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自相矛盾的意思和道理

自相矛盾的意思和道理

  1、自相矛盾,漢語成語,拼音是zìxiāngmáodùn。比喻別人或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牴觸。

  2、揭示道理: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比喻說話做事前後牴觸,不能自圓其說。做事說話皆應三思而後行。

自相矛盾的意思和道理

  自相矛盾,指的是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後牴觸,不一致。

  從前,楚國有一個人,他在街上賣矛和盾,他誇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沒有什麼盾牌它刺不破。”大家半信半疑,沒有人理他。他見沒有反應,就把矛收起來,拿出一塊盾牌來,又說大話:“我的盾很堅固,沒有什麼武器能刺破它。”這時候,有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無堅不摧的矛,來刺你堅不可摧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個人聽了這番話,覺得自己吹牛吹的太大了,只好滿臉尷尬地走開了。

  世上不大可能同時存在無堅不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三思而後行。

紙上談兵的意思和道理

  1、紙上談兵的道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讀死書或者死書讀是不行的。成功來之豐富的實踐生活,而不是書本上的條條框框。做事情還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生搬硬套書本上的東西是行不通的。光說不練,只會誇誇其談的人是沒有真才實學的,成功者源之生活。

  2、典故: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然而(趙奢)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麼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讓他做將軍。”趙括代替廉頗(擔任抗秦大將)後,全部更改(原有的)紀律和規定,撤換並重新安排軍官。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件事後,便出動變化莫測的軍隊,佯裝失敗,卻斷絕他的糧道,分段兩軍,士卒士氣大亂。四十多天後,軍隊士兵飢餓,趙括帶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鬥。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於是幾十萬兵士投降於秦國,秦國把他們全部活埋了。


畫蛇添足的意思道理

  1、畫蛇添足,出自《戰國策·齊策二》,原意是畫蛇時給蛇添上了腳,後比喻做了多餘的事兒,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2、典故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在祭完祖後,準備將祭祀用的酒賞給幫忙辦事的人喝,但是人很多,這一壺酒該怎麼分呢?最後有人提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看誰畫的快,畫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的意思道理

  1、道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   2、意思:蟬正是因為在高處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藉秋風的力量。   3、出處:唐初虞世南的《蟬》。   4、全文: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5、譯文: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 ...

亡羊補牢的意思道理

  1、亡羊補牢這個故事。亡羊補牢,意思是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   2、亡羊補牢的故事是根據《戰國策》相關內容改寫的,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 ...

南轅北轍的意思道理

  1、南轅北轍,漢語成語,拼音是nán yuán běi zhé,心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轅:車前部駕牲畜的兩根直木;轍:車輪在地面上碾出的痕跡。比喻行動和目的相牴觸。出自《戰國策·魏策四》。   2、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梁勸他說:我在路上遇到一個趕著車向北走的人,他說要去楚國。我問他:你要去楚國,為什麼要向 ...

刻舟求劍的意思道理是什麼

  1、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出自《呂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變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多含貶義。   2、成語寓意:劍落水中只會沉底,這是普通常識。船走遠了,還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劍,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靜止的,劍沉水底,在船的落劍處刻上記號順 ...

程門立雪的意思道理

  程門立雪的意思是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闡明的道理是求學一定要學會堅持,千萬不可以半途而廢。   程門立雪的意思   意思是: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出自:《宋史·楊時傳》。   原句:楊時和遊酢“一日見頤,頤偶瞑坐, ...

濫竽充數的意思道理

  1、濫竽充數,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典故,意思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跡在吹竽的隊伍裡充數。   2、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宣王喜歡聽吹竽,尤其喜歡聽300人一起合奏,參加合奏的人都會有獎賞。有個叫南郭先生的人不會吹竽,可他想得到那份獎賞,他想:300人一起合奏,我只要裝裝樣子不出聲,國王根本聽不出來的。於是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