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臘八的來歷和習俗

  1、來歷: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2、習俗:吃臘八粥。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穀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白果等乾果。臘八粥不僅是時令美食,更是養生佳品,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天氣裡保養脾胃。

臘八節傳說和習俗

  1、相傳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十二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臘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臘月初八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

  2、喝臘八粥:臘八粥的傳統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紅棗、蓮子、花生、桂圓和各種豆類。各地區所用材料不一。根據口味,還有甜、鹹之分。

  3、祭祀: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敬神供佛,祈求與慶祝豐收,自然是其不變的主旋律。

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臘八節是怎麼來的

  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臘八節是怎麼來的

  臘八節的來歷

  按照中國農曆,每年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而臘月初八日又被稱為“臘八節”。

  “臘”,《說文解字》稱“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可見“臘”本是古代的一種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舉行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載:“(孟冬之月)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大割祠於公社及門神,臘先祖五祀,勞農以休息、之。”孔穎達在註疏中解釋說:“臘,獵也。謂獵取禽獸以祭先祖五祀也。”

  “臘八”這個節日得以盛行,除了古老的臘祭原因以外,與後世的佛教傳說也有很大關係。據史書記載,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因傳說釋迎牟尼出家後,苦於修行,在飢餓困境中得一牧羊女用“奶粥”搭救,這個日子換算成中國農曆,也正好是臘月初八。佛門為了弘揚此事,宣稱臘月初八是佛祖釋逝牟尼的“成道日”,佛教徒便在這一天施粥揚義,弘揚佛法,舉行各種浴佛活動。因而臘八又成為了佛教的“成道節”。由此,我國固有的傳統節日“臘八節”的內涵和風俗活動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得以豐富和發展。

  臘八節的習俗

  祭祀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說文》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喂樹

  臘八節喂樹是為了樹長得快,多結果子。常喂的樹主要是核桃樹。這類樹根深,長得粗壯,枝繁葉茂,結果多。喂樹時把米飯、包穀珍珍蒸熟,用斧子將樹根部砍兩下,然後塞上去。一邊往上塞一邊自言自語:“肯結吧?肯結;不落吧?不落!”(肯結,方言,意為繁殖能力強,結果子多)祈求多結果子,不到成熟收穫不會輕易剝落。同時還要燃燒包穀秸稈、麥草對樹根粗皮燻燒,據說這樣樹以後長得快。過去農村經濟落後,文化匱乏,此俗盛行。在這裡可以不吃臘八粥,但必須喂樹,固執地認為只有把樹喂得好才結得好。

  臘月八這天,家家都要喂樹,求多結果子,實現豐產願望。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隨著科學文化普及,依靠科技和推廣優良品種成為共識,喂樹的習俗在民間消失了。在鄉村一些樹齡較高的老核桃樹根部可見喂樹留下的斑斑痕跡。喂樹雖然沒有科學意義,但這種拙樸的民俗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泡臘八蒜

  臘八這天,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泡臘八蒜。臘八蒜,就要在臘月初八這天來泡。否則,就不能叫臘八蒜。製作臘八蒜的用料簡單、過程方便,大蒜、醋,還有一個可以密封的瓶瓶罐罐之類的東東。

  蒜要一瓣一瓣地剝皮,剝幾瓣還行,多了就有點著急了。耐下心來,享受制作臘八蒜的過程!把剝好了皮的蒜,洗淨、晾乾,瓶瓶罐罐也要洗淨、晾乾!臘月初八這天,把洗淨晾乾的蒜瓣兒放到瓶瓶罐罐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低溫、不見光的地方。

  過段時間(7——10天),泡在醋中的蒜慢慢地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如同翡翠碧玉一般。這就是成功的臘八蒜啦。據說,只有臘八這天泡的蒜效果最佳,大家來驗證一下啊!

  臘八蒜泡好了,另外一個產品也就同時誕生了,臘八醋。泡蒜的醋帶著蒜的味道,大年三十吃餃子時蘸上一蘸,那叫個美!


臘八來歷習俗

  1、相傳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十二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臘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臘月初八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   2、臘八節的主要習俗有:喝臘八粥:臘八粥的傳統食材 ...

筷子來歷習俗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筷子的作用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重視。從中西飲食文化的比較角度看,國人的筷子   與西人的刀叉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在於二者皆是進餐的用具,不同在於前者還是一種內涵豐富的文化載體。筷子,這件小小的餐具,魔力般的印在日本人民的心中的。這無論在物質生活或精神文化領域,都有奇特的影響。    ...

寒食來歷習俗 寒食三大熱門食物禁忌

  寒食節的來歷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繼位,即晉文公,唯忘介子推,想請介子推上朝領賞,介子推堅辭不來,晉文公便親自去請。介子推就揹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 ...

元旦來歷習俗

  來歷:元旦起源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 ...

臘八的祭祀習俗

  關於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村人並擊細鼓,戴 胡頭,及作金剛力土以逐疫”。“臘祭”本是原始先民慶賀農業豐收的報酬之禮,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節慶。那麼,臘八節有何習俗呢?   應劭《風俗通》雲:“《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 ...

中元由來習俗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也稱盂蘭節、盂蘭盆會、鬼節,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先人),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 ...

新津龍舟會的來歷習俗

  農曆五月初五日的端午節賽龍舟是中國南方人民的傳統習俗之一。成都雖在長江以北,但也是水鄉之地,所以賽龍舟的歷史也很久遠。直到本世紀60年代,成都的賽龍舟活動還在望江公園邊的錦江河段進行。但70年代以後,市內的河道已不適宜再舉辦龍舟競渡,因此成都新津縣的南河便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把龍舟競渡辦得有聲有色。龍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