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作品原文: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譯文:孤臺下這贛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看到無數青山。但青山不可能把江水擋住,江水畢竟還會向東流去。夕陽西下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裡傳來鷓鴣的鳴叫聲。

  賞析:《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駐節贛江途經造口時所作的詞。此詞寫作者登鬱孤臺遠望,“借水怨山”,抒發了對於國家興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歷史回憶,抒發家國淪亡之創痛和收復無望的悲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與不滿之情。全詞對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滿和自己一籌莫展的愁悶,卻是淡淡敘來,不瘟不火,以極高明的比興手法,表達了蘊藉深沉的愛國情思,藝術水平高超,堪稱詞中瑰寶。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的創作背景

  創作背景:這首詞寫於1176年,當時辛棄疾南歸來十餘年,在江西擔任刑法獄頌方面的官吏,經常巡迴往復於湖南、江西等地。一天,辛棄疾來到造口,俯瞰不捨晝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詞人的思緒也似這江水般波瀾起伏,綿延不絕,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名句是

  名句為:“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意思是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江水畢竟還會向東流去。辛棄疾此首《菩薩蠻》,用極高明之比興藝術,寫極深沉之愛國情思,無愧為詞中瑰寶。“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贛江北流,此言東流,詞人寫胸懷,正不必拘泥。無數青山雖可遮住長安,但終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東流。換頭是寫眼前景,若言有寄託,則似難以指實。若言無寄託,則遮不住與畢竟二語,又明顯帶有感情色彩。賙濟雲:“借水怨山。”可謂具眼。此詞句句不離山水。試體味“遮不住”三字,將青山周匝圍堵之感一筆推去,“畢竟”二字更見深沉有力。返觀上闋,清江水既為行人淚之象喻,則東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當喻祖國一方。無數青山,詞人既嘆其遮住長安,更道出其遮不住東流,則其所喻當指敵人。在詞人潛意識中,當並指投降派。


江西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出自於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這是一首表現作者對中原的懷念和壯志未酬的苦悶的詞。   書:題詞的意思。造口:即江西的造口鎮,也稱皂口。意思為寫在江西造口的牆壁上。   這是一首表現作者對中原的懷念和壯志未酬的苦悶的詞。 ...

江西解釋

  譯文如下:   鬱孤臺下這贛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看到無數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江水畢竟還會向東流去。夕陽西下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裡傳來鷓鴣的鳴叫聲。   註釋:   1、菩薩蠻:詞牌名。   2、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萬安縣南六十里。   3、鬱孤臺:今 ...

江西

  書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駐節贛江途經造口時所作的詞。此詞寫作者登鬱孤臺遠望,“借水怨山”,抒發國家興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歷史回憶,抒發家國淪亡之創痛和收復無望的悲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與不滿之情。全詞對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滿和自己一籌莫展的愁悶,卻是淡淡敘來,不瘟不火,以極高明 ...

關於

  《宋金史人物叢考》,作者:辛更儒。《辛棄疾傳·辛稼軒年譜》 ,作者:鄧廣銘。《辛棄疾傳》 ,作者:錢東甫。《帶湖與瓢泉-辛棄疾在信州日常生活研究》,作者:程繼紅。《金戈鐵馬辛棄疾》,作者:趙曉嵐。《辛棄疾詞選評》,作者:施議對。 ...

蘇軾和的詞有哪些相似之處

  蘇、辛詞語言豐富多彩而獨具個性,皆善於用典。詞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種替代性、濃縮性的敘事方式,也是一種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   如蘇詞中《江神子密州出獵》具有較濃厚的敘事性和紀事性,但寫射獵打虎的過程非三言兩語所能窮形盡相,而作者用孫權射虎的典故來作替代性的概括描寫,就一筆寫出了太守一馬當先、親身射虎的英姿 ...

詩詞有什麼

  1、辛棄疾詩詞有《稼軒長短句》、《青玉案·元夕》、《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清平樂·村居》、《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等作品。   2、辛棄疾(1140年5月28 ...

的資料

  1、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人。南宋官員、將領,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2、辛棄疾生於金國,早年與黨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擒殺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