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譯文: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鰷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裡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
2、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莊子說:“請你迴歸最開始的設定,你說:‘你哪裡知道魚快樂’這句話,就說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來問我是從哪裡知道的。現在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3、原文: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1、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tiáo)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2、翻譯:
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莊子說:“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你說‘你哪裡知道魚的快樂’的話,就說明你很清楚我知道魚快樂,所以才來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很多人都知道莊子的大名,也因為其《逍遙遊》而神魂顛倒。很少人知道莊子的成就是因為另一個人——惠子。
莊子和惠子時代正是戰國中期,思想紛呈,各為其主。從有關史料來看,惠子要年長於莊子,而且 惠子屬於上層社會,官至王相。他在相位上一呆就三十餘年,深得魏惠王的信任。按理說,莊惠二人是不大可能搞到一塊去的,而事實上他們恰恰交誼深厚。由此可 見兩點:一是莊子確實了不得,否則惠子不可能躬身與之相交;二是惠子的為人忠厚與待人友善。據《莊子·天下》記載:“惠子多方,其書五車……惠施以此為 大,觀於天下而曉辯者,天下之辯者相與樂之。”
從思想上來說,他們因觀點不同,往往爭論不休。莊惠之辯,開百家爭鳴之良端。莊惠相悖卻又互 補,思想互為對照,相互激發,彼此昇華,形成各具特色的思想體系。莊惠之辯,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莊子。莊子從中受到了許多啟發,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思想,在 《莊子》中得到比較系統的體現。
今天我們來揣摩,莊惠之交緣於他們彼此之間的相互信任,彼此敬仰對方的德行。莊子寡而不合, 眼界頗高,如果不是惠子為人隨和,恐怕再怎麼撮合也不大可能融洽的。還有一個原因是惠子為相不得善終,被魏惠王驅逐出國,少不了含辛茹苦和顛沛流離,莊子 動了惻隱之心。於是他們之間的距離靠得就越來越近了,到了最後都可以彼此開玩笑了。大概是受莊子的影響,惠 子失仕之後,轉而鑽研學術了。
莊惠之辯並非全是理性之辯,有心智,也有感悟;有批評,更有反批評;有相悖,也有相融。《莊子·秋水》裡有一段著名的辯論:
莊惠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 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 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這段辯論讓我們感受到,古人對認知的範圍即有限還是無限的問題早就涉及到了。這種界限就是相對與絕對的關係。這樣的辯論已經進入到哲學的範疇,甚至給人以高深莫測的感覺。是誰讓莊子進入高深莫測的狀態呢?這當然與惠子分不開。
莊惠之交是建立在莊惠之辯的基礎上的。縱觀交辯之始末,更體現出莊惠之交之難得。今日讀之,備感當下缺乏此良風佳氣。人們要麼互相吹捧,要麼互相謾罵,甚至交拳於對方。文學評論也一樣難逃當下之惡俗,更不要談學術交流與辯論了。
1、原文: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2、譯文:莊 ...
莊子的觀點是堅持認為“出遊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而惠子的觀點是“你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樂趣”,沒有認識到人具有思考能力,能認識和改造世界。莊子的觀點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反映,也反映了莊子推崇“自然”,反對“人為”的思想。《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是《莊子·秋水》中的一篇語錄體議論文,創作於戰國年代,記敘了莊子 ...
在“濠梁之辯”中,話題的焦點是“異類能不能相比”與“異類能不能相知”的問題。莊子根據“魚出遊從容”斷定是“魚之樂”。惠施提出“子非魚”之句的反駁,明確表示了“子”與“魚”是異類,不存在“相比”、“相知”的問題。
莊子“子非我”之句的再反駁就開始詭辯了,他把惠施說的異類不可以相知、相比的“子”與“魚”偷 ...
惠子相梁的相是當國相的意思。
惠子相梁的意思:惠施在梁國做宰相,莊子去看望他。
《惠子相梁》是莊子寫的一篇文章。這篇短文中,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了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醜態。
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 ...
體現莊子對於知識論的見解。在莊子的世界裡,物我是渾然為一的,所以他才會知魚之樂。
但是也表現了莊子的詭辯風格,他犯駁惠子的時候,抓住了一個"安"字,就是說惠子已經認可他是有知魚之處的。
“濠梁之辯”記載於《莊子﹒秋水》篇中。講述的是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名思想家莊子和惠子的一次辯論。 ...
《惠子相梁》出自《莊子·秋水》,作者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周。在這篇短文中,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雛,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了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醜態。 莊子:鄙視功名、清高自守、淡泊名利、超然物外。 惠子:醉心功名、利慾薰心、無端猜忌、心胸狹窄。莊子 ...
《惠子相梁》是莊子寫的一篇文章。這篇短文中,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辛辣地譏諷了醉心於功名富貴者的嘴臉,表現了莊子對功名利祿的態度。
《惠子相梁》故事給人的啟示是在還未了解別人的真實意圖,或還未了解事情的真相時,切不可妄加猜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