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窯洞民居
西峰窯洞民居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西峰黃土同整個黃土高原一樣,是在地質年代的第四紀早更新世晚期形成的風成土狀堆積物,距今已120萬年。黃土層厚度一般為50至100米,最厚處可達200米。因黃土層深厚,土質密實,極適宜於挖洞建窯,數百年至千年不易倒塌。千百年來,窯洞一直是西峰人民的重要居所。窯洞型別很多,但按大類分基本上有三種:
一是明莊窯洞。也叫崖莊窯。它一般是在山畔、溝邊利用崖勢,先將崖面削齊,然後修莊挖窯洞,有一莊三窯和五窯的,也有五窯以上的。在董志原上,還有利用衚衕修莊的,由於崖勢不高,不得不挖進幾米再挖窯洞,往往形成三面高,一面低,這種莊子被稱為半明半暗莊。
二是下沉式地坑院窯洞。這種窯洞都在平塬大坳上修建。先將平地挖一個長方形的大坑,一般深5至8米,將坑內四面削成崖面,然後在四面崖上挖窯洞。並在一邊修一個長坡道或斜洞子,直通塬面,作為人行道。這種窯洞實際是地下室,冬暖夏涼的特點更為明顯。
三是箍窯。箍窯一般是用土坯和麥草黃泥漿砌成基牆,拱卷窯頂而成。窯頂上填土成雙面坡形,遠看象房,近看是窯。許多人還在箍窯上面撒了瓦,以保護窯頂不被雨淋,使箍窯的壽命更長。近年又出現了磚面箍窯,比泥土箍窯更堅固耐用。
窯洞按用途細分還有很多。如為了防盜,在正面窯上面再打個小窯,名曰高窯;在窯內一側再打個能藏東西的小窯名叫拐窯;若因窯小,在盤炕的地方再掘一小窯叫炕窯;為了躲避戰亂,在莊附近另挖一長道深洞,叫地窨子。住家院落中的窯洞因用途不同,名稱也有所不同,有客屋窯、廚窯、畜圈窯、柴草窯、糧窯、井窯、磨窯、車窯等等。
窯洞是農民生活的搖籃。它對黃土高原人民的繁衍生息曾起過極其重要的作用。
窯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遺產,是中國建築工藝的偉大創舉,是人類居住史的“活化石”。西峰因其所在的地理環境成為慶陽窯洞民居文化的代表。
西峰荷花舞
西峰區是周先祖公劉開創中國農耕文化的起源地。周代的遺俗和農耕文化是孕育出民間荷花舞文化的歷史人文環境,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享譽世界舞臺、載入《20世紀中國民族舞蹈經典》的“荷花舞”就源於這裡,慶陽也因此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荷花舞之鄉”。
“荷花舞”原名“雲朵子”、 “地遊子”,又稱“地飄兒”、“雲影子”、“地雲子”等,隨著歷史的變遷也叫“跑花燈”、“蓮花燈”、“荷花舞”。源於周族的賽社祭祀活動,在巫文化的影響下變成一種“乞雨”的巫神活動。西峰區內廟宇較多,道教文化盛行,每逢廟會或春節時,社火隊都排演“雲朵子”。它是民間社火中長期保留的娛神節目。
荷花舞集曲藝、音樂、紙紮、民間美術於一體,從“雲朵子”、“雲影子”、“蓮花燈”等民俗觀念醞釀成的這種民間舞蹈,不僅僅是西峰區域歷史——中國農耕文化源頭地的歷史遺存,也是中國農業文明在民族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產物。它的特徵是道具別緻,由雲盤、雲朵、油燈、蓮花構成的舞具,民俗意味性極強,反映了周代農耕活動的文化內容。雲盤象徵甘霖,雲朵象徵四海太平,油燈象徵五穀豐登,蓮花象徵祥和潤澤。由此構成的意念來自周代祭祀中的賽社活動,象徵遠古農耕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生存的企盼,期冀風調雨順,太平盛世的民間觀念。
