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莆田元宵節獨有的特色:擺棕轎

莆田元宵節獨有的特色:擺棕轎

  無論是春節還是元宵無疑都是我們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同的地區都有著不同的信仰,有著不一樣的習俗。在莆田過元宵最少不了的就是擺棕轎,你想要了解擺棕轎嗎?本期小編就帶你去莆田文化了解莆田元宵節的特色擺棕轎。

  擺棕轎是福建省莆田市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活動,屬於元宵節鬧元宵特色。人們圍在燃燒的篝火前,表演者抬著用棕料做成的“轎子”,按抬轎的走步和擺轎的跳步,隨著時緊時緩鑼鼓聲,一次又一次地高舉轎子又落下,一圈又一圈的快跑疾跳。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擺棕轎習俗的由來誰也說不清,只知道這樣比較神聖莊嚴。在熊熊燃燒的火堆前擺棕轎,帶有原始的神秘光環,又常與各種民俗、宗教、祭祀、紅白喜事等活動結合在一起。莆田市漢族民間鬧元宵時間與其他地域不同,“正統”的元宵節是農曆正月十五,而莆田鬧元宵從正月初六開始一直延續到正月底。

  擺棕轎既娛神也娛人,帶有一定體育動作元素。表演者隨著鑼鼓聲節奏,或邊走或邊跳,或抬轎或擺轎跳步,既有腿部動作,也有手臂及軀幹動作,既有直線又有曲線運動,是一種獨特強身健體活動。

  而且表演者與圍觀者在活動中相互呼應,淋漓盡致抒發情感,不僅帶來視覺衝擊,還引發心靈震撼,人們在表達對神敬仰的同時也享受生活樂趣。

  人們的熱情被激燃了,人群沸騰了,這時表演者與圍觀者已分不清誰是誰了。這種誇張的肢體語言旨在表達對神的敬仰之情。

客家地方特色:客家鼓文

  在家鄉,每當農閒時節,在晚飯後,一盞溫馨的馬燈亮起,把個曬穀場照得雪白,一位盲人正襟危坐於中央,四周圍著黑壓壓的人群,一雙雙眼睛緊盯著盲人手中的漁鼓,企盼著早點開唱。等差不多時間,盲人“咳咳”地清清嗓子,人群中立即出現一陣興奮的躁動,隨即全場寂靜下來。只聽得“砰扎扎,砰扎砰扎砰”一陣漁鼓響起,人們的心也似乎提了起來,如痴如醉地聽著那變幻無窮的鼓點花樣。鼓點聲由緩而急,由小到大,不一會,鼓點戛然而止,盲人粗獷的嗓音響了起來,唱道:“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一朝天子一朝臣,朝朝天子出能人,朝朝天子也出奸臣。”鼓文就這樣唱開了篇。於是,隨著激越的鼓點,優美的說唱,經過一天勞作的人們,忘記了疲勞,忘記了憂煩,他們的悠悠情思就隨著盲人的說唱進入到那虛無漂渺的境界,時而為“落難公子”哽咽,時而為“奸臣當道”罵娘,時而為“痴情女子”嘆息,時而又為“破鏡重圓”叫好。直到半夜,演唱結束了,人們還不走,要求再唱一本。這時,不想再唱的盲人就會唱幾句俏皮話:“今天鼓文已唱完,放下漁鼓吸筒煙,眾位鄉鄰多原諒,明晚再來嘲仙天。”人們便只好一陣歡笑,戀戀不捨起身回家。若是那盲人情緒好,願意加唱,就會重擊漁鼓,再展歌喉。於是,直至東方吐白,霞光初升。

  客家鼓文,又稱鼓子曲。這是一種多以盲人口頭說唱的藝術形式,它最早產生於寧都,早年間廣泛留傳於寧都等周邊縣市,如廣昌、興國、于都、瑞金、會昌、石城一帶,因為具有客家地方的濃郁特色,所以很受民間百姓喜愛。

  客家鼓文歷史悠久,據民間藝人介紹,流傳時間最少也有400年了。相傳在明末清初年間,戰火蔓延,社會動盪,百姓貧苦,就連算命的瞎子也沒了生意,斷了財路,紛紛另闢蹊徑謀生。據說在此其間有一瞎子很聰明,根據自己自幼聽說過的一些神話故事和民間傳奇,充分發揮自己的“口功”特長,利用算命時的誦頌腔調和乞討者沿街叫化的“過街溜”唱腔,編排成了一個個完整的故事,並用竹筒蒙上魚皮作樂器,開始走村串鄉,四處叫賣,居然一唱走紅,很受民眾歡迎。後來,眾多盲人競相效之,被稱作漁鼓的樂器,也被盲藝人們紛紛製作,於是編排話文,演繹歷史,說唱故事,摹擬許多角色,使之形象生動,語言流暢,曲調優美動聽,從而,客家鼓文就成為了一種全新的口頭說唱藝術在民間流傳開來。

  其實漁鼓的鼓皮並非用魚皮最好,後來有人採用蛇皮或蛙皮來製作,其音響為最佳,便紛紛效之。而鼓文曲調主要是以徵調式為主,旋律流暢,節奏變化快,並與地方語言結合較緊,使得方言方語表現力豐富。伴奏時更以盲人的技巧敲擊漁鼓,時快時慢,所以感染力也不盡相同。

