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苗族板凳龍

苗族板凳龍

  板凳龍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江東鄉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它屬儺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明清時遇天災人禍,舉行“衝儺”活動,法師念動咒語,祈求神靈驅除邪惡而讓吉樣降臨。作法過程中除舞動法刀法劍外,還有打擊鑼鼓玩板凳龍的場面。為了祈求平安吉利,玩板凳龍的常與武術隊、戲隊一起,有時為了“掃寨”,板凳龍舞遍整個村寨,祝各家各戶人畜興旺,風調雨順逢凶化吉。板凳龍是一種特製的板凳,比大方桌用的長凳長一些,約四尺長,一尺八寸高,有木製龍頭安在長條凳的一端,凳身纏上黃、紅色紙條。三人玩的板凳龍一人各執一端兩條龍腳,一人執寶,按特定動作起舞;五人玩的板凳龍四人各執一條龍腳,一人執寶,共同起舞,比三人玩的難度大些,要求四個人祝合協滴,或走、或跑、或蹲、或跳,動作一致才好看。鑼鼓點子與玩板凳龍的動作節奏相照應,或快或慢,或緩或急,視玩龍情狀而敲擊。板凳龍是清水江下游民族活動的一個亮點,別具一格,當地人說它比竹編的龍還要尊貴,它是真龍。現在,有的老年人還會玩板凳龍,而年輕人會玩的卻很少了。

施秉苗族板凳舞

   在施秉,板凳舞是舞陽河流域苗族(俗稱高坡苗)最喜愛的一種民間舞蹈,其特點是節奏熱烈,舞姿變化不大而又饒具風趣,道具簡便,參與性強。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年,天空突然象著了火一樣,乾旱炎熱,百花調謝,五穀不生。原來,清水江的龍太子被望坡老人殺死了,浮在水面,故引起氣候反常。於是,人們請來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分別把十二個蛋、十二支香、十二砣泥巴供奉在天神、龍王前,燒香燒紙,向天神、龍王賠罪,請求給予風調雨順。但是,整整求了九九八十一天,天神、龍王仍然不肯下一滴雨。人們只好成群結對的去到處呼喊,連呼喊了一個月,天上的姜央聽到了呼喊聲,連忙求見雷公,請求雷公開恩降雨。雷公不但不理,反把姜央罵了一頓。為了解除百姓苦難,姜央想來想去,砍來竹子做成蘆笙,吹奏出優美動聽的曲子。雷公聽到蘆笙曲,十分高興,禁不住拿起兩根小板凳,“啪啪”地敲響起來,並且不停地歡跳。雷公的板凳舞又感動了天神、龍王,於是給人類降下雨來。人們興高采烈,也拿板凳跟著雷公跳起舞來。從此以後,板凳舞就在施秉一帶的高坡苗族中間流傳下來了。

  板凳舞內容健康,易懂易學,四季可跳。舞者少則三五人,多則幾十人,不受場地和時間限制,跳板凳舞的苗族婦女,上穿無扣紫色大襟,下著紫色百褶裙。施秉苗族板凳舞,一般在正月間比較盛行,親戚好友拜年訪客,飲酒之餘,微醉之際,主客即跳起板凳舞以助興。舞蹈屬純娛樂性,場面壯觀,動作大方,節奏熱烈,可稱為苗族的狂歡舞。還有一種板凳舞,在老人過世之後才能跳。男女用板凳相擊發聲,跳起歡快的舞。這種舞更為熱烈,充分體現出苗族人樸實、粗獷的性格特點。舞姿既歡快而又詼諧。板凳舞跳到高潮時,有些婦女會相互擁抱,踩著點子,有些則手拿木棍、竹把等物,做出騎馬、跳蘆笙甚或作愛等姿態。有些婦女還兩手高提百摺裙角.向左右的男子煽來煽去,給舞者增添熱鬧氣氛。客人不注意,還被主人在臉上打上紫色“印印”(稱“花貓”)。打得越多,則說明主人對客人的情意越深。客人的頸上還往往被主人掛上一串串潔白的玉米花,其景其情,妙趣橫生,把整個跳舞場面推向高潮。

