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絕句的相關故事知識

絕句的相關故事知識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漢族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形式。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的齊、梁時代就已出現。陳代徐陵的《玉臺新詠》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詩,不知作者名字,題為“古絕句”。此時的絕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韻的小詩,並不要求平仄和諧。絕的意思是“斷絕”,古人用四句一絕的四句詩來完成一個思想概念。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

開齋節的相關故事

  傳說

  開齋節期間,穆斯林家家戶戶都要炸油香(油炸麵餅)、饊子、烹調佳餚、宴請賓客等。這種風俗,追根溯源,其中還有一段傳奇故事:相傳,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聖人在一次戰鬥勝利後,凱旋歸來時,穆斯林們爭先恐後地邀請他到家做客,可穆罕默德聖人沒有到富人家赴宴,卻到了一位非常貧困的穆斯林老人家做客,而老人也沒有美味佳餚招待穆罕默德聖人,只能端出了油汪汪、香噴噴的“油香”讓其品嚐,穆罕默德聖人高興的用右手撕了一塊吃了,其餘的分給了圍觀的小孩。從此穆斯林形成吃油香時用右手撕開吃的習慣。有些地方的穆斯林青年男女還特意選擇開齋節期間舉行結婚典禮,使自己的婚禮再增添些節日的喜慶。

  齋月

  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習慣稱它為“‘萊麥丹月”。這一月,回族等穆斯林在東方發白前,吃飽喝足,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齋戒是伊斯蘭教規定的每個穆斯林必須履行的“五功”之一。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等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一棗開齋節。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土爾”的意譯。開齋節在各地儘管稱謂不同,但實際開齋節上就是一個規模盛大、禮儀隆重的節日。在開齋節前夕,首先要做好掃塵、理髮等清潔工作。凡在外面工作的、做買賣的、出差的回族,都要提前趕回家中。

  開齋節要過三天。回族從第一天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來,打掃院內院外和巷道廁所,給人一個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成年回族個個都要洗大淨、沐浴淨身。小孩子也都個個把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梳得光光亮亮的。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回族群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棗清真寺,節日裡也被打掃得乾乾淨淨,有的地方還專門佈置一番,懸掛“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橫標和彩燈。大約到了早晨八點以後(有的地方以敲響會禮鐘聲為準),回族群眾個個腋下夾個毯子和小拜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彙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參加會禮的回民達萬人之多,清真寺容納不下,就另選擇一個地勢平坦、寬敞乾淨的場地。當阿訇宣佈會禮開始,回族群眾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脫下鞋子,老老少少自動向西方跪成很整齊的行列。立即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叩拜。

  這種會禮比平時主麻日的聚禮要隆重得多,即使颳風下雨也無所畏懼,情緒仍很高漲。會禮中,放眼望去,白帽耀眼,猶如一片銀河。禮拜後,回族群眾齊向阿訇道安,接著全體互說“色倆目”(和平、平安、安寧)問候。整個會禮結束後,由阿匐帶領遊祖墳,念鎖兒(古蘭經選讀),追悼亡人。然後恭賀節日,串親訪友。

  節日中,家家戶戶炸撒子、油香、課課、花花等富有民族風味的傳統食品。同時,還宰雞、兔、羊等,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

  在節日裡,除了鄰居朋友相互拜節外,已婚和未婚女婿要帶上節日札品給岳父母拜節。拜節的時間要早。回族當中流傳一句俗語,叫作初一、初二拜節,初三、初四拜鱉,如果拜節遲了,會帶來一些不愉快的事。

  有許多回族青年在開齋節舉行婚禮,使節日更加熱鬧,更增添節日氣氛。

  隨著社會的發展,回族的開齋節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全國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節日參加會禮等活動外,還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如遼寧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節日裡喜歡耍獅子舞,踩高蹺;河北倉州地區的回民在節日裡喜歡錶演武術;西北一些青年節日裡喜歡唱花兒、摔跤、扳手腕、拔腰、擰手指頭、打撲克;城市裡一些回民喜歡遊公園等等。

