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與狗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狗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狗有關的風俗習慣

  宋代朱弁《曲湖舊聞》記錄了一須因皇帝屬狗而禁屠狗的故事:“崇寧初,範致虛上言:‘十二宮神,狗居戌位,為陛下可命。今京師有以屠狗為業者,宜行禁止。’因降指揮,禁天下養狗,賞錢至二萬。太學生初聞之,有宣言於眾曰:‘朝遷事事紹述熙、豐、神宗生戌子,而當年未聞禁畜貓也。’其間有善議論者,密相語曰:‘狗在五行,其取類息有所在,今以忌器諛言,使之貴重若此,審如《洪範》所云,則其憂不可勝言者矣。’”

  舊時漢族民間有“趕毛狗”的節日風俗。“毛狗”即狐妖,相傳妖於正月十五日群出拜月,擾害生靈。人們在這一天晚上搭毛狗棚,並放火燒掉,同時鳴鑼擊鼓放鞭炮,以送瘟驅邪。

  江蘇一帶有“打狗餅”的喪葬風俗。人死後,要以七枚龍眼和麵粉作球,懸繫於死者的手腕上。迷信認為,人死後要經過惡狗村死者的餅是用來喂野狗的以保順利透過,故稱打狗餅。

  蒙古族有“射草狗”的儀式,人們將稻草紮成狗形,並用箭射,以消除不祥。

關於狗的成語,與狗有關的成語,帶狗字的成語

  關於狗的成語,與狗有關的成語,帶狗字的成語

  【白雲蒼狗】喻世事變化萬端。

  【兔死狗烹】喻有事時被重用,事成後即被譭棄。

  【狗仗人勢】倚仗強者的勢力欺侮弱者。

  【狗血淋頭】舊俗謂以狗血澆頭,可使妖魔現出原形。後多指使人難堪。

  【狗尾續貂】喻不計才能優劣而濫設官爵。

  【狗頭生角】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通常都用以拒絕他人的藉口,與「烏白頭,馬生角」意同。

  【狗頭軍師】形容愛獻小計的小人。

  【狗苟營利】形容到處鑽營而不擇手段的小人行徑。

  【狗眼看人低】通常用以譏責一個人隨意輕視別人。與「門縫裡瞧人」、「有眼無珠」類似。

  【狗嘴吐不出象牙】用以譏責別人嘴巴不乾淨或修養不夠,胡言亂語,說不出美好良善的話。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通常用在「好心沒好報」時所說的氣話。

  【狼心狗肺】喻像禽獸般惡毒殘暴的人,或不講道理、忘恩負義的人。

  【偷雞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嫁狗隨狗】比喻女子嫁夫,隨遇而安。

  【豬狗不如】比喻下等。

  【雞飛狗跳】形容雜亂亂遭遭之情形。

  【雞零狗碎】瑣碎零星的物品。

  【雞鳴狗盜】喻卑不足道的技能。

  【豬朋狗友】比喻損友。

  【土雞瓦犬】泥捏的雞,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實為無用之物。

  【犬牙相錯】(1)形容兩物交界處,參差不齊,互相銜入的形狀。(2)犬牙相制用來形容兩種以上的勢力,彼此互相牽制。

  【犬羊之質】比喻怯弱無能之性情。

  【犬馬之心】下屬用以謙稱對長上盡忠效誠之心意。

  【犬馬之命】謙稱自己的生命。

  【犬馬之疾】謙稱自己的疾病。

  【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

  【犬馬之齒】謙稱自己的年齡。

  【喪家之犬】譏誚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狽。

  【蜀犬吠日】喻少見多怪。

  【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

  【雞犬不留】趕盡殺絕,不留活口。

  【雞犬不寧】比喻騷擾得很厲害。

  【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大官,同他有關係的人也跟著得勢。

與狗有關的詞語有哪些

  如:狗尾續貂、狗皮膏藥、狗仗人勢、狗急跳牆、豬狗不如、狗拿耗子、狗血噴頭、狗頭軍師 、狗眼看人低、狗嘴裡吐不出象牙、雞犬不寧、喪家之犬、犬馬之勞、虎父無犬子、狗惡酒酸、狗吠不驚、狗吠非主、狗吠之警、狗苟蠅營。


有關的故事

  1、家裡養的蘇格蘭牧羊犬,爺爺身體不好,一次家人不在家爺爺突然發病,它發現就嚎叫著叫人。後來爺爺不在了它就守著奶奶寸步不離,以前最愛出去玩耍,爺爺走了之後誰都帶不走,只肯跟著奶奶散步,奶奶走路特別慢它走快了就停在那裡等奶奶跟上它了再走,後來它走路也非常慢了;   2、那一天我很傷心,忍不住嚎啕大哭。它靜靜 ...

有關風俗習慣

  與豬有關的風俗習慣   天津、河北等地有“肥豬拱門”的節日窗花,是用黑色蠟光紙剪成。豬背上馱一聚寶盆,張巾時左右各貼一張,表示招財進寶之意。   豬又名“烏金”、“黑麵郎”及“黑爺”。《朝野僉載》說,唐代洪州人養豬致富,稱豬為“烏金”。唐代《雲仙雜記》引《承平舊纂》:“黑麵郎,謂豬也。”在華夏的土地上,早 ...

十二生肖有關風俗習慣

  與鼠有關的風俗習慣   舊時上海一帶有避老鼠落空的習俗。老鼠外出覓食,失足落地,稱為“老鼠落空”,據說見者多為不吉利,非病即滅,必須禳解。其方法是沿街乞討白米,謂百家米,回家用以煮飯,食後便可化解。   與牛有關的風俗習慣   康熙《濟南府志·歲時》:“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於東郊。 ...

有關風俗習慣

  與馬有關的風俗習慣   蒙古族有馬奶節和賽馬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八月末舉行,為期一天。這天,牧民們穿上節日服裝,分別騎著馬並帶著馬奶酒,趕到指定地點,然後準備節日食品。太陽昇起時開始賽馬,參賽的馬匹為兩歲小馬。比賽結束後,人們分別入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縱情歌唱,開懷暢飲,一直到夜色降臨,人們才載著餘興 ...

有關風俗習慣

  在漢族有生育忌兔肉的習俗,因為兔子豁嘴,所以孕婦妊娠時禁食兔肉,以免孩子出生時豁嘴。另外還有贈兔畫的育兒風俗。畫中有六個小孩圍著一張桌子,桌上站一手持兔子吉祥圖的人,祝受贈的孩子將來生活安寧,步步高昇。   古代漢族有“掛兔頭”的歲時習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每年農曆正月初一,人們用面兔頭或面蛇,以竹筒盛 ...

有關風俗習慣

  與蛇有關的風俗習慣   福建閩南一璉由於氣候溫和溼潤,適宜各類蛇繁衍生息。若在家中發現蛇,是不能打死的,人們認為蛇是祖先派來巡視平安的,進了誰家,就預示誰家居信平安。要是在路邊發現幾條蛇盤在一起,就要趕揪掉身上的某一顆紐扣丟去表示懺悔,然後走開,當作沒有看見。據說這是蛇交配,觀者為大逆不道。   農曆三月 ...

有關風俗習慣

  與猴有關的風俗習慣   漢族普遍認為猴為吉祥物。由於猴與侯諧音,在許多圖畫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隻猴子爬在楓樹上掛印,取“封侯掛印”之意;一隻猴子騎在馬背上,取“馬上封侯”之意;兩隻猴子坐在一棵松樹上,或一隻猴子騎在另一隻猴的背上,取“輩輩封侯”之意。   民間忌猴年,認為猴年收成不好,是災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