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陳與義張帆寫景特點:這首詞是在席益舉行的告別宴會上所作。席益字大光,洛陽人,是陳與義的同鄉。與義宣和六年在汴京任符寶郎時與他相識,不久與義遭貶,別後還有詩札。
建炎三年席益離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縣,與義同時躲避金兵至湖南。同年臘月,兩人相遇于衡山。次年元旦後數日,與義離衡山赴邵陽,有《別大光》詩,別宴上並作此詞。這首詞的寫法是,緊扣別宴,思前想後 。他把離別的情緒融貫到對過去的回憶和對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別有一番風味。 詞的上片由別宴寫起,進而追憶到過去相聚的時日。一開篇
虞美人陳與義張帆寫景特點:這首詞是在席益舉行的告別宴會上所作。席益字大光,洛陽人,是陳與義的同鄉。與義宣和六年在汴京任符寶郎時與他相識,不久與義遭貶,別後還有詩札。
建炎三年席益離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縣,與義同時躲避金兵至湖南。同年臘月,兩人相遇于衡山。次年元旦後數日,與義離衡山赴邵陽,有《別大光》詩,別宴上並作此詞。這首詞的寫法是,緊扣別宴,思前想後 。他把離別的情緒融貫到對過去的回憶和對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別有一番風味。 詞的上片由別宴寫起,進而追憶到過去相聚的時日。一開篇
1、原文: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歌罷滿簾風。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筆牆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2、譯文:我放聲吟誦楚辭,度過端午。此時我漂泊在天涯遠地,是一個匆匆過客。異鄉的石榴花再紅,也比不上京師裡的舞者裙衫飄飛,那般豔麗。沒有人能理解我此時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風動涼過。萬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牆東的蜀葵,彷彿也在嘲笑我的淒涼。杯中之酒,看起來與往年相似,我將它澆到橋下的江水,讓江水會帶著流到湘江去。
3、此詞是陳與義在建炎三年所作,這一年,陳與義流寓湖南、湖北一帶;據《簡齋先生年譜》記載:“建炎三年己酉春在岳陽,四月,差知郢州;五月,避貴仲正寇,入洞庭。六月,貴仲正降,復從華容還岳陽。”又《宋史。陳與義傳》載:“及金人入汴,高宗南遷,遂避亂襄漢,轉湖湘,踚嶺橋。”這首《臨江仙》所反映的是國家遭受兵亂時節,作者在端午節憑弔屈原,舊懷傷時,藉此來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
陳與義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字去非,號簡齋,漢族,他的先祖居住在京兆,自從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即為洛人。
陳與義的詞保留至今的雖然僅剩十餘首,卻別具風格,尤近於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他是江西詩派三宗之一,洛中八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