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苗族除惡節的由來

苗族除惡節的由來

  每年農曆七月十三,黃平施秉兩縣的苗家照例要過“除惡節”。為什麼要過這個節日呢?

  傳說,從前有個魔王,長得非常高大,力氣也很嚇人,最可惡的是他專門偷吃人們的牛馬,害得人們有田無牛耕,有貨無馬馱。個個都在咒罵:“要是有人殺掉這個惡魔就好啦。”

  正在人們期盼的時候,有個小姑娘,名叫阿妮,她說:“我能除掉惡魔。”

  人們聽了,都很驚奇:“你這麼小,怎麼殺得掉惡魔?”

  阿妮說:“你們找到十籮筐的破鍋鐵,請到最高明的鍊鐵匠,我就有法子除掉惡魔。”

  人們聽了,都非常高興,馬上找到這些東西。阿妮立即叫鍊鐵匠把破鍋鑄成三種鐵球,一個有囤籮那麼大,一個有水缸那麼大,一個有鼎罐那麼大。

  阿妮又叫大家編了一雙象渡船那麼大的草鞋,擺在大鐵球上。最後,她把一頭牛拉到草鞋旁邊吃草。

  一天,惡魔看到了牛,好不高興,馬上跑過去,想把牛吃掉。誰知,來到近處一看,發現三個鐵球整整齊齊地放在地上,有看見地上坐著一個小姑娘,就大聲問道:“這是哪個人的鐵球?”

  阿妮答道:“是我爸爸的。”

  “你爸爸打鐵球幹什麼?”

  “打來玩嘛!”

  “你爸爸能玩這些東西?”

  阿妮指著草鞋說:“你看這是什麼?你說我爸爸的力氣大不大?他能不能玩這些鐵球?”

  惡魔又問:“你爸爸怎麼玩這些鐵球?”

  阿妮說:“我爸爸玩這些鐵球,就象那雞蛋鴨蛋一樣容易。他把小鐵球拋到天上落下來,腳拇指一頂就頂住了;他把中鐵球拋到天上,用膝蓋一頂就頂住了;他把大鐵球拋到天上,用腦殼一頂就頂住了。你能辦到嗎?”

  惡魔不服氣得說:“你爸爸有什麼了不起?看我的。”接著他就按照阿妮說的那樣,把小鐵球拋上天,用腳拇指頂,可惜沒頂住,反而被砸出了血。阿妮笑著說:“哈哈,你沒接住。”

  惡魔不服氣,又把中鐵球拋上天,用膝蓋去頂,沒有頂住,膝蓋掉了一塊骨頭。阿妮笑著說:“哈哈,你的膝蓋受傷了。”

  這時,惡魔氣得說不出話來,又抓起最大的鐵球往上一拋,只有樹那麼高就落下來了,他急忙用腦殼去頂,哪知,啪一聲,他的腦殼開了花。

  人們看見惡魔死了,一齊跑出來圍住阿妮,誇她是個勇敢的姑娘。這天正是農曆七月十三,為了紀念這個小姑娘的聰明勇敢,就把這一天定為“除惡節”。

苗族民間故事之除惡節的傳說由來

  正惡存在於世上,這樣的對立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在生活中有著好人,那麼也會有著與之對立的壞人。苗族的除惡節便是一個為除惡建立的特殊節日。

  那麼,本期民族故事瞭解除惡節的傳說由來。

  還想了解》》苗族蝴蝶媽媽的故事

  傳說,從前有個魔王,長得非常高大,力氣也很嚇人,最可惡的是他專門偷吃人們的牛馬,害得人們有田無牛耕,有貨無馬馱。個個都在咒罵:“要是有人殺掉這個惡魔就好啦。”正在人們期盼的時候,有個小姑娘,名叫阿妮,她說:“我能除掉惡魔。”

  人們聽了,都很驚奇:“你這麼小,怎麼殺得掉惡魔?”阿妮說:“你們找到十籮筐的破鍋鐵,請到最高明的鍊鐵匠,我就有法子除掉惡魔。”

  人們聽了,都非常高興,馬上找到這些東西。阿妮立即叫鍊鐵匠把破鍋鑄成三種鐵球,一個有囤籮那麼大,一個有水缸那麼大,一個有鼎罐那麼大。阿妮又叫大家編了一雙象渡船那麼大的草鞋,擺在大鐵球上。最後,她把一頭牛拉到草鞋旁邊吃草。

  一天,惡魔看到了牛,好不高興,馬上跑過去,想把牛吃掉。誰知,來到近處一看,發現三個鐵球整整齊齊地放在地上,有看見地上坐著一個小姑娘,就大聲問道:“這是哪個人的鐵球?”

