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萬載民間燈綵

萬載民間燈綵

  萬載民間燈綵藝術比較豐富,風格各異。有花燈、龍燈、魚燈、獅燈、蚌燈、茶燈、車燈、馬燈、船燈(採蓮船)、西瓜燈、扇燈、鼓燈、楊梅燈等十多種。此外還有高蹺、裝擎、打傘、蝦公彈等多種燈藝,異彩紛呈。這些燈綵不但歷史悠久,而且種類繁多,流傳面廣,幾乎全縣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燈綵。在這些民間燈綵中,最具特色和最受群眾喜愛的是“花燈”。

  “花燈”是萬載民間燈綵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歌舞燈,並以形式多樣,易唱易跳而在萬載廣為流傳。現各鄉鎮和自然村都有花燈隊,曾有“沒有花燈不成村”之說。1957年,全省業餘文藝會演,萬載“花燈”獲得優秀表演獎;1979年,全區農村特色文藝會演,萬載“花燈”又獲得演出一等獎。

  “花燈”的表演形式,一般由十至二十人組成,男女各半,表演者各端兩盆紙紮的花籃並按其出場順序編號,如:頭花、二花、三花、四花……尾花等。表演的基本步法為“採花步”,這是一種輕盈、均勻的舞步,每前進或後退都只能出四分之三腳,雙膝稍屈昂直。“穩、勻、慢”,是花燈表演的基礎,因為運作統一,結構嚴謹,所以“準”就是其關鍵,它要求表演者準確記清自己在場上的位置,否則會因一人走錯,鑄成全場皆亂。

  雖然“花燈”的步法較為簡單,但花籃的端法卻大有講究。它有龍頭花、攤端花、平端花、一字花、人字花、疊花等十多種端法,而且每交換一種端法,即改變一種隊形。

  但各燈隊表演的風格卻很統一,都是“邊舞邊唱、列隊排字”。有些水平很高的燈隊,不僅佇列整齊,而且圖案穿插複雜,使人看了讚歎不已。為了適應“列隊”和“排字”的要求,每段之間均用鑼鼓和吹奏樂器來銜接,每一段完畢後變換另一種隊形和圖案,然後再排一個字,隊形的變換也多種多樣,變幻無窮。如:“雙龍現舟、織萬字邊、鴛鴦採蓮、催開夏蓮、孔雀開屏、青龍出洞、青蛇狂舞、青龍脫殼、盤龍、追龍”等十餘種。排字的內容也不固定,但大多數是吉慶呈祥且筆劃簡單的,如:“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百業興旺、人壽年豐”等。有時,花燈的表演不僅是列隊排字,而且還結合龍燈的表演風格,把花籃舞成“龍”狀,時聚時散,舞是龍,散是花,別具情趣。

  “花燈”的曲調和唱詞都取自本地民間小調,村村男女老幼幾乎人人會唱。如:“花燈調”,“十月逢春花插花”、“十唱祝英臺”等,都是花燈的專用曲調,但主要是以“十盞花燈”為主,羽調式,七字名,如:“一盞花燈一盞光,笙簫鼓樂喜洋洋,五穀豐登人歡樂,滿面春風鬧花燈”。曲式結構為四句二韻式,骨幹音列為“3˙ 1˙ 6”來進行,節拍為2/4、3/4混合,節奏舒展流暢,旋律呈波浪型,委婉動聽。在演唱上,往往在“重句”或“襯詞句”中加入“幫腔”,這樣擅長於表現勞動人民的勞動熱情和樂觀向上的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花燈的製作,花燈的製作新穎別緻,它採用上等的彩色皺紋紙,紮成各種形狀的花卉,分別插在用青篾編織成的花籃上,花籃的外圍均用彩色宣紙粘封,然後在花籃的中心點上一支明亮的紅蠟燭。這樣,就製成了一盞鮮豔奪目的“花燈”了。

萬載儺舞傳承600年

  “儺”是古代流行的一種驅鬼儀式。萬載儺舞,又稱“跳魈”,是江西宜春市萬載縣民間驅鬼逐疫、祈福求安,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據清道光版《萬載縣志》載:萬載有儺約在元末明初,距今已600多年,經過歷代民間老藝人的傳承和文化部門的挖掘整理而得以保留至今,並綻放異彩。

  萬載儺舞似深山璞玉,如峽谷幽蘭,古樸祥和,儀態萬千,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2006年,贛儺被列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萬載儺舞在贛儺中佔有重要地位,對研究儺文化史、探究儺舞發展、儺戲形成有著重大的藝術價值。

