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西藏雪頓節

西藏雪頓節

  每年藏曆七月初一到初五,是傳統的西藏雪頓節。“雪”,意為“酸奶”;“頓”,意為“奉獻”。雪頓節是奉獻酸奶的節日。當年達賴喇嘛的夏日園林、位於拉薩西郊的羅布林卡是節日活動的中心。

  佛教忌殺生,因此每年藏曆六月十五到七月三十日,喇嘛們都在寺院關門靜修,以免傷害草木蚊蟲,稱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信徒將牛奶製成酸奶,孝敬喇嘛活佛,以解決寺院食物的短缺。11世紀中期、藏傳佛教後宏期祖師阿底峽晚年定居拉薩西南二十公里的聶當平野。他很愛吃酸奶。夏日安居期間,百姓們給他送來酸奶,他作了這樣的加持:凡獻酸奶的人家,牲畜將不得傳染病,不走失,野獸也不吃。

  1642年,黃教掌權,五世達賴登上法王寶座,他駐錫的哲蚌寺甘丹頗章宮,成了這個王朝政治宗教文化中心。每年藏曆六月三十日,成千上萬的人湧進寺院,給五世達賴和哲蚌寺的僧人們獻酸奶,請求摸頂祝福給予長壽、豐收,死後不下地獄的加持。附近的藏劇隊、野犛牛舞演出隊也趕來演出、慰問,從此,便形成為一個固定節日,稱“雪頓節”。這一天,五世達賴要出來看藏戲,一年一換的鐵棒喇嘛也在這一天辦理交接手續。

  五世達賴移居布達拉宮後,雪頓節活動也在布達拉宮的“空中戲臺”德央廈舉行。七世達賴晚年身患多種疾病,醫師們建議他到西郊羅布林卡(寶貝園林)洗浴,用流水養身。因此,雪頓節的主會場也轉移到羅布林卡。

  雪頓節上演藏戲,有人也把雪頓節叫作藏戲節。藏曆七月初一,羅布林卡雪頓節揭開序幕,劇目繁多,大家身穿節日服裝,戴著所能有的首飾,帶著酸奶和各種吃喝,欣賞精彩的表演。

來自雪域高原的西藏雪頓節

  傳統的雪域高原的雪頓節以展佛為序幕。以演藏戲看藏戲、群眾遊園為主要內容,同時還有精彩的賽犛牛和馬術表演,同時還會有拉薩國際馬拉松比賽一起進行。雪頓節按藏語解釋一下就是吃酸奶子的節日,具體是怎麼樣的呢,本期西藏文化告訴你。

  藏戲節又名雪頓節,是西藏藏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藏語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頓”是“宴”、“吃”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說是吃酸奶子節日。每年藏曆七月一日舉行,為期四、五天。雪頓是藏語譯者,意思是“酸奶宴”,於是雪頓節便被解釋為喝酸奶子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成以演藏戲為主,又稱“藏戲節”。按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規定,每年藏曆六月十五至三十日為禁期,大小寺廟的喇嘛不許外出,以免踩死小蟲,待六月三十日解禁之後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時,農牧民拿出酸奶敬獻,形成雪頓節。

  後來雪頓節的活動內容逐漸演變為以藏戲會演為主,所以也有人叫它藏戲節。這個節日不僅拉薩有,在日喀則叫“色木欽波”,時間要晚於拉薩,規模要小於拉薩。雪頓節在十七世紀以前是一種純宗教的節日活動,按藏傳佛教格魯派的規定,每年的藏曆六月十五日至三十日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僧尼不準外出活動,以免踏死小蟲,他們在寺廟裡要行三事:即長淨,夏安居直到解制。到藏曆七月一日開禁的日子,他們紛紛下山,這時農牧民要拿出準備好的酸奶子敬獻。這就是雪頓節的由來。

  雪頓節起源於公元11世紀中葉,節日最早在哲蚌寺形成,那時雪頓節是一種純宗教活動。民間相傳,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條,最忌諱的是殺生害命。由於夏季天氣變暖,草木滋長,百蟲驚蟄,萬物復甦,其間僧人外出活動難免踩殺生命,違背“不殺生”之戒律。因此,格魯派的戒律中規定藏曆四月至六月期間,喇嘛們只能在寺院待著,關門靜靜地修煉,稱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開禁。待到解制開禁之日,僧人紛紛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為了犒勞僧人,備釀酸奶,為他們舉行郊遊野宴,並在歡慶會上表演藏戲這就是雪頓節的由來。

  到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初,清朝皇帝冊封了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和五世班禪羅桑意希,賜於金冊、金印,這樣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得到加強。

  1642年,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在西藏掌權,五世達賴登上法王寶座,他駐錫的哲蚌寺甘丹頗章宮,成了這個王朝政治宗教文化中心。近年來,自治區各機關單位還將大型的文藝活動,學術研討,經貿交流會安排在雪頓節期間,使場面更加熱鬧非凡。

  1959年,西藏進行民主改革後,雪頓節的內容更加豐富。節日期間,拉薩市附近的藏族人民三五成群,老少相攜,揹著各色包袱,手提青稞酒桶,湧入羅布林卡內。節日時,除本地西藏藏戲劇團外,還有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的藏戲劇團來到聖城拉薩切磋戲藝。人們除了觀看藏戲外,還在樹蔭下搭起色彩斑斕的帳篷,在地上鋪上卡墊、地毯、擺上果酒,菜餚等節日食品。有的邊談邊飲,有的邊舞邊唱,許多文藝團體也來表演民族歌舞,以此助興。商業部門把各種物資和節日食品運到羅布林卡內,擺攤設棚,供應遊人。下午各家開始串幕作客,主人向客人敬三口乾一杯的“松準聶塔”酒,在勸酒時,唱起不同曲調的酒歌,各帳篷內,相互敬酒,十分熱鬧。自治區各機關,單位將大型的文藝活動,學術討論會,經驗交流會安排在雪頓節期間,使雪頓節更顯得意義重大。