  阿妮答道:“是我爸爸的。”

  “你爸爸打鐵球幹什麼?”

  “打來玩嘛!”

  “你爸爸能玩這些東西?”

  阿妮指著草鞋說:“你看這是什麼?你說我爸爸的力氣大不大?他能不能玩這些鐵球?”

  惡魔又問:“你爸爸怎麼玩這些鐵球?”

  阿妮說:“我爸爸玩這些鐵球,就象那雞蛋鴨蛋一樣容易。他把小鐵球拋到天上落下來,腳拇指一頂就頂住了;他把中鐵球拋到天上,用膝蓋一頂就頂住了;他把大鐵球拋到天上,用腦殼一頂就頂住了。你能辦到嗎?”

  惡魔不服氣的說:“你爸爸有什麼了不起?看我的。”接著他就按照阿妮說的那樣,把小鐵球拋上天,用腳拇指頂,可惜沒頂住,反而被砸出了血。阿妮笑著說:“哈哈,你沒接住。”惡魔不服氣,又把中鐵球拋上天,用膝蓋去頂,沒有頂住,膝蓋掉了一塊骨頭。阿妮笑著說:“哈哈,你的膝蓋受傷了。”

  這時,惡魔氣得說不出話來,又抓起最大的鐵球往上一拋,只有樹那麼高就落下來了,他急忙用腦殼去頂,哪知,啪一聲,他的腦殼開了花。

  人們看見惡魔死了,一齊跑出來圍住阿妮,誇她是個勇敢的姑娘。這天正是農曆七月十三,為了紀念這個小姑娘的聰明勇敢,就把這一天定為“除惡節”。

中元節由來和習俗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也稱盂蘭節、盂蘭盆會、鬼節,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先人),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佛教徒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也叫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盂蘭盆會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間,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廟,有條件的,如廣濟寺、法源寺、拈花寺、廣化寺、嘉興寺、長椿寺等都舉辦規模不同的盂蘭盆會和中元法會。民國以來,北海公園、中山公園音樂堂等處歷年此時都有"追悼陣亡將士法會"。用番(喇嘛)、道(道士)、禪(和尚)三臺經,供著一個"海陸空軍陣亡將士"的牌位,進行公祭。中元節期間,老北京還有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

  與農曆四月初五清明節、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並稱中國傳統三大鬼節。

  中元節由來:

  道教的中元節既是道教的宗教節日,也成為民俗節日。道教初起時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後稱之為三官大帝。他們各有責司,天官為上元賜福,地官為中元赦罪,水官則稱下元解厄。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了。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昇天堂。這是中元節成為民俗節日的主要原因。

  中元節的起源,與佛教的“孟蘭盆會”也有很大的關係。“孟蘭”是梵語,倒懸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們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佛典《孟蘭盆經》中記載這麼一個故事,說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亦稱目鍵連),得到六通(六種智慧)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即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目連十分傷心,於是用缽盛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目連無奈,哭著請求佛祖幫助救救他的母親。佛祖說:“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眾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裡,敬設盛大的孟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依靠他們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親。”目連照佛祖的指點去做,他的母親真的脫離了餓鬼道。佛祖還說:“今後凡佛弟子行慈孝時,都可於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時,佛喜歡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到了西晉,《盂蘭盆經》被譯成漢文,因為它所提倡的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和中國儒家傳統的孝順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讚揚和重視,並在中國廣為流傳。自梁武帝在南方創設盂蘭盆會後,已成為一種習俗,規模有增無減。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宮中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城中的寺院也要備辦供品,陳列於佛像之前,十分虔誠。

