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濠梁之辯體現莊子什麼思想

濠梁之辯體現莊子什麼思想

  體現莊子對於知識論的見解。在莊子的世界裡,物我是渾然為一的,所以他才會知魚之樂。

  但是也表現了莊子的詭辯風格,他犯駁惠子的時候,抓住了一個"安"字,就是說惠子已經認可他是有知魚之處的。

  “濠梁之辯”記載於《莊子﹒秋水》篇中。講述的是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名思想家莊子和惠子的一次辯論。這次辯論以河中的魚是否快樂以及雙方怎麼知道魚是否快樂為主題。

如何評價莊子和惠施的濠梁之辯

  在“濠梁之辯”中,話題的焦點是“異類能不能相比”與“異類能不能相知”的問題。莊子根據“魚出遊從容”斷定是“魚之樂”。惠施提出“子非魚”之句的反駁,明確表示了“子”與“魚”是異類,不存在“相比”、“相知”的問題。

  莊子“子非我”之句的再反駁就開始詭辯了,他把惠施說的異類不可以相知、相比的“子”與“魚”偷換成了“子”與“我”,從而把同類可以相知、相比的“子”與“我”說成是不可以相知。在這裡,莊子以“構造法”偷換話題,違反了在一個論辯過程中“論題必須同一”的同一律要求。惠施當然不會善罷甘休,馬

濠梁之辯寓意和啟示

  1、從一種意義上說,莊子有道理。因為在莊子說完最後一句話以後,惠子無言以對,從某種意義上說莊子贏得了這場辯論的勝利。

  2、從另一種意義上說,莊子說的沒道理。因為惠子說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安”指的是“怎麼,意為“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而莊子說的“子曰‘汝安知魚樂’者”,這裡的“安”指“哪裡”,意為“你說‘我是在哪裡知道魚的快樂’”,這裡的“安”是指“怎麼”,兩者意義不同,莊子偷換了概念,因此,從這種意義上說,莊子說的沒道理。


庖丁解牛如何體現莊子思想

  庖丁解牛,庖丁因為熟悉了牛的機理,懂得何處下刀。生活也一樣,如果我們能透解了、領悟了生活的道理,掌握其中的規律,就能和庖丁一樣,做到目中有牛又無牛,就能化繁為簡,真正獲得輕鬆。   莊子把這些養生原則進一步發展成了一套完整的養生理論,其主旨就是要求人們棄絕世事,順乎自然,以恬淡虛無為養生之本。 中外哲學家 ...

莊子與惠子游於之上原文及翻譯

  1、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tiáo)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

莊子與惠子游於翻譯

  1、譯文: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鰷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裡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   2、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 ...

觀魚莊子的反駁妙在哪裡

  在此文中,莊子的反駁共有兩次:   第一次,子非魚,安置我不知魚之樂:其妙處即在於莊子沒又正面直接的回答的惠子的詰難,而是就惠子的思維方式將其引入死角。使用歸謬法處理,將詰難巧妙的又拋給了對手。   第二次,請循其本,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這次莊子的回答是很自信的,故採用了心理 ...

莊子寓言之上寓意

  此文中用魚兒的快樂折射出莊子內心的愉快,高興,正因莊子心胸豁達,對於一切事物都抱以欣賞的態度,才會有超然物外的樂趣。   這則故事應該是要告訴我們,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不要過分拘泥於現實,才會有物外之趣。 ...

古文體現民本思想的語句

  1、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哀公篇》)。3、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 4、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管子 ...

申屠敦鼎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抨擊社會上有權勢就可顛倒黑白的現象。   申屠敦之鼎是一個漢語成語典故。一個叫申屠敦的人挖出了漢代的鼎被鄰人仿製,獻給有權勢的貴人。一天,有權勢的貴人宴請群賓,申屠敦正好在場,便說他也有一個相似的鼎。貴人讓他拿出來後,說是假的。眾賓客附和。他十分生氣,爭辯後被眾賓客挖苦得不敢說話。回去後感嘆,權勢足夠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