大餘板凳龍

  

  板凳龍。這是在一條板凳的兩端,一端扎龍頭,一端扎龍尾而得名的,龍的頭尾有的是用篾扎紙糊的,有的是用稻草紮成的。舞動時,龍頭的一端由兩人各持一條板凳腳,龍尾隨龍頭而轉,龍頭往右轉時,持龍者用左手持,反之,用右手。三人同時將板凳舉起,或上下滾動,或左右繞轉,或從中穿過。板凳龍小巧玲瓏,場地不限,高超技藝的舞蹈者甚至可以在方桌上舞。這是一種比較簡便的自娛形式。春節至元宵期間,在我市大餘、南康等地頗為流行。


漢中板凳

  板凳龍是流傳在漢中秦巴山區勉縣、城固、洋縣、南鄭等地的一種民間舞蹈表演,主要在春節期間和彩蓮船、獅子、竹馬等形式組成社火隊遊鄉轉村,登門拜年表演。用稻草或龍鬚草,加上柳樹枝或竹葉、棕葉,在長木凳上綁紮起龍頭、龍尾,又稱“草把龍”或“水龍”,曾用來祁神求雨。它既不同於氣勢磅礴的北方龍舞,又不同於蜿蜒歡騰的南 ...

重慶市北碚區澄江鎮流北泉板凳造型

  這期龍文化帶來的是重慶市北碚區澄江鎮流北泉板凳龍造型,板凳龍在長時間的傳演中,形成了村落文化需求的習俗性、家庭成員文化的自娛性、簡便易學的可參與性、任意表現的隨意性、廣泛參與的大眾性和女人也可參與的逆反性等特徵。   北泉板凳龍   北泉板凳龍是重慶市北碚區澄江鎮流傳的以長條板凳為主要道具的地方傳統舞蹈藝 ...

北泉板凳的演變:形成了村落文化習俗性

  “沒有什麼人能一路單純到底,但是要記住,別忘了最初的自己。怕什麼路途遙遠。走一步有一步的風景,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幸福,在路上。”   那麼,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龍文化了解了解北泉板凳龍的演變是怎樣的。   北泉板凳龍   北泉板凳龍是重慶市北碚區澄江鎮流傳的以長條板凳為主要道具的地方傳統舞蹈藝術。它已有 ...

民族故事:苗族關於的傳說

  龍對於中華各個民族來說,都是一種權利和身份高上的象徵。尤其是在漢族,龍是權利最高的代表。因此在古代人們習慣把皇帝的位置稱為龍椅,把皇帝的衣服稱為龍袍,而把皇帝日常的喜怒哀樂成為龍顏,而苗族文化中,對於龍的尊重並不亞於漢族。而且還有一個很美的傳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苗族文化吧!   苗族,作為中華56個民族中 ...

貴州苗族二月二抬頭習俗

  農曆二月二,黔東南州很多少數民族都有祭橋的習俗。祭橋分為架橋和敬橋二種。架橋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主家無子。無子的人家架橋目的就是保佑上天送孩子來。二是主家有子。有子的人家就祈求上天保佑孩子除病消災,健康成長。架橋方式也很多。有的人架石橋,有的人架木橋,還有的人興架石凳(俗稱坐橋)。架石橋或木橋的多為求子, ...

廣西苗族的古坡會

  “古龍坡會”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四榮一帶苗族的傳統節日,已有一百多年曆史。每年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日分別舉行:前者預祝豐收,後者慶祝豐收。   古龍坡會內容有蘆笙賽、踩堂歌、鬥馬、鬥鳥、賽 馬、舞獅、對唱山歌等。其中以蘆笙賽和鬥馬最為熱烈。中午時分,各村蘆笙隊圍成圓圈,吹起歡快悠揚的蘆笙蘆調,姑娘 ...

二月二抬頭的由來傳說--24節氣之雨水

  二月二,古代稱之為中和節,俗稱龍抬頭。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農曆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