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藏族日常習俗

藏族日常習俗

  

  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農忙或勞動強度較大時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習慣。絕大部分藏族以糌粑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細粉。特別是在牧區,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糧食製品。食用糌粑時,要拌上濃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於儲藏又便於攜帶,食用時很方便。在藏族地區,隨時可見身上帶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餓了隨時皆可食用。  

  四川一些地區的藏族還經常食用足瑪、炸果子等,足瑪是藏語,為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蕨麻的一種,俗成人參果,形色如花生仁,當地春秋可採挖,常用作藏族名菜點的原料。炸果子即一種麵食,和麵加糖,捏成圓或長條狀後入酥油鍋油炸而成。他們還喜食用小麥、青稞去夫和牛肉、牛骨入鍋熬成的粥。聚居於青海、甘肅的藏族群眾喜愛的食品,用酥油、紅糖和奶渣做成,形似大奶油蛋糕。青海藏族常吃一種藏族稱特的水油餅。製作水油餅時將麵粉揉成碗口大的麵餅,放入開水鍋中煮,待熟後撈出,加酥油食用。河曲地區的藏族有製作大餅之習,一般最小的也在2.5千克以上,最大的可達100餘千克,作為饋贈親友和長途旅行時用。雲南迪慶的藏族把蒸洋芋、麥面粑粑、蒸饃作為主食。

  藏族過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為主,豬肉次之,藏族食用牛、羊肉講究新鮮,在牛羊宰殺之後,立即將大塊帶骨肉入鍋,用猛火燉煮,開鍋後即撈出食用,以鮮嫩可口為最佳。民間吃肉時不用筷子,而是將大塊肉盛入盤中,用刀子割食。牛、羊血則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腸中製成血腸,四川、雲南等地的藏族多將豬肉用來製成豬膘,便於儲存。制豬膘時去掉豬的頭蹄,剔除豬骨,四川的藏族還要割下瘦肉,然後抹上花椒、香樟籽,撒上鹽,縫合成方形,風乾即成。雲南藏族在將豬肉縫合之後,還要加一塊重石板壓,稱琵琶肉。食用時一圈圈切下,蒸熟後用刀切食。其色蠟黃,香而不膩。肉類的儲存多用於風乾法。一般在入冬後宰殺的牛、羊一時食用不了,多切成條塊,掛在通風之處,使其風乾。冬季製作風乾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凍附,能保持風乾肉的新鮮色味。雲南藏族稱這種風乾肉為牛羊乾巴。奶類及奶製品也是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最常見的是從牛、羊奶中提取的酥油,除飯菜都用酥油外,還大量用於製作酥油茶。酸奶、乳酪、奶疙瘩和奶渣等也是經常製作的奶製品,作為小吃或其他食品搭配食用。在藏族民間,無論男女老幼,都把酥油茶當作必須的飲料,此外也飲奶茶。酥油茶和奶茶都用茯茶製作。茯茶內含有維生素和茶鹼,可以補充由於食蔬菜少而引起的維生素不足,幫助消化。藏族普遍喜歡飲用青稞製成的青稞酒。在節日或喜慶的日子裡尤甚。

  藏族的炊餐具自成一體。在藏族地區,家家都備有酥油茶筒、奶茶壺。大部分地區的藏族都以幹牛糞為燃料,以鐵三角架為灶。雲南藏族茶具、酒具、餐具喜用銅製。其它地區的藏族喜用木碗並漆上紅、黃、橙色的油漆。比較講究的還要在碗上包銀。牧區的藏族都要隨身帶一把精製的藏刀,主要用來切割食物,還用於宰羊、剝皮、削帳房橛子等勞動,藏刀的製作歷史悠久,工藝精湛。

巴拉圭日常習俗

  在殖民地時期,巴拉圭人就有鬥牛和觀賞鬥牛的風俗,但巴拉圭式的鬥牛不同於傳統的西班牙鬥牛。巴拉圭式鬥牛更注重的是娛樂性,參加者除職業鬥牛士外,還有幾位裝束奇特的小丑助興。鬥牛前要先把牛角鋸下,並圍著牛載歌載舞。巴拉圭另一個風俗習慣是婦女吸菸盛行。到處可見年齡職業各異的婦女叼雪茄煙。 巴拉圭人在接待朋友時,都要沏一壺濃香的馬黛茶。馬黛茶是一種常青灌木的葉子,採摘下來經晾曬而成,沏在一種圓形或葫蘆形的壺裡,再用細管吸來喝;客人喝得越起勁,主人也就越高興。 和巴拉圭人交談時應避開政治。按規定,女性向男性伸手的時候,男性必須跟她握手。男性絕不可先伸手跟女性握手。電影院和劇場內不準吸菸。 (1)巴拉圭人打招呼時常說:“姆秋·古都斯”,西斑牙語的意思是“非常高興見到你”。巴拉圭的商務禮儀,隨時宜穿著保守式樣西裝。拜會政府機關必須預先約會,最好使用有英文、西班牙文對照的名片。見面及告別時,一定要握手。當地朋友見面打招呼時,男的常擁抱,女的吻雙頰。好朋友無論男女,一起走時常挽著胳膊。(2)應邀到巴拉圭人家中做客時,進屋前應做一個正式簡短的講話,然後問主人是否可以進屋。(3)巴拉圭人對於本國的水電工程非常自豪,對他們這些水壩的規模和價值作讚美性的評論會深受歡迎。(4)要給餐廳侍者、戲院引座員、旅館服務員小費,其金額為正帳的5~10%。

