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視其所以 ,觀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臾哉?人焉臾哉?”的意思:要了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幹什麼,這樣,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
2、這句話出自《論語》,《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1、“視其所以 ,觀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臾哉?人焉臾哉?”的意思:要了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幹什麼,這樣,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
2、這句話出自《論語》,《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解釋:聽一個人講話的時侯,注意觀察他的眼神,這個人的美與醜怎麼能夠隱匿起來呢?
出自《孟子》 的《眸子不掩其惡》篇。原文: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城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寡人之於國也》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視其所以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因材施教具有豐富的現代內涵,它的實施需要貫徹四個方面的原則。因材施教對於教師、家長、學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實現都具有重要意義。學校是實施因材施教的一個獨立法人意志的機構,在教學實踐中應當秉承因材施教的精神有教無類,實現教育的公平原則。學校應當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學的系統的學生個性特徵的測評制度,還有學校也應當建立一套因材施教的教學過程控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