端午節的來源 端午節的起源及相關故事

  端午節的來源 端午節的起源及相關故事

  端午節原名五月五日、端五,是最早出現的中華傳統節日之一。關於端午節的起源,眾說紛紜。因紀念屈原而興,是端午節最為流行的民間解釋。按照東漢應劭的說法,當時五月五日人們有將五彩絲系在胳膊上的做法,可以令人不生病,也是為了紀念屈原。至於競渡習俗、向江中投粽子的習俗,也是因為感念屈原於五月五日自投汩羅江而興起的。除此之外,還有源於紀念伍子胥、介子推等說法。不過,學界一般認為這些民間傳說都是節日形成之後進行附會的結果。儘管如此,這些傳說存在的意義卻不容忽視,它們反映了人們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念,豐富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對於端午節的傳承和傳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在學者看來,端午節起源另有緣故,並提出了多種觀點。比如近人聞一多就認為“端午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而賽龍舟便是這祭儀中半宗教、半社會性的娛樂節目”。此外,有學者認為端午節因季節適應的需要而產生,即人們為了適應夏至之後因氣候變化而帶來的瘟疫與疾病,透過巫術、靈符、中藥知識等禳解;有學者認為五五端午起源於火神及夏神祭祀;有學者認為端午節的各種習俗和傳說都與陰陽五行對立轉換思維結構密切相關;有學者主張端午風俗根植於古老的“惡月”觀念,其主題是透過各種活動,順應時氣之變化,應對溽暑季節不利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威脅;還有學者提出端午起源於夏至;等等。這些觀點各有論證,從不同角度豐富了人們對於端午節的認知。

  漢崔寔《四民月令》說:“五月。芒種節後,陽氣始虧,陰慝將萌。暖氣始盛,蟲、蠹並興。”這正是端午所處時節的特點,也是我們理解端午起源的關鍵。端午時在仲夏五月,與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臨近。從陰陽的角度言,此時節,陰起始至,陽氣極至,“陰陽爭,死生分”,按照順天應時、循時而動的法則,人的行為要適當調整,以與天時相吻合。從生態環境的角度言, 此時節,天氣炎熱,暑毒盛行,蚊蟲出沒,瘟疫多發,身處其中的人們為了更好的生存生活,就要想方設法應對大自然帶來的難題,度過難關。端午節及其習俗正是人們面對陰陽變化和五月惡劣的生存條件進行調和與應對的結果。鑑於端午節最早的名稱叫五月五日,習俗中又多有與五相關的活動,對數字五的崇拜,也是考慮端午節起源時應該注意的一個因素。

  端午節的相關故事

  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立冬的由來簡介 立冬的由來與相關故事

  立冬的由來簡介   春秋時期,人們用土圭(立杆測影)測量日影長短。日影最長、太陽移到最南端一天,定做冬至。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   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 ...

回憶性散文相關文體知識

  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以下:   1、敘事散文,或稱記敘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著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 ...

元宵節的相關故事

  元宵節的相關故事,如下:   1、漢文帝紀念平呂:   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2、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 ...

水滸相關知識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寫宋江起義的長篇小說。全書透過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聚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 ...

生活中與安全相關知識

  ⒈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道路,要在路邊行走。   ⒉集體外出時,最好有組織、有秩序地列隊行走;結伴外出時,不要相互追逐、打鬧、嬉戲;行走時要專心,注意周圍情況,不要東張西望、邊走邊看書報或做其他事情。   ⒊穿越馬路,要聽從交通民警的指揮;要遵守交通規則,做到 “ 綠燈行,紅燈停 ” 。 ...

特殊教育相關專業知識包括哪些呢

  1、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2、文化知識教育;   3、心理輔導;   4、職業技術教育;   特殊教育專業培養具備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識和能力,主要能在特殊教育機構及與特殊教育相關的機構從事特殊教育實踐、理論研究、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階專門人才;   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經過特別設計的課程、教材、教 ...

拋物線相關知識

  平面內,到定點與定直線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叫做拋物線,其中定點叫拋物線的焦點,定直線叫拋物線的準線。   準線、焦點:拋物線是平面內到一定點和到一條不過此點的定直線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這一定點叫做拋物線的焦點,定直線叫做拋物線的準線。   軸:拋物線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簡稱軸。   弦:拋物線的弦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