  鼓文的表演形式一般以盲人為主,一人坐唱。演唱時,盲人左手懷抱漁鼓,右手中指頂著一枚銅板擊打竹筒,雙手配合,敲擊出“砰砰扎砰扎砰砰”各式各樣的鼓點聲。說唱時用方言,聲情並茂,夾敘夾議,風格古樸優美,通俗易懂,平淡之中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裡面還有許多民俗文化的流傳口語,給人啟迪,催人奮進,加上方言襯詞、嘆詞、語氣詞,以及運用男女老少和各種性格人物語氣的摹擬,每唱至動情處,能使所有的聽眾迴腸蕩氣,同喜同悲,同感共怒,感染力極強。

當地特色: 婺源儺舞

  儺舞是我國古代長江流域流行的一種舞蹈,舞者戴著各種質樸而誇張的面具,帶有鮮明的巫術色彩,最早是一種祈福和禱告的儀式,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民間舞蹈。在《論語》、《古今事類全書》和《後漢書禮儀志》等書籍中均有記載。儺舞在婺源段莘鄉慶源村、秋口鄉長徑村和李坑村一帶頗為盛行。

  儺舞的面具有四五十種,一般為木雕,臉譜生動,忠奸賢愚、喜怒哀樂都是表現的主題。儺舞的傳統節目有《開天闢地》、《劉海戲金蟾》、《雙猴捉蝨》、《后羿射日》、《張飛祭槍》、《判官醉酒》、《猴王降耗子精》等數十個,舞蹈動作粗獷而樸實。


元宵節祝福語簡短創意2021 最新元宵節新穎特色的祝福語句

  元宵節祝福語簡短創意2021 最新元宵節新穎特色的祝福語句   開心燈謎添歡笑,唐風宋韻鬧元宵。蘇堤古樹河邊柳,燃盡煙花放鞭炮。歡聚時光總嫌少,甜蜜湯圓吃到飽。親朋好友話桑梓,濃情蜜意在元宵!   楊柳輕揚春意早,十里長街鬧元宵。扭動腰肢挑花燈,耄耋童子齊歡笑。糯米揉團蜜餡包,團團圓圓吃到飽。敘過家常侃大 ...

莆田具有什麼特色的習俗

  1、大暑食荔枝、羊肉:   荔枝是莆仙第一名果,興化郡城因而雅稱荔城。郭沫若遊莆詩以“荔城無處不荔枝”概括出莆田的特點。大暑食羊肉,是莆田又一節令食俗。莆田民間認為大暑這一天要把熱氣發透,全年方能無災無病。因而莆俗在大暑日專食羊肉、荔枝。   2、七月半食金果:   金果是莆仙民間過中元節的主要供饈。把糯 ...

鎮江特色鎮江鍋蓋面的特點是什麼?

  鎮江鍋蓋面是鎮江的一大特色小吃,麵條這麼多,口味好的也是不差,可為什麼鎮江鍋蓋面能夠成為鎮江的代表呢?鎮江鍋蓋面的特點是什麼?   那麼,本期一起來了解中國十大面條之一鎮江鍋蓋面吧!   鍋蓋面選用的麵條是“跳面”,這種麵條有毛孔,滷汁易入味,吃在嘴裡耐嚼有勁,味道獨具。鍋蓋面的底料也十分講究,秘製醬油汁 ...

名酒特色茅臺酒的特點是什麼?

  茅臺酒屬於我國國酒,更是我國的代表性白酒,也是將香型白酒的典範。這樣的茅臺酒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只是因為低產與歷史嗎?茅臺酒的特點是什麼呢?   那麼,本期茅臺酒文化一起來了解吧!   茅臺酒是我國大麴醬香型酒的鼻祖,深受世人的喜愛,被譽為國酒、禮品酒、外交酒。它具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豐滿、回味悠 ...

樸實的表演特色湖南花鼓戲角色行當

  湖南花鼓戲是一種湖南省的漢族戲曲劇種,作為湖南各地花鼓戲流派的總稱。它的曲調活潑輕快,旋律流暢明快,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花鼓戲文化總瞭解湖南花鼓戲的角色行當都有哪些吧。   湖南花鼓戲雖說後來發展有了生、旦、淨、醜諸行當,但小旦、小生、小丑仍佔主要地位,表演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

民族特色毛南族迎客歌歌詞

  毛南族,一個以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聞名於世的山地民族,更是一個十分熱情好客的民族。毛南族的歌舞文化十分豐富,關於迎接客人的到更有一首《迎客歌》來表達。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毛南族文化中看看《迎客歌》的歌詞吧。   環江毛南族《迎客歌》   作詞:蔣志雨   作曲:踐明   配器:趙東周   領唱:唐 ...

巴蜀文化特色特色獨具,影響深遠

  這期巴蜀文化給我們帶來巴蜀文化特色。蜀是一種特定的稱謂,如今可簡稱為蜀,但在戰國以前,巴與蜀是分稱的,涇渭分明。“巴”的古義為“吞食大象的巨蟒”,中心區域為川東、鄂西地區,涵蓋陝南、漢中、黔中和湘西等地;到底有怎樣的特色呢?一起來看看。   可能感興趣》》為什麼同姓不能結婚?   一、巴蜀文化地理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