藏族遊藝習俗

  格吞是一種藏族遊藝習俗。流行於甘孜藏族自治州。藏語音譯,意為用帶子套在脖 子上拔河。比賽時,先在場地上劃兩條平行線為河界,用布帶兩端打結套於 雙方頸部或肩部,在布帶中間系一紅布標誌,懸於河界上方。比賽開始後, 雙方用頸部或肩膀力量猛曳,凡將紅布標誌拉過河界一方為勝。比賽方式有 面對面或背對背的站式和跪式等多種。


天祝藏族飲茶習俗

  天祝藏族的飲茶習俗起源於唐朝。人們普遍嗜愛飲茶,已成為“無人不飲,無時不飲”的一種社會習俗,並且認為“有茶就是幸福”。   茶之煮。天祝藏族一般飲用磚茶,煮茶時首先在壺或鍋中加入冷水,投入已揉碎的適量茶葉,加蓋燒開,然後揭蓋慢熬,茶汁呈深褐色,入口澀而不苦為最佳。“茶無鹽,水一般”,所以,煮茶時要加適量的 ...

青海藏族社交習俗

  青海省藏族、蒙古族宴飲時,俗人不能坐在僧人的上位;牧民不能坐在頭人的上位;婦女不能坐在男人的上位。過節請客時,也必須按各人社會地位的高低,分坐在高低不同的座位上。地位高的大活佛,如果沒有和他相等人可以同席,就要為他另設一席。入席和離席,都是依照不同的等級,按秩序先後行動,不能逾越。主人送客時,要送出牲畜圈 ...

藏族傳統民俗節日藏曆年習俗

  藏曆年的確定,是與藏曆的使用有密切的關係的,藏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曆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開始的。從此,藏曆的用法便沿襲下來。   藏曆年是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藏曆正月一日開始,三至五天不等.藏曆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年貨,家家戶戶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種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戶陸 ...

藏族傳統節日習俗

  1、謝水節   流行於冕寧縣一帶。每年農曆三月初六舉行。其主要內容是求雨和祈子。是日,喇嘛帶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癩蛤蟆,每家隨去一二人。來到水溝邊,喇嘛一邊唸經一邊把糌粑做的動物放到水中。返回時,大家打著雨具,嚷嚷鬧鬧,表示雨已下起來了。接著,人們去敬一個圓形的塔子。塔內放有一把刀子和一個小鑼鍋,代表 ...

哈尼族日常飲食習俗

  哈尼族過去日食兩餐主食是當地產的稻米,玉米為輔,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飯粑粑、米線、卷粉和豌豆涼粉等。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哈尼族分支僾尼人喜將瘦肉剁細,與大米、薑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並以此為主食的上品。擅長利用當地土特產原料醃製鹹菜、烹製肉類及各種風味菜餚。如白旺是用凝固的牲家禽血塊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 ...

藏族的社交往來習俗

     交往   假如家裡來了客人,主人家要親自出大門迎接,並讓客人先行。進了鍋莊房,火塘四周的男女老少都要起來連聲說“阿多各沙各羅”(請上邊坐),把客人讓到上首“卡普”或右方“卡西戈”的位置上坐。坐定後,主人家就馬上給客人奉上酒或茶。假如是男客人,就由男主人接待,主婦斟上的酒或茶,要先遞給男主人;再由男主 ...

藏族古老的宗教習俗——煨桑

  煨桑,藏族民間性宗教習俗之一。“桑”是藏語,其本意為“清洗、消除、驅除”等淨化之意,“煨桑”在藏語中是燔祭戰神的意思。藏人有天葬的習俗,天葬臺上點桑煙是為了招鷹前來食屍,煨桑也有祭神的意味,意即給神靈以美味,使死者的精神得以解脫。   煨桑的程式   在藏區,凡是有人煙的地方就有寺院,有寺院就燃桑煙。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