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論語雍也孔子提出學習的三重境界

論語雍也孔子提出學習的三重境界

  一重境界:知道;二重境界:喜愛;三重境界:樂趣。

  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

  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知識的學習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事,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到的才能夠靈活地運用。

論語十則中論述學習的三個層次

  學習的三個層次:知 、好、 樂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

  解釋:

  對於學習,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快。

論語是由孔子哪幾位弟子編寫的

  孔子的言論,當時弟子各有記載,後來彙集成書。所以《論語》一書不能看成具體某幾個人的著作。《論語》的著筆有先有後,其間相距時間很長。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東漢列為“七經”之一。南宋時,朱熹將它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裡記錄孔子言行的話有哪些

  《論語》中孔子語錄: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 ...

傳達了孔子的什麼思想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重要著作。它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常於隻字片語中,傳達出孔子的政治思想、倫理觀念、人生感悟以及對於教育的見解。   《論語》所記的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人而無仁,如禮何?人而無仁,如樂何?",仁的概念是從家庭的尊卑長幼、貴賤親疏之間有差距的愛而出發,這種愛體現 ...

十二章的第

  《論語》十二章的第三章: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很少有真誠的。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 ...

中描寫孔子的句子

  1、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2、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無生,事無禮則無成,國無禮則不寧;   3、愛人者人恆愛之;   4、三人行必有我師;   5、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 ...

十則中論述學習方法的句子是

  學習方法的句子有: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修身做人的句子有: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 ...

十則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

  1、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東漢名臣楊震身處異鄉,靠教書為生,後到州里任職。一次,老相識王密送他十兩黃金以報答他的知遇之恩,再三勸楊震收下,卻被嚴詞拒絕。從此楊震 ...

為什麼不是孔子寫的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