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蒙古包的真實與想象+一個民族的糾結

蒙古包的真實與想象 一個民族的糾結

  3年前,我突發奇想,想重溫一下住蒙古包的感覺。可家鄉的朋友告訴我,現在牧民都不住蒙古包了。為了滿足我的奇想,朋友特意委託一家牧民為我搭了一座蒙古包。這裡方圓幾十裡沒有人家,主人是一對年輕夫婦,女兒在旗裡上學。每天清晨,丈夫趕著牲畜到遠處放牧,妻子則忙完家務活後,坐在房前的臺階上,用手機發資訊。草原上訊號不好,為了給女兒發一條資訊,她往往要發十幾次才能成功。我與他們生活在一起,酒醺之後共同吟唱蒙古民歌,相互建立了很深的友情。然而,在蒙古包裡過了幾天“牧民不如”的生活之後,我終於耐不住草原的寂寞和清苦。臨別我塞給女主人500元錢,作為對他們熱情款待的酬謝。我本以為她會拒絕,至少要推讓一下,可是,她拿過錢,頭也不回地跑進屋裡,再也沒出來。我不解,是嫌錢少還是因為我給他們錢不高興?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回到北京,我就給朋友電話。他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500元在草原上不是小數目,所以她不會嫌錢少,至於你給錢他們不高興更不可能,你以為還是幾十年前的草原麼?牧民也有市場意識了。他說:夫婦倆對你的來訪從心底裡高興,她不想在你面前流露半點離別的傷感。當接你的車開得很遠時,兩人才走出房子,久久眺望你遠去的方向。這段經歷讓我感觸很深。離開家鄉30多年了,我對蒙古包的感覺、對牧民生活和他們心理的猜測都不過是一種想象,至少是一段遙不可及的回憶。不久前,我看過蒙古族攝影師阿音的一組有關蒙古包的照片,我對蒙古包即將在草原上絕跡感到痛心疾首。可是家鄉的朋友反駁我:作為民族文化,蒙古包確實有象徵意義,但是你住著寬敞舒適的現代化高樓,卻讓牧民永遠擠在蒙古包裡,你覺得公平嗎?我啞口無言。 我開始檢討自己,同為蒙古人,我們之間的差別卻像兩個民族,兩個世界。我不能因為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就要求他們永遠滯留在幾千年前的時空之中。人類在進步,蒙古族也需要發展。再想想我們這些在城市裡養尊處優的作家們,一寫到草原,就是蒙古包、蒙古袍、騎馬、射箭等等,似乎文學只能在這些古老的事物上才能獲取靈感。而實際上大多數牧民已經捨棄蒙古包,不穿蒙古袍了,他們更喜歡溫暖的磚瓦房,喜歡汽車摩托,喜歡電視和手機,甚至上網。而我們一看到這些變化,便開始抱怨和嘆息民族特徵,甚至民族精神的遺失。我們其實根本不瞭解牧民的現代生活和他們真實的願望。他們與我們在對草原和民族的定義上已然存在著一條裂縫,這條裂縫使我們對現實中的人物無法近距離的觀察,以至對他們進行了不真實甚至錯誤的描繪。

  當然,我並不主張草原城市化,也不希望過度開發草原上的資源。尤其對那些不可再生的資源的非理性開發,將使草原永遠失去生命的綠色,蒙古人也最終喪失祖先留下的美好家園。這確實是一個矛盾,既要讓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又不損傷民族精神的根基,更不以破壞土地的生態和環境為代價。我以為對這種矛盾的闡釋和見證才是作家應該關注的焦點,由此類推其他民族所面臨的問題,莫不如此。這其實是一個民族能夠立足於今天的陣痛,也是一個民族走向未來的起點。我們的作家必須真誠面對。

火把節是什麼民族 火把節是哪一個民族在過

  火把節是什麼民族 火把節是哪一個民族在過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騷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火把節的舉辦時間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6月24日舉行,白族在6月25日舉行,拉祜族在6月20日舉行。

  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火把節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選美等。

  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如今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據傳農曆6月24日,是人類使用火的紀念日,生活在雲南的白、彝、普米、納西等民族,把6月24日定為傳統的火把節,屆時,舉辦各種活動歡度,種“太陽”。

  火把節對於彝族人民來說,就是年節,更是他們文化的象徵。起始於唐朝南召“星迴節”的火把節,經過彝族人民一代代的傳承與發展,如今火把節已經變成了家喻戶曉的節慶。

  火把節的文化內涵

  火把節所呈現出的民俗文化內涵不可能還是早期那種單一形態,而是複合形態,含括了傳統社會的多種活動事項,包容著宗教、信仰、倫理、歌舞、技藝、民間審美等豐富的內涵。

  彝族地區素有“火之故鄉”的美譽,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著先人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音樂舞蹈傳統和口頭藝術。

