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選自於哪本書
自相矛盾選自於哪本書
1、“自相矛盾”,語出《韓非子·難一》。
2、原出處:“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韓非子·難一》)
破釜沉舟出自於哪本書
破釜沉舟出自於《史記》。《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韓城南,另說今山西河津),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程門立雪出自於哪本書
出自《宋史·楊時傳》。程門立雪,漢語成語,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宋史·楊時傳》:“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成語典故
有關“程門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二程語錄·侯子雅言》:“遊、楊初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覺,顧謂曰:‘賢輩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門,門外之雪深一尺”。一個是《宋史》中的《楊時傳》:楊時和遊酢“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有一次,楊時和遊酢來拜見他們的老師程頤,但是當他們在窗戶外邊看見他們的老師在屋子裡邊坐著睡著了的時候,不忍心打擾他們的老師,就站在門外邊,耐心無悔地等著他們的老師醒過來,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楊時和遊酢沒有走,而是在雪中站立著,等程頤醒來的時候,門外的雪已經有一尺深了,這件事因此作為尊重老師的典範成為學界的佳話。
管仲出自於哪本書
管仲出自於《戰國策》。《戰國策》,西漢劉向編訂的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遊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
劉向(前77年—前6年),原名劉甦,字子政,沛郡豐邑(今屬江蘇徐州市)人。漢朝宗室大臣、文學家,楚元王劉交五世孫,陽城侯劉 ...
拔苗助長出自於哪本書
拔苗助長出自於《孟子》一書。《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另外三本為《大學》《中庸》《論語》)。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最早見於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
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為歷代儒客推崇,至 ...
自相矛盾選自什麼?
選自《韓非子》,作者韓非是戰國時期思想家,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而不能故意誇大,言過其實。比喻別人或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牴觸。 ...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出自於哪本書
1、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出自《荀子·天論》。
2、意思是大自然的執行有其自身規律,這個規律不會因為三皇五帝堯的聖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變。《荀子·天論》的主旨是揭示自然界的運動變化有其客觀規律,和人事沒有什麼關係。其主要思想是,社會是清明富足還是動盪飄搖,也全是人事的結果,和自然界沒有什麼關係 ...
邯鄲學步出自於哪本書
“邯鄲學步”出自於《莊子·秋水》,“邯鄲學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沒學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
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 ...
自相矛盾選自講的是什麼
自相矛盾選自《韓非子》,講的是有一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說他的盾堅固得很,不管是用什麼矛都戳不穿,說他的矛銳利得很,不管是什麼盾都戳的穿。有個圍觀的人問道:“用你自己的矛刺你自己的盾會怎麼樣”時,此人無以對答。
自相矛盾的故事描述了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 ...
志當存高遠出自於哪本書
1、“志當存高遠”出自《諸葛亮集·誡外甥書》 解釋:指人應當懷抱高遠的志向。
2、原文: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2、釋義:一個人應當有高尚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慾,拋棄阻礙前進的因素,使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存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