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模特步的走法:
1、步子要大;
2、前腳伸,後腳蹬;
3、走完一個8步之後的轉身,轉的時候,用肩膀帶動身體轉,身體先轉,頭留住,想象照一張照片,然後再轉回身子;
4、注意節奏,跟節奏走;
5、全身都要用力,頭的頂部對準天花板,雙肩下沉,收腹,挺胸,提臀。
老年模特步的走法:
1、步子要大;
2、前腳伸,後腳蹬;
3、走完一個8步之後的轉身,轉的時候,用肩膀帶動身體轉,身體先轉,頭留住,想象照一張照片,然後再轉回身子;
4、注意節奏,跟節奏走;
5、全身都要用力,頭的頂部對準天花板,雙肩下沉,收腹,挺胸,提臀。
1、頭:頭部晃動主要是走路時先天養成的習慣。只要邁步就頭晃、平時多注意一點,找專業老師糾正,還是能解決的。行走時嘴一定不能亂動,嘴部也不可以閉的太緊,像平時一樣放鬆就可以了,如果出現一些多餘的動作,等同於畫蛇添足。一般時裝模特從後臺走到觀眾眼前,前臺造型除外,頭部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偏動。眼睛是大眾瞭解模特的視窗,要讓大家看出自信,有情緒是最好不過的了,可以貼切當時的音樂把當時的情緒用眼睛表達出來。實踐情況下,表情的把控要大於你的肢體動作。
2、肩:肩和臂是分不開的,臂擺的不好直接會影響肩的效果。一直認為用腰左右晃肩就可以擺的的有力,當初我就走進這個誤區,老師及時發現糾正了過來。走路時肩是在腰挺直的基礎之上,腰為柱,大臂自然發力帶動小臂擺動,後背肌肉往後方偏下拉。鼻腔呼吸,後拉肩放鬆肩部,。一肩高一肩低的情況必須需要注意肩部後拉後的平衡,肩部不平衡只是有時不太明顯。還有一種特殊情況:身體左右兩側走動時不對稱,明明靜態下身體是相互對稱的,也有可能不是肩的的原因,往下繼續看,也許是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3、臂:我們長說要用大臂帶動小臂,有誰能真正分的清楚擺臂時是大臂帶動小臂,還是小臂甩動大臂,所以擺臂還是有一番正經的講究,對著鏡子看到大臂在動小臂也在動,往往這種情況下會認為大臂動了,就證明是大臂在帶動小臂的,其實是小臂在帶動大臂或者是軸關節在用力。秀場模特後襬臂要大,前擺臂要小。後襬臂速度要落慢於前擺臂。前擺臂時大小臂都不能使用力量,它是藉助後襬臂動作蕩起的一個弧度。擺臂追求的是自然、有力,讓人看出來舒服不彆扭就行了,苛意的擺動如同解放軍叔叔。
4、腹:腹部是腰部挺直的力量來源,走路時腹部不可以放鬆,別忘了收腹,讓上半身結構處於垂直的狀態,有些男模走路時上半身會隨著重心的變換導致整體晃動,很有可能是沒有收腹或腰不挺直造成的。建議男生練出腹肌,女生小肚腩該收的收。
5、跨:外行人看女模都是用跨來走路的,而男模不能動跨,男模特是依靠重心來走路的,這對於男模來說的確是件很頭痛的事,跨和腿的發力不是在一個平面形成的,是剛接觸走路時很容易動跨的原因之一,男模動跨走秀也是很正常的事,只要不明顯,稍微動一點反而會比不動跨好看一些。
6、腿:腿部的運用跟擺臂的方式雷同,要求大腿帶動小腿走路,小腿帶動大腿走路會有一種拖拉的感覺,道理都懂,就是分不清,對著鏡子也沒用,兩腿在行走時空隙最好小點,甚至不要有空隙,所謂“貓步”即臺步,像貓一樣走交叉步會顯得腿部修長和挺拔,空隙太大,重心柱會往兩邊左右偏移,會左右晃,當腳踢出去的時候,是用膝蓋在找音樂,也就是說膝蓋是在重心拍子上的,腳緊接著落地。
7、腳:走貓步要注意腳步力量的適中,不能完全落在腳跟上,也不能腳跟和腳尖同時落地,那樣看起來相當的彆扭。往往初學者都會犯這樣的毛病,建議前腳落地後腳蹬,一定要等前腳落穩了,後腳跟上才可以有向前登的力量,腳跟落地要迅速,重心始終在前腳上。腰部-肩部-大腿-腳推出去的,而不是走出去的。
日前,各所學校紛紛開學,各式各樣的開學儀式也就必不可少,可見學校對開學儀式的重視,其實古人對開學儀式也是極為重視,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古人是如何舉行開學儀式的。
古代開學儀式演練(網路)
古代開學儀式的第一步,便是“正衣冠”。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可見,古人十分注重學生們儀表的整潔。在這個環節裡,學童們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為學童們整理好衣冠。《禮記》有云:“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先正衣冠,再做學問,看來這是古人們的共識。
整理好衣冠,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童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集合於學堂前。恭立片刻後,在先生帶領下,進入學堂。這是開學的第二個環節,即入學堂。
之後,便是拜師禮。學童們在先生帶領下,先拜孔子先師。拜完孔子,再拜先生。而拜先生時,學童向先生贈送六禮束脩,六禮包括:芹菜,寓意為勤奮好學;蓮子,寓意為苦心教育;紅豆,寓意為紅運高照;棗子,寓意為早早高中;桂圓,寓意為功德圓滿;乾瘦肉條,是用以表達弟子心意。之後,便是學童間互相鞠躬,表示互愛互幫。
第四個環節,是淨手。學童們將手放到水盆中,正反各洗一次,然後擦乾。洗手的寓意,在於淨手淨心,去雜存精,希望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心無旁騖。
洗完手,便是最後一道程式,硃砂啟智。先生手持蘸著硃砂的毛筆,在學童眉心處點上紅點,為學童們硃砂開智。硃砂點痣,取的是古語中“智”的意思,意為開啟智慧,目明心亮,也希望學童們日後的學習能一點就通。
整個過程,古人稱之為“入泮儀式”。其中的各個步驟,都是根據《禮記》和《弟子規》而定,歷經千年而未改。看來,古人對於開學,還是極為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