  並流傳著十分豐富的火把歌調,雖然形式多樣,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調,彝族的火把節歷來最為隆重,並逐漸成了成套的節俗歌調。

  節日文化不僅能體現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質與藝術風貌,更能昂揚一個民族的精神,啟發廣大的民俗傳承愛好者對古老文化的神往,對民族民間藝術的珍視。

  火把節不僅僅只是彝族的傳統佳節,作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傳承,在彝語支其他民族如納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諾族等民族中也有相當久遠的歷史。

  火把節習俗的形成與發展,一方面與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民間信仰以及本土宗教有直接聯絡,另一方面也與這些民族尤其是彝語支民族的歷史源流、文化傳承和社會交往緊密相關。

  火把節的民間習俗

  火把節期間,各村寨以幹松木和松明子紮成大火把豎立寨中,各家門前豎起小火把,入夜點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時人們手持小型火把繞行田間、住宅一週,將火把插於田間地角。

  青年男女在寨中大火把周圍彈唱、跳舞,徹夜不息。節日期間,還有賽馬、鬥牛、射箭、摔跤、拔河、盪鞦韆等娛樂活動,並開設貿易集市。

  每年火把節期間,彝族的姑娘和小夥子們,將會拿出最好吃的美食和最熱辣的節目,表達自己的熱情好客,和對傳統、對雲南的不一樣的熱愛。

  火把節期間舉行的祭祀、文藝體育、社會交往、產品交流四大類活動是彝族文化體系嚴整、完備的集中體現。彝族火把節歷史悠久,群眾基礎廣泛,覆蓋面廣,影響深遠。

  火把節充分體現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著彝族起源發展的古老資訊,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價值;火把節是彝族傳統文化中最具有標誌性的象徵符號之一。

  火把節也是彝族傳統音樂、舞蹈、詩歌、飲食、服飾、農耕、天文、崇尚等文化要素的載體;火把節對強化彝族的民族自我認同意識、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沐浴節是哪一個民族的 沐浴節是什麼民族的傳統節日

  沐浴節是哪一個民族的 沐浴節是什麼民族的傳統節日

  沐浴節是藏族獨有的節日。每年藏曆七月上旬,在西藏,在拉薩河畔,從城市到鄉村,從牧區到農區,都有一個群眾性的洗澡活動。這種一年一度的洗澡活動,要集中進行一個星期,所以,這是藏族獨有的沐浴節,也叫沐浴周。在這七天中,從垂髫的娃娃,到白髮蒼蒼的老人,都要下河洗澡,這已成為藏族群眾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拉薩地區,凡是肉眼看得見南方的棄山星,便說明季節已入春或入秋。每當七月棄山星出現時,季節已進入夏末秋初。據藏文天文曆書中的記載,初秋之水有八大優點: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臭、七飲時不損喉、八喝下不傷腹。這種歸納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西藏高原冬長夏短,春天雪水入河,冰人肌骨;夏日大雨滂沱,山洪暴發,河水渾濁;冬天皮袍裹身,誰敢入水。只有在入秋之時,水溫較高,河水清淨。可見秋水最佳,因此,選擇這個時機洗澡再合適不過了。這時,西藏高原雨季剛過,風和日麗,河清水暖。

  於是,一那群接一群的男女老少,全家出動,扶老攜幼,紛紛來到河溪之中,盡情地在水中嬉戲、洗澡、游泳,累了便坐在岸邊石階上,洗涮身上的汙穢以及各種災難、疾病、煩惱和痛苦。那些上了歲數的老人也來到河邊蹲在臺階上,先洗頭,後脫光上身,用水擦身,最後下河洗澡。人們不僅洗頭、洗澡,也順便洗洗衣服、被褥。

  人們帶上青稞酒、酥油茶、糌粑和其他節日食品,洗完澡之後,邊吃邊喝,說古道今,暢敘家常。有的在河中游泳,有的在河灘上翩翩起舞,有的放聲歌唱。正是:金風習習天氣涼,秋高氣爽水清亮;拉薩河畔歌潮起,男女老少沐浴忙。風和日麗好風光,千家萬戶洗衣裳;洗淨晾在河灘上,五彩繽紛放光芒。

