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形狀:菠蘿的形狀會偏胖偏短,而鳳梨的身體是偏瘦偏長的。
看葉子的形狀:菠蘿的葉子呈鋸齒形,上頭有尖尖的刺,鳳梨的葉子比較光滑,沒有尖銳的刺。
看削皮之後果肉是否有肉刺:菠蘿削皮之後有明顯的肉刺,需要用勺子挖掉才能食用,而鳳梨削掉皮之後,是連皮帶肉刺都會消掉,果肉表面不會再有肉刺的存在。
兩者的口感不同:菠蘿的口感偏酸,使用前需要用鹽水浸泡,才能有效的減輕它的酸澀度,而鳳梨可直接食用,口感也偏甜,在水分等方面也比菠蘿多。
觀察形狀:菠蘿的形狀會偏胖偏短,而鳳梨的身體是偏瘦偏長的。
看葉子的形狀:菠蘿的葉子呈鋸齒形,上頭有尖尖的刺,鳳梨的葉子比較光滑,沒有尖銳的刺。
看削皮之後果肉是否有肉刺:菠蘿削皮之後有明顯的肉刺,需要用勺子挖掉才能食用,而鳳梨削掉皮之後,是連皮帶肉刺都會消掉,果肉表面不會再有肉刺的存在。
兩者的口感不同:菠蘿的口感偏酸,使用前需要用鹽水浸泡,才能有效的減輕它的酸澀度,而鳳梨可直接食用,口感也偏甜,在水分等方面也比菠蘿多。
1、鳳梨與菠蘿在生物學上是同一種水果,至少在生物學角度來說,所謂的菠蘿和鳳梨的區別是不存在的。
2、市場上,鳳梨與菠蘿為不同種水果。菠蘿削皮後,由於“內刺”需要用刀劃出一道道溝,這就是常見的菠蘿。而鳳梨削掉外皮後,沒有“內刺”,故不需要用到劃出一道道溝。
3、菠蘿果實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維生素B、C,磷,檸檬酸和蛋白酶等物質。每100克菠蘿含水分87.1克,蛋白質0.5克,脂肪0.1克,纖維1.2克,尼克酸0.1毫克,鉀126毫克,鈉1.2毫克,鋅0.08毫克,碳水化合物8.5克,鈣20毫克,磷6毫克,鐵0.2毫克。
4、菠蘿含有一種叫“菠蘿朊酶”的物質,它能分解蛋白質,幫助消化,溶解阻塞於組織中的纖維蛋白和血凝塊,改善區域性的血液迴圈,稀釋血脂,消除炎症和水腫,能夠促進血迴圈。尤其是過食肉類及油膩食物之後,吃些菠蘿更為適宜,可以預防脂肪沉積。
5、菠蘿汁有降溫的作用,並能有效預防支氣管炎,但是發燒最好不要食用。經醫學研究,自古以來,人類就常常憑藉菠蘿中含有的菠蘿蛋白酶來疏緩嗓子疼和咳嗽的症狀。菠蘿皮中富含菠蘿酶,有豐富的藥用價值。
1、其實從本質上來說,菠蘿和鳳梨在植物學上都是鳳梨科鳳梨屬鳳梨種。也就是說,菠蘿和鳳梨本屬於同一種東西而已。那麼為什麼市場上鳳梨和菠蘿代表兩種水果,價格也不一樣呢?菠蘿是從巴西引進到海南,因為很像縮小版的菠蘿蜜,所以叫它菠蘿,隨後流傳開來。而鳳梨也是從巴西引進的,只是到了臺灣省,因為果子尖端的樹葉很像鳳凰的尾巴,所以叫它鳳梨,諧音旺來。逐漸發展成為臺灣當地的支柱水果之一,後從廣東和福建傳入內陸地區,也沿用了這一叫法。
2、由此來說,在鳳梨和菠蘿本是同一種水果,在不同地方的叫法不一樣而已。但是因為菠蘿內刺大而深,食用不太方便。後來臺灣又引進了一種“無眼菠蘿”,這種菠蘿內刺小而淺,削皮方便口感好吃,在市場上備受歡迎。為了區別“新舊”兩種水果。於是慢慢的,以前的菠蘿和鳳梨就統稱為菠蘿,而無眼菠蘿,則被稱為鳳梨。其實這種叫法,是市場潛移默化所形成的,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規定。只是時間久了,大家都逐漸默認了這種說法。所以現在市場上,鳳梨和菠蘿分別代表了2種水果。
3、雖然菠蘿和鳳梨的外形很相似,但是也有細微的差別。如果沒有削皮,就看葉子,邊緣不帶鋸齒的是鳳梨,邊緣帶有細密鋸齒的就是菠蘿。如果已經切開,就看內刺,能直接吃的就是鳳梨;如果需要挖內刺,還要泡鹽水才能吃的,就是菠蘿。下次買的時候對比下就知道了,很容易區分的。之前比較流行一種吃法就手撕菠蘿,其實嚴格來說,這是專用於一種叫做手撕鳳梨的吃法。普通的菠蘿撕起來很費勁,易傷手,還要浸泡鹽水,所以沒必要這樣吃。若是遇到手撕鳳梨,那用這種吃法其實是非常愜意的,方便又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