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臺灣的南管戲

臺灣的南管戲

  早期由大陸傳到臺灣屬於閩南語系的戲劇。包括有「七子戲」、「高甲戲」、「白字戲」三種。

  七子戲:臺灣的「七子戲」源自於福建泉州的「小梨園」(童伶)和「大梨園」(成人),一般狹義的「南管戲」即指「七子戲」(小梨園)。「梨園戲」為閩南語戲中最古老的劇種,約於康熙三十六年以前傳入臺灣。

  「南管戲」先是被「北管」戲奪走了觀眾,後因「歌仔戲」的興起更被冷落,近幾十年來,臺灣職業的「七子戲」班都已解散,目前僅由一些業餘的子弟社團(清唱結社),如臺南的「南聲社」,鹿港的「聚英社」、「雅正齋」,清水的「清雅樂府」,臺北的「閩南樂府」、「漢唐樂府」、「華聲南樂社」等,以「清唱」的形式維持活動,這種清唱的形式俗稱為「郎君唱」,自戲劇形式的「七子戲」沒落以後,清唱結社的「郎君唱」逐為「南管」的代表。

  「南管」為臺灣的稱呼法,又名「弦管」、「南音」、「五音」、「南樂」,流行於福建泉州、臺灣、及南洋地區。這種清唱的「南管」今日在國立藝術學院已正式以「樂種」的形式列為課程。高甲戲:又稱「九角」、「戈甲」、「交加」,系傳自於泉州的劇種。「高甲戲」約形成於清光緒年間,當時因「梨園戲」逐漸沒落,便在「梨園戲」的基礎上,結合民間武術技藝(宋江戲)及其他的戲曲而產生的新劇種,因本底裡是「梨園戲」,因此傳到臺灣以後,在民間仍以「南管戲」稱之。「高甲戲」是大陸的稱呼法,在臺灣民間藝界並不使用這一名稱。目前在臺灣尚有活動的職業劇團計有伸港的「新錦珠」、員林的「正新麗園」、三重的「新金英」等,其活動已日漸減少。

3月19日23時23分臺灣南投縣發生4.6級地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22年3月19日23時23分在臺灣南投縣(北緯23.66度,東經120.7度)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25千米。

臺灣布袋戲

  布袋戲又稱掌中戲(因身形如同布袋,又以手掌操弄,因此名之掌中),為臺灣地方戲劇的一種,由泉州傳入臺灣。其所使用之木偶除頭、手、足外軀體部分均以布做成。70年代,黃俊雄主演的"雲洲大儒俠"曾風靡全島,迄今仍為人喜愛

  自從清朝普遍流行之後,尤以福建漳州、泉州及潮州一帶之發展為甚,堪稱布袋戲的最早創始地。起源由於歷時已久,因此不易得到確切的答案,僅能從相關的民間傳說中抽絲剝繭找出比較可能的出處,就各方的論述來看,大部份都認為明末清初有位窮書生梁炳麟(或孫巧仁)進京考試不幸名落孫山,由於落地秀才滿腹經綸不得志,又於夢中夢見老翁掌中題有『功名歸掌上』因此借藉操弄布袋戲偶編演戲劇暗諷朝廷時政,未料布袋戲卻廣受喜愛,逐漸流傳開來揚名各地。

  清末布袋戲由於移民之故流傳至臺灣,由於廣受民間歡迎,因此發展蓬勃迅速、內容更加豐富,儼然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偶戲。

  初期的傳統布袋戲由於臺灣的環境變遷而逐漸轉型為比較活潑多變的金光布袋戲,不再拘泥於歷史典故、章回小說之曲目,戲偶也由最初的小型掌中戲偶,改良成近乎與人身大小的大型戲偶,由於內容符合時下的流行,快速竄升成為年輕人一項休閒娛樂。


琵琶記為什麼被稱為之祖

  全劇典雅、完整、生動、濃郁,顯示了文人的細膩目光和酣暢手法。它是高度發達的中國抒情文學與戲劇藝術的結合。總之,《琵琶記》不論在思想內容上,人物形象上,還是在結構和語言方面,都有獨特之處,值得欣賞玩味。因此, 《琵琶記》是一部值得弘揚的優秀劇作。   《琵琶記》,元末南戲,高明撰。寫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 ...

與崑曲及其重要劇作

  南戲:中國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至14世紀200年間在中國南方最早興起的戲曲劇種,我國戲劇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戲有多種異名,南方稱之為戲文,又有溫州雜劇、永嘉雜劇、鶻伶聲嗽、南曲戲文等名稱,明清間亦稱為傳奇。   重要劇作有:《張協狀元》《小孫屠》《宦門子弟錯立身》《滿庭芳》《荊釵記》等。   崑曲: ...

是什麼

  南戲,是中國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到14世紀200年間,在中國南方地區最早興起的漢族戲曲劇種,是中國戲劇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   南戲有多種異名,南方稱之為戲文,又有溫州雜劇,永嘉雜劇,鶻伶聲嗽,南曲戲文等名稱,明清間亦稱為傳奇。   就其音樂南曲來說,則是一種重要的漢族戲曲聲腔系統,為其後的許多聲腔劇 ...

如何評價名偵探柯國語版的臺灣配音

  對柯南臺配國語版產生較高認可度的觀眾應該是最早的一批。記得在90年代末的時候,當時沒有網路,除了買漫畫書,就是透過電視臺和VCD來觀看柯南。而資源的匱乏和選擇的單一性造成了我們對臺配版的強行認可,事實證明,相對於大陸配音版本而言,早期臺配國語已經相當完美。 ...

四大是什麼

  1、四大南戲指的是《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記》、《殺狗記》。   2、南戲是中國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紀200年間在中國南方地區最早興起的傳統戲曲劇種。元代南戲著名的作品《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記》、《殺狗記》被後人稱為四大南戲,在明清時期傳演甚廣,影響深遠。這些劇本,明徐渭在《 ...

體制特點是什麼

  南戲體制的特點就是歌唱時不限宮調,各角色同場皆唱(不限一人),劇幅不限四段,可以不拘長短,自由發揮。南戲限生角先上場,上場就唱,其它角色再陸續出現。南戲是一人連唱帶做演戲的動作,已由舞蹈的形式,進而有兼顧表情的身段和容色,角色也可以在臺上自由活動。南戲的演員動作叫介。南戲最初雖不分出,但劇情到告一段落時, ...

的藝術特點有哪幾種

  南戲的藝術特點有以下幾種:   南戲熔歌唱、舞蹈、唸白、科範於一爐,表演一個完整的故事。故事情節比較曲折,劇本一般都是長篇,數倍於雜劇。南戲根據劇情的需要可長可短,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南戲運用南方曲調,韻律、宮調均無嚴格規定,不受宮調限制,且可隨時換韻。樂器以鼓板為主,南曲細膩委婉的特點使南戲更適於演唱情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