要寫什麼表現了什麼

  主要內容:作者透過描寫白求恩為幫助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而以身殉職的事蹟, 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質,把對白求恩精神的評價提到共產主義精神的高度,並且把白求恩的共產主義精神分析為國際主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對技術精益求精三個方面,賦予白求恩精神深刻而豐富的內涵,號召每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學習白求恩的國際共 ...

長歌行的背景資料

  1、此詩是漢樂府詩的一首。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的自由式歌行體。   2、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採集民歌的任務。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蒐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