  人們早晨出來,夜晚才回家。這種洗澡活動,到七月棄山星出現時,進入高潮;棄山星隱沒,洗澡活動結束,歷時一週。把洗澡當作節日來過,在世界各民族中恐怕唯藏族所獨有。

  藏族沐浴節的傳說故事

  每到夏末秋初的晚上,拉薩東南地上空,新出現一顆十分明亮的星星。這時,藏族人民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沐浴節。傳說那顆星星只出現七個晚上。為什麼人們把星星出現的七個夜晚定為沐浴節呢?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出了一個很有名的醫生,他的名字叫宇託.雲旦貢布。

  他的醫術十分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治。因此藏王赤松德贊請他去做御醫,專管給藏王和妃子們治病。但是,宇託進宮以後,心中仍舊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經常借外出採藥的功夫,給百姓治病。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許多牧民臥床不起,有的被奪去了生命。

  這時,宇託奔跑在遼闊的草原上,為一家家患病的牧民治病。他從雪山和老林裡採來各種藥物,誰吃了病就會好起來。不知有多少瀕臨死亡的病人,恢復了健康。草原上到處傳頌著宇託醫生的名字,人們稱他為藥王。 不幸的是宇託醫生去世了。

  他去世以後,草原上又遭到了可怕的瘟疫,比前一次更嚴重,許多人死了。生命垂危地牧民只好跪在地上,向蒼天祈禱,希望天國保佑。 說來也巧,一天,一個被病魔折磨得九死一生的婦女,突然做了一個夢,夢中宇託醫生對她說:“明天晚上,當東南天空出現一顆明亮的星星的時候,你可以下到吉曲河裡去洗澡,洗澡以後病就會好起來。”果然,這個婦女在吉曲河中洗澡以後,疾病立刻消除了。一個又黃又瘦的病人,在洗澡以後變成了一個紅光滿面的健康人。 這件新鮮事傳開以後,所有的病人都來到河中洗澡。凡是洗澡的病人,都消除了疾病,恢復了健康。

  人們說,這顆奇特的星星就是宇託醫生變的。宇託醫生在天國看到草原人民又遭受瘟疫襲擊,他又不能來到人間來給人民治病,於是把自己化作一顆星星,借星光把河水變成藥水,讓人們在河水中洗澡以去處疾病。因為天帝只給宇託七天時間,這顆星星也就只出現七天。 從此,藏族人民就把這七天定為沐浴節,各地的牧民們,每年這個時間,都到附近的河水裡洗澡。據說洗澡以後,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

  1、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   2、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3、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4、“那達慕”大會上 ...

楊家槍一個宗派有淵源?

  1、楊家槍與少林寺有淵源。   2、楊家槍,傳為南宋末年紅襖軍首領李全的妻子楊妙真所創的槍法。《宋史》卷四七七《李全傳》載”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在明代,楊家槍名聲很大,被譽為最上乘的槍法,古代兵書《武編》、《紀效新書》、《陣記》等書均有記載,是為當時山東等地專習。 ...

57個民族多了哪一個民族

  川青族。川青族是中國56個民族以外的族群,主要分佈在貴州黔西北地區,其身份證上所注民族為川青族。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川青族的人數大約為67萬人,也是一個比較龐大的民族。   川青族是明朝時候朱元璋派往雲南鎮守漢族官兵的後裔,他們以山魈為民族圖騰,服飾與明朝服飾相近,普遍使用貴州通行的官話。 ...

如何區別聯想想象

  聯想是由一個事物的形象或本質從而聯絡到另一與之相似,相同的物質。兩者間有相互聯絡。是一種心理活動的方式,也是一種重要的構思方式。著重強調自身的主動性對事物的聯絡思維,是由現狀引發的觸發思維。   想象是一種有目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想象是利用我們頭腦倉庫中所儲存的已有的資訊,構築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動。是沒有 ...

聯想想象的相同點不同點

  聯想:聯想是一個漢語詞彙。聯想的基本釋義是由於某人或某種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   想象:想象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是人在頭腦裡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想象能起到對機體的調節作用,還能起到預見未來的作用。   聯想是 ...

波斯和新疆是一個民族

  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而波斯人則從薩珊王朝(波斯第二帝國)時期起開始稱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雅利安人的帝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位於 ...

簡述生活真實藝術真實的關係

  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係如下:   生活真實是基礎。這是因為,所有藝術都來源於生活。反映生活是藝術的本質特徵之一。即便是原始社會的陶碗陶罐上的圖案和花紋,也是來源於原始生活的。生活真實不等於藝術真實。社會生活是龐雜的,混亂的,原始的,粗糙的。如果完全照搬生活,必然是不討好的。生活與藝術之間總有一段距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