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蘇州立夏習俗

蘇州立夏習俗

  5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按照老蘇州的習俗,在這一天,人們要嘗時新、掛鴨蛋、立夏稱人,還要在自家院子裡辦一場踐春宴,迎接夏天的到來。點滴民俗中,透露出老蘇州人濃濃的鄰里鄉情。 一、嘗三鮮 這三鮮是哪三鮮呢?據介紹,三鮮有地三鮮,指的是蠶豆、蒜苗、莧菜;樹三鮮,指的是香椿、梅子、櫻桃;水三鮮,指的是鰣魚、刀魚、河豚。而在蘇州,地三鮮是立夏日必食之物。此外,蘇州也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自己嘗食。 蘇州還有餞春筵、李酒會、七家茶等立夏習俗。“餞春筵”意為餞春迎夏,蘇州人在立夏日中午擺設午宴,菜餚中有面筋、酒釀、鹹鴨蛋、醬豬肉、金花菜等,據說有“不疰夏”的功效;“李酒會”是一些文人雅士、閨閣女伴相約聚會,作詩吟唱,品嚐李子酒;“七家茶”則是以各式細果(桃片、麥片、蠶豆、青梅、棗子等七樣吃食)烹煮雨前茶,而且這七樣吃食是從左鄰右舍乞討而來,故稱“七家茶”。“七家茶”除給自己孩子以外,還饋送給鄉鄰,說是喝了可不疰夏。。 三鮮是“餞春筵”上的必備之物,其中青蠶豆更是不可少的嘗新食品。四月有新鮮蠶豆上市,剝去一半殼,剪上細細的九刀,可使豆變成連在一起的九瓣,放油鍋內氽。氽好後豆皮碧綠如翡翠,炸開的豆肉金黃似寶石,顆顆宛如盛開的蘭花,故名“蘭花豆”。清代蘇州詩人尤侗有《蘭花豆》詩為證:“本來種豆向南山,一旦熬成九畹蘭,莫笑吳儂新樣巧,滿盤都作楚騷看。 ” 二、鬥鴨蛋稱體重 立夏,蘇州有稱體重的習俗,到這天,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吊在秤桿上稱一稱。小孩一般還會玩吃蛋鬥蛋的遊戲,胸前要掛個鹹鴨蛋。 稱人的習俗傳說與三國時期的劉備夫人孫尚香有關。那時,蘇州是孫權的勢力範圍。孫權對劉備借荊州不歸還十分不滿。先施嫁妹之計,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後又假說母親吳國太病重,將妹妹孫尚香騙回東吳,要挾劉備歸還荊州,但劉備既不肯歸還荊州又擔心孫夫人在東吳的生活。被派往東吳的大臣臨行前去請教諸葛亮,諸葛亮說:請孫夫人稱一下體重,然後再帶書信回來,劉皇叔就知道孫夫人在東吳的生活好壞了。 大臣到了東吳才知道東吳從來不稱人,只有在出賣家畜豬、羊時才上秤。把孫夫人當作家畜當然不妥,怎麼能使孫夫人樂意地稱一下體重呢?他看這時東吳人正在忙過立夏節,街上的鹹鴨蛋特別多,這位大臣仔細一想就有了策略。在立夏的那天,他派人在蘇州的大街小巷口設定了大秤,小孩稱了便送一隻鹹鴨蛋,鴨蛋放在彩色絲線的小網袋裡,掛在孩子脖子上。並傳言說:立夏當天,小孩稱了就是用秤鉤鉤牢,吃網蛋網牢,寓意不容易夭折;大人稱了叫稱心,吊吊胃口,一個夏天吃得下飯不掉膘。這樣大人小孩都上秤稱了體重。孫尚香也非常樂意地稱了體重,大臣很出色地完成了諸葛亮交給的任務。立夏稱體重吃鹹鴨蛋,這個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至今還保留著。 三、立夏吃烏米飯 立夏之後,蘇州人就開始品嚐各種時鮮食品,烏米飯也是其中之一。有些地方會在清明或四月初八吃烏米飯。

蘇州立夏的習俗盤點

  習俗是我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世界各地的優良習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抹抹色彩,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如果沒有了這些優秀的習俗,生活將失去樂趣,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城市文化的立夏習俗。

  一、嘗三鮮

  據介紹,三鮮有地三鮮,指的是蠶豆、蒜苗、莧菜;樹三鮮,指的是香椿、梅子、櫻桃;水三鮮,指的是鰣魚、刀魚、河豚。而在蘇州,地三鮮是立夏日必食之物。此外,蘇州也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自己嘗食。

