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如何評價莊子和惠施的濠梁之辯

如何評價莊子和惠施的濠梁之辯

  在“濠梁之辯”中,話題的焦點是“異類能不能相比”與“異類能不能相知”的問題。莊子根據“魚出遊從容”斷定是“魚之樂”。惠施提出“子非魚”之句的反駁,明確表示了“子”與“魚”是異類,不存在“相比”、“相知”的問題。

  莊子“子非我”之句的再反駁就開始詭辯了,他把惠施說的異類不可以相知、相比的“子”與“魚”偷換成了“子”與“我”,從而把同類可以相知、相比的“子”與“我”說成是不可以相知。在這裡,莊子以“構造法”偷換話題,違反了在一個論辯過程中“論題必須同一”的同一律要求。惠施當然不會善罷甘休,馬

濠梁之辯體現莊子什麼思想

  體現莊子對於知識論的見解。在莊子的世界裡,物我是渾然為一的,所以他才會知魚之樂。

  但是也表現了莊子的詭辯風格,他犯駁惠子的時候,抓住了一個"安"字,就是說惠子已經認可他是有知魚之處的。

  “濠梁之辯”記載於《莊子﹒秋水》篇中。講述的是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名思想家莊子和惠子的一次辯論。這次辯論以河中的魚是否快樂以及雙方怎麼知道魚是否快樂為主題。

濠梁之辯寓意和啟示

  1、從一種意義上說,莊子有道理。因為在莊子說完最後一句話以後,惠子無言以對,從某種意義上說莊子贏得了這場辯論的勝利。

  2、從另一種意義上說,莊子說的沒道理。因為惠子說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安”指的是“怎麼,意為“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而莊子說的“子曰‘汝安知魚樂’者”,這裡的“安”指“哪裡”,意為“你說‘我是在哪裡知道魚的快樂’”,這裡的“安”是指“怎麼”,兩者意義不同,莊子偷換了概念,因此,從這種意義上說,莊子說的沒道理。


莊子子的觀點各是什麼

  莊子的觀點是堅持認為“出遊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而惠子的觀點是“你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樂趣”,沒有認識到人具有思考能力,能認識和改造世界。莊子的觀點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反映,也反映了莊子推崇“自然”,反對“人為”的思想。《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是《莊子·秋水》中的一篇語錄體議論文,創作於戰國年代,記敘了莊子 ...

莊子子游於之上原文及翻譯

  1、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tiáo)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

莊子子游於翻譯

  1、譯文: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鰷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裡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   2、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 ...

觀魚莊子的反駁妙在哪裡

  在此文中,莊子的反駁共有兩次:   第一次,子非魚,安置我不知魚之樂:其妙處即在於莊子沒又正面直接的回答的惠子的詰難,而是就惠子的思維方式將其引入死角。使用歸謬法處理,將詰難巧妙的又拋給了對手。   第二次,請循其本,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這次莊子的回答是很自信的,故採用了心理 ...

莊子寓言之上寓意

  此文中用魚兒的快樂折射出莊子內心的愉快,高興,正因莊子心胸豁達,對於一切事物都抱以欣賞的態度,才會有超然物外的樂趣。   這則故事應該是要告訴我們,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不要過分拘泥於現實,才會有物外之趣。 ...

彝族白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彝族火把節;苗族在這一天祭“土地”神;農曆六月二十五日為白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這兩個少數民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焚香、祭祖、喝酒吃肉,村中扎一大火把,有的高12米,根據平、閏年扎12或13道麥秸,插滿香、糖、果,以示豐收和吉祥。   傍晚,大火把熊熊燃燒,男女老少載歌載舞。隨後小 ...

莊子寓言】寧做自由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   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