  宋、元年間,七月十五這一天已演變為民間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親,並且盛行放河燈超度孤魂野鬼活動。到了清代,對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的祭祀活動,更為重視,各地寺、院、庵、觀普遍舉行盂蘭盆會,並在街巷設高臺誦經念文,作水陸道暢,演《目連救母》戲,有的還有舞獅、雜耍等活動,夜晚還把扎糊的大小紙船,放入水中,點火焚化,同時還點放河燈,稱之謂“慈航普渡”,十分熱鬧。除外,當時各家各戶,都要在門外路旁燒紙錢,以祀野鬼。時至今日,七月十五日中元節這一天,中國仍有許多地方,保持著祭祀祖先的習俗。

    民間傳說:

  傳說:一:每年農曆7月14日是中元節又叫鬼節或著叫盂蘭節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節日。中元節源自道,,後來佛教改為現現在俗稱的鬼節。盂蘭節在印度語中意指“倒懸” ,“倒懸 ”指的的是釋迦十大第子目蓮的母親死後後受餓鬼之苦,不能吃東西 。後後來得到釋迦幫助。用百味五果供養十方神佛並藉功德救母親。所以現在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農曆7月舉行普渡會,現在叫鬼節。一般來說古時候都不願在這個月作嫁娶等重要事。傳說二:關於鬼節的來歷,傳說地藏菩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閻王爺”,他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朝地府,被關在牢房裡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兒子,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開啟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那些跑回家鄉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希望早日託生。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為“鬼節”。鬼節這天,人們要燒紙錢,擺供品祭奠故去親人的亡靈。農曆七月十五這天,同是佛道兩家總結批評的日子,兩家都相應的考籍講評活動;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彙報指向民眾,即校籍辰。佛家的總結講評則在內部進行。不管是對外的校籍辰還是內部的批評會,都說明佛道兩家對七月十五日的重視。或者說明這個日子在佛道節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間的所謂鬼節,這個時日更顯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僅只是這個時節俗活動中極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薦新、放燈照冥、盂蘭盆會等在一年中也屬重要的節俗活動。盂蘭盆會是佛教歲節儀規中重要的儀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舉行,因此中元節也有“盂蘭盆節”之稱。儘管經過千餘年主動的順俗和被動的歸化,佛教的蹤影還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眾的中元節俗活動中。首先是那名目。盂蘭是梵語的音譯,是“倒懸”意思,盂蘭與盆合起來是救器,即“救倒懸器”;另外,盂蘭盆也可以解釋為“救倒懸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飯食”的特點。

  中元節習俗:

  河北省: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麵羊贈送女兒。

  山西省: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麵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於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麵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廣西省: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

  河南省: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山東省: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霑化縣各家採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獨陵縣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家家吃粗茶淡飯。

  陝西省: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農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家,中元節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幡”。

  江蘇省:吳縣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儀徵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唸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紮“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捨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後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嘉善縣以中元節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晚上鳴鑼撒飯於野,稱之“施食”。浙東的盂蘭盆會,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一邊唸經。天台中元節吃“餃餅”,筒類似春捲。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一塊豆腐及一飯糰(置於一片大樹葉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一處祭品。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節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摺紙錠。據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後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放焰口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福建:永福縣中元節,已嫁之女子須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稱中元為“燒紙衣節”。已嫁之女準備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閩中中元有普度之俗,無論城鄉必定舉行,其經費則由人沿門募集。即使極貧窮之家,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有諺語道:“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舉行普度時,也有子弟樂團之演出。

  廣東省:曲江縣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頭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歸善縣民以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據傳因當年元兵南下,為了避兵災,故提早一天過節。澄海縣中元節祭祖先及灶神。德慶州中元以冬葉裹粉作餅,名為“架橋”,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陽縣施孤時,有錢人家還會買下犁耙、水車,甚至窮人家的女孩,分別寫在紙片上,施食時也把紙片撒下。買不起農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憑單領取。

  雲南省:騰越人祭祖後焚包,又用黃瓜一隻,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

  普渡:普渡時家家門前都會擺設祭品於供桌,屋簷下掛紙燈,用來照路,使孤魂野鬼能找到供養他們的地方。普渡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拜。

  放水燈:是港口邊特有的活動,目的是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因為靠海邊,常會有人戲水溺斃或船員出船遭遇不幸的情形,所以除了陸地上的孤魂野鬼,也照顧水中的。臺灣以基隆中元祭的放水燈活動最有名,每年中元節都吸引大批民眾前往參觀。