  萬載儺舞分開口儺與閉口儺兩種流派,開口儺與閉口儺雖然表演風格各有不同,但供奉的主帥均為“敕封歐陽金甲大將軍”。潭埠、黃茅、雙橋、嶺東、高城等地的儺舞隊是“閉口儺”,馬步洞口耕布和白良範塘兩處則屬“開口儺”。其中開口儺由儺舞演變而來,既保留了儺舞藝術特徵又吸收了古老戲曲成分,有向儺戲演變之趨勢。它共有《開山》、《關鮑大戰》等7個節目,有簡單的故事情節,角色分生、旦、淨、醜,幾乎每角必唱,唱、念、做、打齊全,動作古樸粗獷,特色十分鮮明。《比刀》是“開口儺”的重點節目,它既不像戲劇表演的程式化,也不同於武術,而是集結了古人日常生活、勞動操作等形體動作之精華,經過歷代藝人的加工和完善,逐漸形成一種強悍、幹煉、緊奏的獨特風格。後來,“開口儺”逐漸向“儺戲”發展,作為跳儺的民俗形式逐漸消失。

  戴面具是萬載儺舞的重要特徵,也是人物造型及刻畫性格的重要手段。一件藝術品,如果能長久地被人玩味,令人激動不已,其中必定積蓄著一股內在力量。它之所以撥動人們的心絃,絕不是模擬自然或想入非非的塗抹,而是那潛伏在作品中的精神。萬載儺面具有大小二十四張,由樟木雕刻而成,除大菩薩外,其餘面具為人臉大小,其造型各異,栩栩如生,或威武雄壯,或溫文儒雅,或兇蠻畢現,或滑稽可笑,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上猶大型民間燈綵“九獅拜象”

  贛南是我國重要的客家人聚居地,有著眾多優秀客家傳統文化。發源於上猶、贛南獨有的大型民間燈綵"九獅拜象"就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優秀客家文化遺產。

  據說:"九獅拜象"起源於明末清初,是在廣東、福建等地引入的龍燈、獅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型燈綵,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原多為"姓氏龍燈",是為了顯耀家族勢力,人丁興旺,或顯示本姓中有人做過皇帝、宰相等大官。後來逐漸淡化了姓氏色彩,具有祈福、驅邪、歌功頌德、展示威武強盛、喜慶娛樂等豐富內涵。

  "九獅拜象"一般由1龍、9獅、1象、1麒麟、1牌燈和2鑼鼓彩亭組成,在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元宵節期間進行表演。龍是中華民族所崇拜的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物,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獅是百獸之王,是威武、雄壯、強盛的象徵,九獅象徵九州。

  麒麟是傳說的仁德之獸,是吉祥如意的象徵。象,諧音"祥",能預兆靈瑞,是獸中的"德高望重"者;象又可指天象,古書上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因而象又象徵上天,象徵大自然;象與佛教又相關聯,佛教又稱象教,拜象即是拜天、拜佛。


上猶大型民間燈綵

  贛南是我國重要的客家人聚居地,有著眾多優秀客家傳統文化。發源於上猶、贛南獨有的大型民間燈綵"九獅拜象"就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優秀客家文化遺產。   據說:"九獅拜象"起源於明末清初,是在廣東、福建等地引入的龍燈、獅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型燈綵,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原多為 ...

贛州民間燈綵藝術形式“雲燈”

  雲燈是歌舞相結合的民間燈綵藝術形式,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嘉慶年。   雲燈的起源與田村的東河戲有著緊密的聯絡。當時東河戲“凝秀班”每到春節,為了恭賀新年,便由演員手拿寫有“恭喜發財”、“四季平安”等字跡的牌子,化裝成八仙到各家去拜年,深得村民的喜愛。同時祠堂每年春節都要邀請戲班演出,而按照田村的民間習俗, ...

“開口儺”

  萬載“開口儺”又稱“跳魁”,是當地民間驅鬼逐疫、祈福求平安的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民眾“祀楊吳將軍歐陽晃”為儺神,俗稱“歐陽金甲將軍”。據清道光版《 萬載縣志》 載:萬載有儺約在元末明初。   萬載地處贛西邊陲,西接湖南瀏陽,古為“吳頭楚尾”之地,境內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素有“富萬載”之譽,縣民崇尚文明 ...

上猶大型民間燈綵--“九獅拜象”

  贛南是我國重要的客家人聚居地,有著眾多優秀客家傳統文化。發源於上猶、贛南獨有的大型民間燈綵"九獅拜象"就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優秀客家文化遺產。   據說:"九獅拜象"起源於明末清初,是在廣東、福建等地引入的龍燈、獅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型燈綵,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原多為 ...

江西特產

  1、百合。百合為萬載名產。萬載百合有500多年的種植和加工歷史,尤以龍牙百合在歷史上久負盛名。從宋朝開始,萬載龍牙百合粉就成為歷朝貢品。百合的地下鱗莖富有澱粉、蛋白質、脂肪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2、南酸棗糕。南酸棗糕選用百年南酸棗樹所結野生南酸棗為原料,經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特殊工藝精製而 ...

春指什麼生肖

  萬載春指生肖龍。“萬載春”中和“春”聯絡,和春季相關,“載”字又是承載之意,春是春風化雨的季節,十二生肖中“龍”可以呼風喚雨,與春天想聯絡起來,春雨喚醒春季,春雨承載著萬物的生長,十二生肖中只有“龍”是最匹配的。 ...

一統天下春是什麼生肖

  一統天下萬載春是生肖龍,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中華民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