荷花舞的隊形有龍擺尾、燕穿梭、十字套的隊形變化,它的藝術價值是壯觀中寓柔雅,輕捷中有平穩,所以又稱“地飄兒”、“地遊子”,這種藝術表現形式不僅表現了農耕民族對主宰降雨的龍的崇拜,以燕子的穿梭寓意生機和甘霖普降及剪子股的十字花套隊形表示太平,表達華夏民族文化的心態和靈魂的舞蹈創造,是地方傳統文化對遠古龍、鳳文化的傳承,是中國古文化對地方民俗的滲透。
荷花舞的發源、演變傳承經歷了一個漫長曆史。在群眾中產生了藝術感染和心理共鳴,同時影響擴充套件到周邊的寧縣、慶城縣、正寧縣等地,方圓幾百裡。它的著裝古雅,色彩大紅大綠,足剎黃土地,雲朵齊裸骨,一扭一搖一彎的舞步,油燈忽悠不熄不滅的功夫,舞姿把功夫用在以腰帶動雲盤、荷花的轉動上,披紗輕飄,甩袖悠然的輕盈舞姿,如同水上荷 花搖曳,這種獨樹一幟的民間特色舞蹈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荷花舞定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著名舞蹈家戴愛蓮到此採風,將“雲朵子”改編定名為“荷花舞”,在波蘭演出獲金獎。從此荷花舞登上了藝術舞臺。成為中國舞蹈藝術保留節目之一。與此同時,西峰區寨子鄉社火隊依“雲朵子”設計出新的構型道具,增添了新的內容進行社火演出。90年代慶陽師範學校荷花舞作為校園文化的典型進行設計排練。本世紀初,“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連續三屆排演成500人陣容的大型舞蹈,受到國內外專家和觀眾的喝采。
荷花舞起源於周先祖公劉開創中國農耕文化的董志原上,建國後被中國舞蹈界推上世界舞壇。但它的原汁原味的藝術風格依然保留在西峰區的社火中,並被改編成500人參與演出的大型舞蹈。荷花舞的源起,對周文化在民間的遺傳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對華夏農耕文化滋生的溫文、典雅、優美的藝術形象更具有探索價值。在現代的藝術園地裡,輕捷、飄逸、熱烈的舞姿和氣氛更是群眾文化活動保留的舞蹈藝術。
慶陽西峰正月二十鬧元宵
全中國人都是正月十五鬧元宵,而惟獨地處黃土高原腹地的西峰,民間歷來卻有個“鬧”二十的習俗。西峰人何以要“鬧”二十?大體對其來源有三種說法:
一曰補天說。這天農家婦女都會趕在天亮前烙好幾張煎餅,分別放置於灶君牌位前、地上和院子中心,意謂補天蓋地。東晉王嘉在《拾遺記》中則記載:“……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線系煎餅置屋地,曰補天穿,相傳女媧氏以是日補天故也。”
二曰廟會說。原因是正月二十系財神趙公明生辰。若干年前西峰有處財神廟,香火旺盛,人們在這天雲集寺中,白日裡燒香,看戲,看“地故事”,踩高蹺、皮影、雜耍等,人夜則觀燈看戲,熱鬧非凡。後來廟宇被毀,雖無神像可敬,但人們卻有意將耍社火的習俗流傳至今。
三曰戰亂說。清朝同治年間曾發生過民族戰亂,俗稱“花門之動”。董志原人死傷無數。人們為躲避戰事災難,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逃命,十室九空。戰事平息後,返鄉歸來的人們已錯過了這一年的元宵節,便以正月二十作為一次補償性的活動而流傳至今。用正月十一到十四的時間進行。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參與演出的人員就裝扮一新,首先到神廟(殿、院、堂)等有神靈的地方轉一圈,作娛樂演出,目的是祈求神靈保佑來年消災避難,五穀豐登,生活安康,這是其一。另一方面的原因則在於到此處“請神”,意思是讓神靈依附上自己的身體,因為社火表演中的許多人物大都是道教故事中的“神”或“仙”,凡人要演澤神靈的故事,則要請神靈附身方可。出了神廟之後,一般先給富商、商紳演出,由富商布錢、富紳管飯,也有村民為落花流水成房舍和喬遷新居而邀請入宅演出的,稱之為“禳院”。但此時的演出只限在晚上進行。正月十九轉為白天演出,謂之“亮社火”。二十日各路社火正式走上街頭,進行匯展和比賽,因而這天成為西峰春節文化中最有意思的一天。
