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繞三靈白族節日傳統節日

繞三靈白族節日傳統節日

  繞三靈是雲南省大理白族的傳統節日,會期為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共三天。節日期間,人山人海,在“三那繞南四繞北”中,歌舞不斷;晚上宿營田野,唱白族的大本曲,對歌到天亮;可謂狂歡通宵達旦。

  繞三靈,又稱繞山靈、繞三林。白語叫“觀上覽”,意即“遊逛園林”。三靈指“神都”聖源寺,“仙都”金奎寺,“佛都”崇聖寺。繞三靈主要是串游這三個寺廟。形成有四種傳說:一說在遠古時代,白族各部落男女青年的交住要繞密佈的桑林,因此稱“繞桑林”。二說白王有個太子不見了,百姓繞著洱海替白王去找太子,到後來發展成繞三靈。三說由“祈雨”而起,派生出農家樂活動的“繞三靈”民俗盛會。四是紀念大理國王段思平的先祖段宗膀將軍。繞三靈始於何時?清《滇中瑣記》中有:

  “大理有繞三靈會……相傳起源南沼,數千年不能禁止。”

  實際,繞三靈的起源乃古社祭之遺風,系桑林之舞。節日裡,白族人民穿上盛裝,青年男女更不會放棄這難得的機會。於是,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到大理,列隊順蒼山之麓向北喜氣洋洋而行,一路上經過的山、水、樹林、,村寨、寺廟和宿夜地點是千年前就選定下來的,只要按照這個路線走就行了。每支隊伍由兩位老人領頭;隊伍邊走邊唱歌跳舞,吹奏樂器。第一天繞到五合峰下的慶洞莊的“神都”聖源寺,露宿在寺中、及寺廟周圍的草地和樹林中。第二天停留在洱海邊的“仙都”金奎寺。第三天到了終點站一“佛都”祟聖寺時,便到了分別的時光,人們相約來年再重逢。

  領隊的兩位老者共扶一棵栓紅彩、扎紙花、掛葫蘆的柳樹枝引路,走一步拿柳樹枝觸地一下。這兩位男性老人(也有女性的),頭纏包頭或罩頭巾,手拿毛巾或牛尾巴,當柳枝觸地時,揮舞毛巾或牛尾巴跳起植樹舞。舞者的頭部或順勢而顧,或左右搖擺;身體或俯或仰,含胸、挺腹;腳單腿屈膝小跳,或雙腿屈膝顫動,瞬間靜時造型為屈膝盤腿或屈膝射燕;跳得熱情風趣。跳時還唱呢,一人主唱,一人打趣。老者的優美唱腔,動作詼諧,一掃長輩尊嚴,彷彿釀d年輕的時候。年青人看了士氣大振,歌聲更嘹亮、舞姿更瘋狂,繞三靈成了白族的狂歡節!跟在老者後面的有吹,嗩吶的、有彈三絃的,有搖著扇子唱歌對調的。而最壯觀的是霸王鞭和八角鼓的舞隊。繞三靈舞隊的主體,由霸王鞭和八角鼓對舞組成。霸王鞭用竹做成,長約1米,是4個節的空心竹,鞭頭有三組銅錢,尾端有二組。八角鼓以木條圍邊成八角或六角,一面繃羊皮,直徑約18公分,每片木條中間鑿約一寸長方孔,內裝銅錢二枚,用鐵釘固定。

  活動時銅錢能碰擊發出響聲。舞時,女子持霸王鞭中端,男子手捏八角鼓的一角對舞;舞蹈中霸王鞭透過杵地腳踢的敲,以及擦身某些部位發出響聲;八角鼓在舞中以掌、肩擊鼓,嘭嘭有聲。雙方仰俯屈伸、輾轉反側,一時心對心、一時背靠背、一時腳勾腳,節奏鮮明而歡快,節拍由慢漸快,形成高潮,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能使繞三靈形成熱烈、歡快的氣氛。

  從蒼山腳下到洱海邊,人如流水歌如潮。個個是歌手,人人是演員。邊遊逛、邊歌舞,充滿狂歡氣氛。第二天經過、喜州街時,隊伍被手拉手的白族青年擋住,互相對調,表演霸王鞭和八角鼓舞,吹鎖吶、唱楊柳曲。過了一卡又一卡,卡卡都要唱都要跳,還可以走家串戶,把繞三靈推向了最高潮。

  3天的繞三靈中,有兩晚要露宿。夜中,老人在簧火旁彈響三絃,唱起大本曲。青年男女則約上自己看中的人,到樹林深處對歌。不少青年男女在繞三靈中找到了知音,結成了伴侶,成了佳話美談。這下參加來年繞三靈的人更多,更熱鬧了!

彝族和白族的傳統節日之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彝族火把節;苗族在這一天祭“土地”神;農曆六月二十五日為白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這兩個少數民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焚香、祭祖、喝酒吃肉,村中扎一大火把,有的高12米,根據平、閏年扎12或13道麥秸,插滿香、糖、果,以示豐收和吉祥。

  傍晚,大火把熊熊燃燒,男女老少載歌載舞。隨後小火把紛紛點燃,在田野中如星斗閃爍,意在除害消災。青少年以互鬥火把取樂,認為可驅除身上“晦氣”並祝好運道。青年男女也紛紛在這個美好的節日裡互道衷腸。

清明背後的三月三 被遺忘的傳統節日能否迴歸?