  節日活動的中心在拉薩西郊的羅布林卡。這裡從前是西藏地方政教首領達賴喇嘛的夏日園林。節日來臨,羅布林卡以及周圍的樹林裡,一夜之間便會湧現一座色彩鮮豔的帳篷城市,還形成幾條熱鬧繁華的節日市街,幾乎整個拉薩城都搬進了這片綠色天地,所有的人都在歌聲舞蹈中過著野外生活,深沉熱烈的歌聲伴著高原特有的樂器在樹影裡傳播,這是拉薩人最有活力的日子。

西藏拉薩雪頓節開幕

  

  8月20日,人們在拉薩布達拉宮廣場上表演傳統藏戲及歌舞。

  當日,西藏拉薩一年一度的重大傳統節日——雪頓節開幕。據介紹,雪頓節期間,將舉行哲蚌寺、色拉寺展佛、傳統藏戲表演,以及焰火晚會、啤酒節、賽馬等各類豐富的活動。

  雪頓節起源於公元11世紀中葉,藏語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頓”是宴的意思,因此很多人把雪頓節譽為“吃酸奶的節日”。到17世紀下半葉,“雪頓節”逐漸演變為以展佛和藏戲匯演為主、宗教與文娛相結合的節日,又被當地群眾稱為“展佛節”和“藏戲節”。新華社小編 覺果 攝

  

  8月20日,演員在布達拉宮廣場上準備參加藏戲表演。新華社小編 覺果 攝


西藏的春節習俗

  藏曆年是我國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藏曆年是按藏曆推算出來的。它基本上與我們現在的農曆相同。只是在藏曆中每月的日數有重有缺。藏曆元月一日開始,到十五日結束,持續十五天。因為全民信仰佛教,節日活動洋溢著濃厚的宗教氣氛,是一個娛神和娛人、慶祝和祈禱兼具的民族節日。   新年的準備工作 ...

西藏亞東火葬習俗

  亞東,藏語桌木,意為險峻谷,位於喜瑪拉雅山南坡。亞東地勢北高南低,全縣自帕裡向南延伸,呈北寬南窄的條形地帶,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與西藏其它地方天葬有不同的喪葬習俗一火葬。據當地的人講,由於亞東群山環抱,很少有禿鷲下來,故一直選用火葬。火葬,在亞東藏族中是一種高階的葬法,由於葬法在群眾心目中地位很高, ...

西藏旅遊應當尊重當地習俗

  藏學專家、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宗教研究所所長穆興天告訴記者,到西藏旅遊需要注意和尊重以下習俗:   一、順時針行進。到寺院等宗教場所或藏族同胞住所參觀時,行進路線應儘量選擇順時針方向。見到佛像或藏族同胞尊崇的物品時,切忌手心向下用手指隨意指點,應儘量手心朝上用手託狀指示,以示尊重。   二、飲食禁忌。藏族 ...

西藏喪葬習俗之水葬

  在西藏,水葬可以說是天葬的一種輔助葬俗。在藏文化的腹心地區,盛行天葬的地帶,水葬只用於鰥寡孤獨及乞丐等經濟地位低下者,葬儀也較為簡單。將死者屍體背到河邊,肢解後投入水中,或者用白布包裹.將整屍投放河裡。在這裡,水葬被視為低等級葬俗.   在藏文化邊遠區,特別是藏南深山峽谷缺乏老鷹的地帶,水葬成為當地人的主 ...

西藏喪葬習俗之天葬

  就天葬的起源.既有本土起源說,又有印度、中亞舶來說.一般公認天葬分兩個階段,西藏先實行的是一種無意識“棄屍於野”的”原始天葬”。到十一、十二世紀,隨著佛教思想的影響,天葬逐漸儀式化,進入“人為天葬”時期,而後數百年間天葬儀軌日臻完善。天葬也成為藏區眾多喪葬習俗中最流行、占主導地位的葬俗。   一套完整的喪 ...

西藏喪葬習俗之塔葬

  塔葬被藏族視為最高等級的葬俗,只有大活佛和極個別貴族才能享此殊榮,將肉身經過防腐處理儲存在金銀塔內.受人供養。   在藏區,對施行塔葬的遺體的防腐處理方法較多。一種是先用摻香料的藥水浸泡洗滌遺體後,多次敷鹽巴以吸乾體內的血和黃水。這些粘滿活佛血和黃水的鹽巴叫 頓擦 ,被藏族視為聖物,既能包醫百病,又能去災 ...

西藏喪葬習俗之火葬

  火葬也是西藏較早產生的一種葬俗。早期可能受中國西部、西南部少數民族火葬習俗的影響.但後來隨佛教的傳入,西藏的火葬儀軌明顯打上了更多印度火葬習俗的烙印。   人們認為火葬在藏區屬較高等級的葬式,一般只用於高僧活佛和貴族。其實這只是相對前後藏、安多等缺少樹木的地方而言,但在森林樹木眾多的西藏東部、東南部,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