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列舉不同民族過春節的不同習俗
請列舉不同民族過春節的不同習俗
1、滿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杆,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裡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
2、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3、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興旺。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哪些民族過古爾邦節 不同民族怎麼過古爾邦節
哪些民族過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是我國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等少數民族共同的盛大節日。
古爾邦節是我國穆斯林的盛大節日。“古爾邦”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或稱為爾德·阿祖哈。“爾德”是節日的意思。“古爾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犧牲”“獻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這個節日叫“犧牲節”或“宰牲節”。也譯作“庫爾班”。
古爾邦節日時段:古爾邦節的時間定在伊斯蘭教歷的十二月十日。伊斯蘭教使用的歷法,分太陽曆和太陰曆,太陽曆用於農耕,一年365天或者366天,與公曆基本相同。太陰曆用於教事,一年354天或者355天,跟四季的輪迴總相差十來天先知穆罕默德入主麥地那的第二天(公元622年7月16日)為伊斯蘭教歷的元年元旦。
由於古爾邦節與肉孜節的日期與公曆之間的差異,使這些年節有時候是在冬天,有時候卻又是夏天。季節不同,節慶的色彩也不同,這就使得年節也異常的多彩。
不同民族怎麼過古爾邦節
維吾爾族
古爾邦節是維吾爾族傳統宗教節日之中規模盛大、氣氛最熱烈的一個節日。節期一般為3天,在農村甚至延長一週之多。節前,家家都要清掃房屋院落,趕製節日盛裝,購買各種乾鮮果品,自制各色民族風味食品,如烤油饢、炸饊子、炸油香、做巴卡力和各式點心、餅乾等。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過古爾邦節與維吾爾族相仿,不論慶典儀式,還是內容和規模都比肉孜節更為隆重、熱烈和廣泛。節日裡,人們身著盛裝,相互拜年,互致問候。即使過去有成見的人,見面也相互問好,很多人從此消除了隔閡,重歸於好。夜晚,人們以各種形式歡聚一堂,唱起悠揚的民歌,跳起歡快的舞蹈。有些地方的烏孜別克人,還參加當地舉行的賽馬、叼羊、摔跤等娛樂活動。
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也和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一樣對古爾邦節十分重視。在歡度古爾邦節的日子裡,牧區的塔塔爾族穆斯林喜歡舉行叼羊、賽馬、射箭、摔跤等活動。節日期間,塔塔爾人的乘馬也與平時不同。馬匹要精心修飾打扮,馬身上扎滿紅色布標,馬鬃與馬尾用紅綢扎幾束野雞毛,馬鞍與套頭的皮帶上系滿五顏六色的花飾。舉行賽馬、叼羊等活動時,五彩繽紛的馬匹為節日增添了不少喜慶的色彩。
塔吉克族
古爾邦節是塔吉克族最盛大的傳統宗教節日。塔吉克人過古爾邦節的習俗與新疆其他穆斯林稍有不同。塔吉克人一年前就開始著手進行古爾邦節的前期準備工作。還在產羔時期,每戶人家就挑好一隻黑眼睛、毛色純白的羔羊並打上標記,精心飼養,作為來年古爾邦節宰牲和獻祭之物。
回族
古爾邦節古爾邦,阿拉伯語音譯爾德·古爾邦,意為犧牲、獻身,故亦稱宰牲節、忠孝節。大部地區的回族稱為小爾德,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一般在開齋節過後七十天舉行。
回族為什麼要宰牲過古爾邦節呢?人類的古代先知之易卜拉欣夜間受到安拉的啟示命他宰殺愛子伊斯瑪儀獻祭,考驗他的信仰。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閃閃發光,非常鋒利。並問他的兒子:兒子啊,爸爸真的不忍心下手啊!你走吧。但是,他的兒子儀斯瑪儀說: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爸爸,我們是真主的僕人,來到這個世界只為拜萬能至大的主。當伊斯瑪儀側臥後,易卜拉欣把刀架在兒子的喉頭上。這時他傷心痛哭,淚如溪流。這時,安拉派天仙吉卜熱依勒背來一隻黑頭羚羊作為祭獻,代替了伊斯瑪儀。這時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頭一宰,羊便倒了。這就是古爾邦的來歷。其中那種對主的忠誠,以及孝敬父母的毅然決然,是後世人要學習的。是全人類學習的楷模 。
古爾邦節,還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宰牲典禮,這就是節日裡,除了炸油香、饊子、會禮外,還要宰牛、羊、駱駝。一般經濟條件較好的,每人要宰一隻羊,七人合宰一頭牛或一峰駱駝。宰牲時還有許多講究,不允許宰不滿兩歲的小羊羔和不滿三歲的小牛犢、駱駝,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選體壯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親友鄰居,一份濟貧施捨。
