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擔心書讀的不多,擔心思考道理不明白。擔心自以為足夠了不再學,擔心學了以後又不繼續。這句話出自顏真卿的《勸學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後悔已晚。<br>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
意思:擔心書讀的不多,擔心思考道理不明白。擔心自以為足夠了不再學,擔心學了以後又不繼續。這句話出自顏真卿的《勸學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後悔已晚。<br>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
在患難的時候不忘記國家,這就是忠誠。
作為一國之臣,在面臨禍患之時,對國家始終如一,忠心耿耿。想到了危難時刻,誠實講信,盡己本分,忠於職守。為了國家利益,犧牲小我,將自己生死安危置之度外。能做到以上兒點,就達到了較高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道德修養。其實,這應該成為每一個人的行為準則。西漢時期,漢武帝派使臣蘇武出使匈奴,由於匈奴單于反覆無常,扣壓了蘇武,並多方威脅誘降,又把他遷到北海邊牧羊,他在匈奴度過了十九年異常艱苦的歲月,仍然堅強不屈,不迫磨難,永不失節,最後終於回到家,巳是須發全白,今傳為佳話,沒有人不欽佩他。蘇武牧羊的非凡事蹟便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出處:王應麟《三字經》。
原文(節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釋義: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裡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