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是半月刊,上半月是14號出刊,下半月是30日出刊。
《讀者》簡介:《讀者》雜誌創刊於1981年1月,是甘肅人民出版社主辦的一份綜合類文摘雜誌。原名《讀者文摘》。
主辦單位:甘肅人民出版社。
主要欄目:獨自歌唱、筆端流雲、天使在人間、人生況味、黃昏菩提、走四方、金色印象、人在旅途、戀戀風塵、城南舊事、無關風月、交流等。
《讀者》是半月刊,上半月是14號出刊,下半月是30日出刊。
《讀者》簡介:《讀者》雜誌創刊於1981年1月,是甘肅人民出版社主辦的一份綜合類文摘雜誌。原名《讀者文摘》。
主辦單位:甘肅人民出版社。
主要欄目:獨自歌唱、筆端流雲、天使在人間、人生況味、黃昏菩提、走四方、金色印象、人在旅途、戀戀風塵、城南舊事、無關風月、交流等。
2020年出伏是幾號 2020年什麼時候開始出伏
2020年出伏是8月15日開始,8月24日結束,共10天。出伏即是出了伏天;伏天結束。元,竹蓑笠翁,逸句:“蠶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葉尚憂風。”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出伏吃什麼養生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溫熱粥或藥膳粥,可說是養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虛、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補中氣。百合粥、銀耳粥、杏仁粥、蓮子粥、堅果粥與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養生早餐。
中醫提醒,老年人、體質較虛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會明顯感覺不舒服的人,應該從秋天就開始調理保養身體,多喝水、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日吃麵食的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初伏時,新麥剛收月餘,帶著麥香的麵食可以增加食慾,排出“熱邪”。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伏天喝羊湯,不用開藥方。羊湯本是冬季禦寒極品,但不少人也酷愛在三伏天飲用。據說羊經過春冬兩季滋養,膘肥肉嫩,燉出的湯羶味小;三伏天飲用羊湯全身冒汗,能驅散體內積熱。民間甚至有“伏天喝羊湯不用開藥方”之說。
很多人認為夏天喝羊湯會上火。專家表示,這是個飲食誤區。羊肉能補虛勞,益氣力,壯陽道,開胃健力。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溼度最高的季節,人體陽氣也最為充足,加之自然界也是一派火熱,喝羊肉湯可以使體內寒氣驅逐體外,能起到溫中散寒、溫補氣血的功效。
其實,作為味美、蛋白質含量較高而又營養豐富的牛羊肉,四季皆可食用,常吃羊肉、常喝羊肉湯對肺結核、氣管炎、哮喘、貧血、營養不良以及一切虛寒病症,非常有益。尤其是羊羔肉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特別養顏,又因它的脂肪熔點高,不會被體內吸收,所以是美女們瘦身的安全肉食。
關於三伏天
我國古代採用“干支紀事”的方法用以計年、計月、計日、計時。所謂“干支”就是十個“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個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使用天干和地支的兩個字搭配,來表示年、月、日的序號。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總稱為“三伏”。由於夏至與第一個庚日之間的天數幾乎每年都不一樣,所以與“三庚”的天數也不是固定的。
我國傳統曆法規定,“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數則不固定。“這是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為10天,有時為20天。”史志成解釋說。
1、《中國國家地理》版權頁上註明每月七號發行。
2、但不同地區間實際會有一定差異。 北京無疑是最早的,一般6號就能買到。其他地區相對較晚(7到10號),邊遠地區和川貴等交通不太方便的,還要再遲一點。
3、每年的十月都會比較遲(到十月中旬)發行,原因: (1)國慶放假,出版商員工停工休假。(2)《中國國家地理》每逢十月都會出加厚版,發行量大,印刷任務比平時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