宰牲典禮舉行後,家家戶戶又開始熱鬧起來,老人們一邊煮肉,一邊給孩子吩咐:吃完肉,骨頭不能扔給狗嚼,要用黃土覆蓋。這在古爾邦節是一種講究。肉煮熟後,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燴成菜。而後訪親問友,饋贈油香、菜,相互登門賀節。有的還要請阿訇到家唸經,吃油香,同時,還要去遊墳,緬懷先人。這種慶賀節日的形式多種多樣,各地互有異同。有些地方除了參加聚禮和訪親問友外,還組織各種文娛體育活動。
新疆地區的回民在古爾邦節,無論男女,喜歡組織各種遊藝活動,歡天喜地,格外熱鬧。
過春節的習俗
1、掃塵
掃塵,又稱掃屋、掃房、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春節傳統習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佈新為活動主題,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稱“掃房”。
2、貼年紅
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稱為貼年紅。貼年紅是中華傳統春節習俗,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3、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又稱“吃團圓飯”。除夕飲食習俗。因除夕年飯既有祝賀豐收、慶祝全家團圓之意,又有驅疫健身、圖吉納福之願望,故極有講究。
4、守歲
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是中國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新年前夕夜晚守歲,民俗活動主要表現為點歲火、守歲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燈燭,閤家歡聚,迎接新年。
5、拜歲
拜歲,春節風俗之一,是指在歲首新年辭舊迎新之際,拜祭歲神(太歲)。拜歲是中華民族流傳至今最悠久的傳統風俗之一,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人們在歲首舉行祭祀儀式,迎新歲、祈年、接福。
家鄉過春節的習俗
春節習俗有:
1、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2、拜年:現代社會通行的賀年卡在中國古代已經實行。
...
家鄉過春節的習俗
1、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2、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3、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孃家,禮物帶雙數。
4、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5、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 ...
梅州客家人過春節的習俗
“百節年為首”,客家人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九、十月開始曬番薯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開始蒸酒。年近三十日,要蒸糖糕、做米果、殺豬、做豆腐、宰雞等。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 二十三日晚後要把灶臺刷乾淨, 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三十日晨把新 ...
客家人過春節的習俗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也是恭請灶神的日子,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燒香、點燭、放紙炮,祈求灶臺一帆風順。
入年界:
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即入年界。入年界限後,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後,要擇定吉日在屋內 ...
三明尤溪過春節的習俗是什麼
三明尤溪過春節的習俗:
1、做白果,這時的白果跟平時形狀不一樣,跟7釐米高的茶杯差不多,在最中間會有一點凸起,是透過模具做出來的,原則上每人一個,餘下白果拿來做成大白果直徑15至25釐米扁圓大白果;
2、做年糕,一種是普通的蒸年糕,另一種是做成扁圓形發到油裡炸的炸年糕;
3、初一早上喝完茶才能 ...
溫州人過春節的習俗
溫州人過春節的習俗:
1、貼春聯:除夕當天,各家大門、屋頂和房窗兩邊都用紅紙貼上春聯,俗稱“門對”,門楣上貼四個字,俗稱“橫批”,單扇門貼“大吉”兩字。正屋、廳堂、書齋以及豬、羊、牛欄,都貼上不同內容的春聯,以祈求吉祥平安和各業豐收。
2、分歲酒:除夕夜合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請好友親朋同食開懷暢 ...
合肥過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1、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2、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