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陋寡聞:陋:本指簡陋,這裡指簡單的知識。寡:少。 聞:知識,見識。形容學識淺陋,見聞不廣,或對世事瞭解的不多。詞性為貶義詞。用 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作謙辭。如果用於別人,則含有很重的諷刺。
“不聞不問”是一個漢語成語,意為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藉以形容對事情漠不關心。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漠不關心。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六回:“也不想想朝廷家平空的丟了一個太守,也就不聞不問,焉有是理。”
第一個聞是聽到的意思,第二個聞是指人過去的見聞。
聞所未聞:指聽到了從來沒聽說過的事情,也形容該事物非常罕見。
出處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至生來,令我日聞所未聞。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道理、內容等。
示例:今日見了紫菱姐姐飛來飛去,業已奇極;誰知還有海外這些異事,真是聞所未聞。
近義詞:見所未見。
反義詞:司空見慣、習以為常。
1、聞所未聞,漢語成語,拼音是wén suǒ wèi wén,指聽到了從來沒聽說過的事情,也形容該事物非常罕見新奇。出自《史記·陸賈列傳》。聞:聽到。
2、近義詞:見所未見。
3、反義詞:司空見慣、習以為常。
4、成語用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道理、內容等。 ...
1、這裡的“聞”字,是指“聽到”的意思。
2、【默默無聞】:不出名,不為人知道。其中之“聞”:(動詞)知道。如:聞一而知十,博聞強識。
3、聽見。如:聽而不聞。耳聞目睹。聞訊趕來。聞風而動。
4、用鼻子辨別氣味:聞到一股香味,這味真難聞。
5、(名詞)聽到的事,訊息:新聞、奇聞、趣聞。
...
1、陶後鮮有聞的鮮釋義:少。
2、出自《愛蓮說》,是北宋學者周敦頤所作的一篇議論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沈希顏在雩都善山與建濂溪閣,請周敦頤題詞。周敦頤作此文相贈,表明了他對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讚美。
3、原文:菊之愛,陶後 ...
語出:《北史·突厥傳》:“宜傳播天下,鹹使知聞。”
宜:應該,應當。傳播:廣泛散佈。天下:普天之下,就是指全天下。鹹:普遍都,全部。使:使之。知聞:知悉;知道。
譯文:應該(將此事)在天下廣泛散佈,使(全天下之人)都知悉知道(此事)。 ...
“聞”本義為聽到、聽見。引申指知道、聽說,又引申為傳達、達到,再引申為報告、使聽到,還引申指聞名,並由此引申為名聲。另外聞也指聽到的東西,主要指知識,也指傳聞、事蹟,用作名詞。後來用鼻子嗅氣味也叫聞。
相關拓展:聽和聞的區別
“聞”與“聽”都有用耳感受聲音的意思,其不同點是“聽”是主動去聽,表示行 ...
1、初聞涕淚滿衣裳的聞釋義:聽說。
2、出處:《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3、翻譯:
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 ...
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意思是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這句話中“道”指的是宇宙間的一切法則、道理。即“道可道非常道”。而並非是一般人透過字面意思所理解的“早上聽到(或明白了)一個道理(或真理),晚上死了也可以(或行)。”
人生觀、價值觀時常說“為真理而死”、“為正義事業而死”、這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