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揮拍練習是羽毛球訓練中最難也是最容易的一個專案。說它最容易,無論誰拿起球拍模擬擊球,都可以算是在做揮拍練習,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說它難,真的是很難很難。就我的理解,揮拍練習應該分為狹義和廣義之說。所謂廣義,即拿起球拍所做的無球揮動訓練,都可以稱之為揮拍練習。所謂狹義,則特指後場高球的揮拍練習。無論廣義和狹義,揮拍練習都是很不容易。很不容易在你要協調發力,很不容易在你要科學、合理、高效、有節奏感、還要優雅優美等等。豈是三句五句話能說得清楚的!
第二、揮拍練習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好的,必須有長期堅持,不斷修正,動作逐步進化的這個意識。揮拍練習要有鏡子,最好能隔段時間錄影修正。要是能找到專業的教練指導最好。但又不能迷信教練。
第三、我們這裡討論揮拍練習,特指狹義的,就是偏後場的上手球揮拍,以後場的高吊殺揮拍為主。我以為,後場高球的揮拍練習,是所有羽毛球技術中最根本最關鍵也是最難掌握的。它的訓練動作是否正確,發力是否協調,最關乎或者說根本直接的關乎著這個人將來技術水平的高度廣度與深度。
第四、首先,球在不同的部位,我們的揮拍方式肯定是不同的。主動擊球的時候,我們可以充分側身,即側身後大臂平面基本與球網垂直,甚至可以稍微再大一些,這時候,則要求你的架拍拍面與球網平行。開始引拍的時候,拍面是直接切到左肩背後基本與背部平行的。之後在轉體的過程中,拍面與背平面的角度逐漸加大,到90度(右肩正後)或稍大於90度(右肩正後再偏體外一些)時,即進入所謂的“發力軌道”,也就是進入揮拍擊球階段。
第五、無論是主動擊球還是被動擊球引拍時,握拍的手背平面和球拍的拍面平面以及大小臂的臂平面最好“三面合一”。“三面合一”的好處在於生理結構合理不容易產生傷病、引拍阻力小揮速很快、揮拍擊球瞬間小臂內旋充分。尤其到了一定熟練境界,後場出球瞬間隱蔽性極強,動作一致性非常高,出球質量自然不用說也非常高。“三面合一”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在任何角度下,都可以從人體生理學上實現。“三面合一”是後場揮拍練習的最關鍵所在,是動作進化過程中最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第六、大小臂之間的角度、大臂與身體的角度、小臂與中杆的角度,基本遵循這樣的規律:主動類球、控制類球角度一般儘量小一些,一是容易藉助到身體的力量,二是隱蔽相強。被動類球、力量類球角度則儘量大一些,一是揮拍時間短擊球速度快,二是容易藉助到身體的剛效能量。當然這裡也有矛盾的地方,比如重殺的時候,身體往往壓縮較大,各種角度相對都小。快吊的時候也是這樣,雖然是控制類球,卻各種角度都大。這些特例其實並不影響一般規律,各自體悟其中道理。
第七、關於正正手、頭頂和被動正手三類球揮拍練習時的細節。後場高球根據球在身體前方位置的不同,一般分為正正手、頭頂正手和被動正手三種。正正手一般情況下,擊球點在1點到2點之間,這時架引揮拍相對是最自然的,你的身體可以充分開啟,即側身充分,也可以稍微側一些,只要調整好左右腳的位置,保證重心穩定,一般高吊殺都可以打得很準!
第八、揮拍練習時腳下的技術細節。做正正手揮拍練習的時候,重心要在左右腳之間轉換,即右腳蹬轉,落到左腳後揮拍,一般左右腳不前後交叉。但是實戰中則一般是要交叉的;如果做被動正手揮拍練習的時候,左右腳最好不要懶惰,有兩種步伐可以交替訓練,一是中國跳,二是左右腳前後交叉;至於頭頂球揮拍練習,我的經驗是最好左右腳也能前後交叉,做這樣的訓練,與將來帶球訓練可以實現“無縫對接”。
第九、重拍與輕拍的交替使用。很多人疑惑是否用重拍揮拍訓練,我的體會是這樣的:在自己的動作還沒有基本定型,或者說整體發力還不是很協調的時候,上手球揮拍訓練最好不要使用重拍,但下手球,如正反手的挑啊、抽擋啊等等,可以適當使用重拍練習。如果覺得自己的正手揮拍動作非常協調,鞭打發力的感覺很好,身體的力量可以充分釋放出來之後,我建議就可以適當的拿起重拍揮拍練習了,這樣一定是事半功倍。
第十、正手和反手,左手和右手揮拍練習的幾大好處。我堅持並倡導正反手左右手同時進行揮拍練習,即使你可能很少用非主持拍手打球,但這樣的訓練還是有很大的好處:一,保持身體左右的平衡,肌肉的均衡鍛鍊,防止一側過度勞損,同時其實對身體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二,主手(正手)可以成為副手(反手)的老師,副手(反手)可以進一步印證主手(正手)的科學程度和“含金量”;三,因為副手一般是從ABC開始的,可以反校正主手的很多其實不被你意識到的形成習慣的錯誤資訊,有勘誤之內在功能;四,正反手和左右手揮拍練習,對下肢力量的訓練和身體整體平衡會起到良好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