  今年清明節恰逢農曆三月三日。這一天曾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上巳節,只是如今,它漸漸被人們遺忘了。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是唐朝詩人杜甫描寫上巳節的詩句。唐朝時,上巳節是一個隆重的節日,那一天,長安城中達官貴人的家眷都會齊集長安城郊的水邊戲水嬉戲洗滌汙垢,以此迎接春天。據說,因為眾多美女的洗滌,那一天,河水中都會飄蕩著脂粉的香氣,而男人們也會樂於欣賞這樣的“美眉博覽會”。在這樣一個春天的節日裡,人們走進大自然,一同戲水、嬉戲、放風箏、遊玩,共享歡愉。

  三月三有哪些民俗

  東晉時,曾有一群文人於上巳節在水邊聚會,他們將水杯放在河中,順流而下,酒杯漂到誰的面前,誰便要作詩一首。文人們將當天所作的詩文集結成冊,以他們聚會之地命名,取名為《蘭亭集》。書法大家王羲之為文集作序,留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千餘年後,蘭亭聚會上的諸多文章都已不知所蹤,《蘭亭集序》卻成了不朽,也為三月初三上巳節最重要的風俗“曲水流觴”留下了重要的記錄。如今,北京的中南海、恭親王府、故宮、陶然亭公園等地都恢復了這項活動。

  據民俗學者高巍介紹,上巳節是一個親近水的節日,上巳的古老風俗大多與水有關。除了文人們的曲水流觴之外,在貴族婦女間則流行著一個類似的遊戲——臨川浮卵。婦女們將煮熟的雞蛋放在河水中漂流,雞蛋漂到誰的跟前就歸誰,“這雞蛋象徵生命與生育,是對婦女的一種祝福。當然,得到雞蛋的人也要拿出些荷包、女紅之類的禮物感謝大家。”

  臨川浮卵是流行在貴族婦女間的高雅玩法,而農村們的婦女則在三月三舉行洗腳大會。大姑娘小媳婦們圍在河邊洗腳,同時還會舉辦一些諸如栓娃娃之類的求子活動。

  三月三的文化核心是“生育”

  高巍認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總是和自然時令緊密結合。上巳節是春天裡的重要節日。一方面,人們需要洗去一冬的汙穢,有一種去舊迎新的含義,因此上巳節的習俗多離不開水邊。這種去舊迎新,從心裡上說,可以給人們帶來希望,從生理上說,則有著迎接新生命的寓意。另一方面,春天是萬物生髮的季節,是播種的時候。上巳節諸多與生育有關的風俗也是和這樣的節令特點相匹配的。而這一特點在少數民族中體現的更加明顯。

  提到三月三,許多少數民族的三月三山歌大會要比漢族的上巳節更為有名。“少數民族的三月三和上巳節日期相同,在風俗上有雅俗之別。”據高巍介紹,按照傳統風俗,如果青年男女在山歌大會上傾心彼此,往往跟著就會找地方野合。“春天是一個生髮的季節,這種風俗與其說是一種生理本能,我覺得它更是順應天時的一種很自然的生理活動。少數民族地區不像中原,受禮教束縛。因此他們的風俗也更貼近自然。”


白族狂歡節

  繞三靈始於南詔,最初是古代白族宗教祭祀的一種儀式。“三靈”指的是“佛都”崇聖寺、“神都”聖源寺、“仙都”金奎寺。繞三靈,白語叫“觀上覽”,意為“逛三都”屬農閒季節白族民間的自娛性迎神盛會。會期為每年農曆4月23日至25日。   屆時,洱海周圍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濃妝淡抹,排成長蛇陣,第一天從大理城出發,繞 ...

白族傳統節日

  1、白族的傳統節日有三月街、火把節。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夏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貿易。   2、在新中國成立後,三月街已發展成為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和民族體育 ...

白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1、白族的傳統節日有三月街、火把節。   2、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夏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貿易。新中國成立後,三月街已發展成為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和民族體育文藝 ...

白族傳統節日

  1、白族的傳統節日2113有三月街、火把節。   2、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最盛大的節日。每5261年夏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4102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貿易。新中國成立後,三月街已發展成為一年一度的物 ...

哪些是白族傳統節日

  白族的傳統節日有三月街、火把節。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夏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貿易。   在新中國成立後,三月街已發展成為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和民族體育文藝大會 ...

年級中國的傳統節日

  有除夕大年三十、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 等。此外,我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 ...

白族節日白族傳統節日風俗

  說起傳統節日我們最初想起的就是春節。春節可是我國的第一大節日,少數民族也有些節日跟我們的傳統節日是一樣的。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呢?接下來跟小編去白族文化看一下白族還有哪些傳統節日。   青姑娘節:農曆正月十五日   這天劍川縣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參加活動,她們紛紛捐錢,聚會在一起,專門請人扎一個青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