  二、餞春筵七家茶

  蘇州還有餞春筵、李酒會、七家茶等立夏習俗。“餞春筵”意為餞春迎夏,蘇州人在立夏日中午擺設午宴,菜餚中有面筋、酒釀、鹹鴨蛋、醬豬肉、金花菜等,據說有“不疰夏”的功效;“李酒會”是一些文人雅士、閨閣女伴相約聚會,作詩吟唱,品嚐李子酒;“七家茶”則是以各式細果(桃片、麥片、蠶豆、青梅、棗子等七樣吃食)烹煮雨前茶,而且這七樣吃食是從左鄰右舍乞討而來,故稱“七家茶”。“七家茶”除給自己孩子以外,還饋送給鄉鄰,說是喝了可不疰夏……

  三鮮是“餞春筵”上的必備之物,其中青蠶豆更是不可少的嘗新食品。四月有新鮮蠶豆上市,剝去一半殼,剪上細細的九刀,可使豆變成連在一起的九瓣,放油鍋內氽。氽好後豆皮碧綠如翡翠,炸開的豆肉金黃似寶石,顆顆宛如盛開的蘭花,故名“蘭花豆”。清代蘇州詩人尤侗有《蘭花豆》詩為證:“本來種豆向南山,一旦熬成九畹蘭,莫笑吳儂新樣巧,滿盤都作楚騷看”。

  三、鬥鴨蛋稱體重

  立夏,蘇州有稱體重的習俗,到這天,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吊在秤桿上稱一稱。小孩一般還會玩吃蛋鬥蛋的遊戲,胸前要掛個鹹鴨蛋。立夏的時候‘稱人’會帶來福氣,在給孩子稱時,要用大秤桿,而且重量後面得加個‘半’字。

  除了吃鹹鴨蛋、蠶豆,蘇州還有一個習俗,就是稱體重。故老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三國時代,傳說孫權把妹妹孫尚香騙回吳國後,就不放她回蜀國了。劉備思念妻子,在立夏日就派大臣來東吳探望。孫尚香在吳國日子過得好不好呢?諸葛亮出了個主意,每年稱一次體重看看。於是,民間便有了立夏日稱體重的習俗,所謂“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據說,立夏日稱體重後,孩子可以長得更健康,大人可以更稱心如意。這個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至今還保留著。並傳言說:立夏當天,小孩稱了就是用秤鉤鉤牢,吃網蛋網牢,寓意不容易夭折;大人稱了叫稱心,吊吊胃口,一個夏天吃得下飯不掉膘。這樣大人小孩都上秤稱了體重。

  四、立夏吃烏米飯

  立夏之後,蘇州人就開始品嚐各種時鮮食品,烏米飯也是其中之一。有些地方會在清明或四月初八吃烏米飯。

立夏習俗:南方地區吃筍、槐豆、“五色飯”

  四川、巖坦山區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君踏菜)的習俗,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在廣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五色飯


立夏習俗須知九宜一忌

  每年的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此時,“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關於立夏,各地有很多的習俗禁忌,王浩驊特為大家總結了一下立夏時節的習俗宜忌,供大家參考。 一、 立夏日宜掛雞蛋 俗話說“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立夏這日,人們用紅茶或核桃殼煮蛋,稱“立夏蛋”。並將 ...

立夏習俗:忌坐門檻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誌》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誌》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 ...

立夏習俗:福州煮鼎邊做夏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乾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它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誌。離鄉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一聽“鼎 ...

浙江蕭山立夏習俗

  吃烏米飯。按照蕭山老底子的傳統,立夏當天要吃烏米飯。俗話說:“吃了烏米飯,蚊子不叮咬”。立夏吃烏米飯,夏天不容易中暑,不會被蚊蟲咬。現在,各大超市裡都現成的烏米飯賣。不過,自己動手做的烏米飯,吃起來才更香哦。 烏米飯做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先把烏樹葉子搗爛,在冷水中浸泡,然後去渣,再將洗淨的糯米浸入烏樹葉子 ...

立夏習俗“稱人”的由來

  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起源於三國時代:傳說劉備死後,諸葛亮把他兒子阿斗交趙子龍送往江東,並拜託其後媽、已回孃家的吳國孫夫人撫養。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面給阿斗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體重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彙報,由此形成傳入民 ...

寧波立夏習俗

  人們自古以來很重視這個節氣,至今仍保留了鬥蛋、煮鹹肉倭豆、煮糯米飯、稱人等習俗。而在老寧波的諸多立夏習俗中,吃“腳骨筍”和煮烏米飯顯得尤為特別。 吃腳骨筍:寧波特有習俗 老寧波立夏吃“腳骨筍”是諸多習俗中不得不提的一個。 “因為這個習俗和其他地區有明顯區別。換句話說,是寧波特有的。”節氣習俗的形成往 ...

立夏習俗:北方大部分地區食用麵食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麵餅和春捲三種。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麵餅,有甜、鹹兩種,鹹麵餅的用料有肉絲、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麵餅則多加砂糖;春捲,用精製的薄面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