  搶孤:臺灣某些地方盛行在中元時舉行“搶孤”的活動,孤棚是由在四根柱子所構成,上面塗滿牛油,參賽者分成四隊,從四個方向爬上孤棚,在孤棚的頂端,四邊都有祭品在上面,先搶到的隊伍獲勝。這項活動在頭城中元已成為最重要的活動,並吸引許多觀光客前往參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節。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稱瓜節。佛教傳說,目連(目連為佛教人物,釋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化為烈火,目連求救於佛,佛為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近代獻瓜果、陳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嘗新的含義,也是盆祭的遺風。舊時,中元節為目連救母做盂蘭盆會,後來逐漸演變為放河燈,祭祀無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燈場面十分壯觀。人們用瓜皮、麵碗、紙張製成燈具,並以街巷為單位,製作特大紙船,紙紮目連站在船上,手持九環禪杖。中元之夜,人們把燈具和紙船放入河內,順流而下,河上頓時燈火通明,搖曳擺動,如同天上點點繁星。膠東沿海地區,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燈,並奏絲竹樂。德州運河兩岸的百姓,紛紛擁到河堤觀燈。滕州也有放河燈的習俗,形式與德州大體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燈前,擺香案,唸佛經,佛師一邊唸經,一邊朝臺下撒小饃饃,小孩子蜂擁而上,一搶而光,據說吃了能消災。長島漁民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親人,用木板秫秸製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點,有的甚至裝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愛的生活用品,然後點燃蠟燭,由已經結婚的同輩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中元節祭祖的習俗在山東較為普遍,一般都在午後帶著祭品上墳祭祖。單縣的祭品尤為豐盛,有竹子做的盂蘭盆、紙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則把祖先請到家裡祭祀,家家都在大門頂上插上五穀穗子,據說以五穀為馬,祭祀完畢後,好讓祖先跨著馬回去。中元節的飲食一般是包子、水餃、饅頭,飯後吃蘋果、梨等時令水果。唯獨陵縣例外地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吃粗茶淡飯。


下元由來習俗和傳說

    下元節簡介:   農曆十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丶“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 ...

刀杆由來和起源

  刀杆節是騰衝傈僳族民間最隆重的節日,相傳源於明正統年間;當時朝廷派兵部尚書王駛三徵麓兒王尚書到騰越帶領人民安邊設卡,團結民族兄弟共同對敵,深得傈僳族的信賴和敬仰。王回朝後被奸臣所害,為紀念他抗敵安邊的功績,傈僳族便在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上刀山、下火海”活動,激勵後列繼成先輩的光榮傳統,保家衛國。上世紀八 ...

建黨由來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馬克思主義迅速傳遍中國,經過“五四”愛國運動,最早接受馬列主義的革命知識分子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董必武等人,相繼在各地成立共產主義小組,宣傳馬列主義,從事工人運動。在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的積極幫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 ...

感恩由來和習俗

      感恩節起源於馬薩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這些移民在英國本土時被稱為清教徒,因為他們對英國教會的宗教改革不徹底感到不滿,以及英王及英國教會對他們的政治鎮壓和宗教迫害,所以這些清教徒脫離英國教會,遠走荷蘭,後來決定遷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無人煙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信教自由地生活。   1962 ...

三月三苗族情人

  三月,是鮮花盛開的時節;三月,是農人播種的時節,如今的三月,已成為一個黛粉紅脂的姑娘。選擇這樣的時節來過節,選擇這樣的時節來喜慶,選擇這樣的時節來歡樂,多麼富有詩情畫意!多麼懂得生活的民族呀!   在湘西瀘溪、古丈、吉首苗寨邊界良家潭鄉,三月三,天空明淨無雲,太陽柔和而溫暖,鳥兒的歡叫聲與小溪淙淙流淌聲交 ...

清水江苗族龍船

  清水江苗族龍船節   農曆五月,漢族的端午節有龍舟競渡的習俗。居住在貴州凱里的苗族也有在農曆五月過龍船節競渡龍舟的風俗。漢族的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龍船節卻在農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龍船節苗語叫“咋甕”(意即劃龍船),又名“婁甕”(意即吃龍肉)。   龍船節一般在清水江上舉行,清水江穿過 ...

人日由來

  傳說女媧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人日:指陰曆正月初七,古代相傳農曆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   “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