近年來的正月二十,更是熱鬧異常。這天,城效四鄉社火齊集市區,城區各單位、企業、學校及各縣的彩車、模特隊、秧歌隊等都來西峰匯演,在街道行進中邊走邊演,陣容龐大,史無前例,觀眾達十萬之多。晚上,地攤社火、陷火燈會、戲曲電影等各種文娛活動遍佈街市巷道。因此,西峰的正月二十,成為慶陽春節文化活動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西峰社火
鑼鼓敲起來,秧歌扭起來,歡歌唱起來,彩車動起來…”、3月4日是豬年的第一個月圓日,也是傳統的元宵佳節,西峰城區南北主街道人頭攢動,成為歡騰的海洋。伴著和煦的春風,2007年慶陽市城區元宵節社火會演在西峰街道熱熱鬧鬧舉行,西峰區、合水縣和市直、中央省屬駐慶單位以及部分企業,帶著各自精心裝扮的彩車、氣勢恢弘的 ...
西峰的那家火鍋好吃
西峰好吃的火鍋店有:
1、上上籤自助火鍋店。地址: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西街辦事處永樂道。
2、蜀籤匯火鍋店。地址: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安定東路隴東學院後門。
3、鬥牛火鍋店。地址: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太一地中海北門西側。
4、銀座火鍋店。地址: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隴東大道不老火鍋南隔。
5、不 ...
鐵嶺西峰在哪個省
西豐縣,遼寧省鐵嶺市轄區,位於鐵嶺市的東端,東與吉林省東遼、東豐兩縣相連,南與清原縣、西及西南與開原市相毗鄰,北臨吉林省,丘陵地帶。截至2013年,西豐縣區域總面積2686平方公里,總人口35萬,轄9鎮9鄉、174個行政村。
西豐縣是“中國鹿鄉”,同時也是“中國野蠶之鄉”、“全國綠色食品基地縣”。西豐 ...
西峰六星級是幹什麼的
西峰海拔2082米,是華山最秀麗險峻的山峰,西峰六星級指的是西峰周圍的酒店,可提供住宿、餐飲等服務。
西峰上景觀很多,可以看到翠雲宮、斧劈石、摘星辰、捨身崖、巨靈足、楊公塔等,風景都十分秀麗。 ...
甘肅慶陽西峰屬於哪個方向
相對於不同的參照物,甘肅慶陽西峰所在的方位是不同的。假如以蘭州為參照物,則在東南方向;以甘肅省為參照物,則在正東方向;以整個中國為參照物,則在西北方向。
甘肅慶陽西峰區,地處甘肅省東部,座落在有天下黃土第一塬之稱的董志塬腹地,北靠慶陽市慶城縣,南接寧縣,西和鎮原縣毗鄰,東與合水縣相望,是慶陽市黨政機關 ...
西峰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西峰區隸屬於甘肅省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涇河上游,位於隴東黃土高原董志原腹地,東鄰西安、咸陽,西連蘭州,南通天水、寶雞,北接銀川。好玩的景點有:
1、小崆峒山:小崆峒山位於西峰市董志鄉境內,三面環溝,北接大原,南北狹長,山勢巍峨險峻,坡道崎嶇,溝底有清泉流水,山腰樹木茂盛,氣候宜人,環境優雅;
...
西峰區景點
董志塬、南小河溝、北石窟寺、小崆峒、老洞仙山風景名勝區等。
1、董志塬:位於甘肅最東部,地處黃土高原中心。塬面平坦,塬邊破碎。因其黃土堆積最厚(200多米),塬面最完整,面積最大(910平方公里),加之農耕歷史悠久,故此號稱“天下黃土第一塬”。
2、南小河溝:位於距西峰城區13公里的董志原西畔,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