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與帝王家的上一句是學會文武藝,出自《馬陵道》。《馬陵道》為元朝無名氏所作崑曲傳統劇目,屬北曲雜劇。該劇目講述的是孫臏殺龐涓於馬陵道的故事,共四折二楔子。
孫臏、龐涓共同向鬼谷子學習兵法。龐先下山入魏國為大將,以兵威制服六國。龐涓把孫臏推薦給公子申,公子申令兩人佈陣,龐涓敗於孫。龐因此嫉恨孫,一天,龐令手下人告知孫臏,說熒惑失位,要孫在三更天領兵到宮門外,連射三箭,鳴鑼擊鼓,鎮住火星。孫不知是計,果然前去。龐又暗中告訴公子申,說孫謀反。於是將孫押赴刑場問斬,龐想得到孫的天書,又假意向公子申求救,免孫一死,而以刖足之刑代之。龐讓孫臏抄天書,孫卻裝瘋,僵臥羊圈內。這時齊國大夫卜商到魏國進貢茶葉,暗中把孫帶到齊國。齊宣王令田忌為先鋒大將,封孫臏為軍師,聯合其他五國軍隊,共同攻打魏國。孫臏佯敗,誘龐涓到馬陵道。最後,龐涓中了埋伏,被孫臏手下兵士射殺在馬陵道上。
乃敢與君絕上一句: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原文:上邪
【作者】佚名【朝代】漢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譯文:
上天啊,我渴望與你相知相惜,長存此心永不褪減。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見,除非滔滔江水乾涸枯竭。除非凜凜寒冬雷聲翻滾,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紛飛。除非天地相交聚合連線,我才敢將對你的情意拋棄決絕。
1、上一句是:“事了拂衣去”,整句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意思是:大事做成後,拂袖而去將功勞和美名隱藏起來。
2、出自:唐代李白《俠客行》。
3、原文: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4、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5、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6、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7、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8、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9、譯文:趙國的俠客帽上隨便點綴著胡纓,吳鉤寶劍如霜雪一樣明亮。銀鞍與白馬相互輝映,飛奔起來如颯颯流星。他們武藝蓋世,十步可斬殺一人,千里之行,無人可擋。
10、他們大事做成後,拂袖而去將功勞和美名隱藏起來。想當年,侯嬴、朱亥與信陵君結交,與之脫劍橫膝,交相歡飲。與朱亥一起大塊吃肉,與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11、幾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酒後眼花耳熱,意氣勃勃勁生,感動蒼天,可貫長虹。朱亥揮金槌殺大將竊兵符救趙,使邯鄲軍民大為震驚。
12、朱亥與侯嬴真千秋萬古二壯士,聲名煊赫大梁城。他們縱然死去而俠骨猶香,不愧為一世英豪。誰願像揚雄那樣的儒生,白首著書,老死窗下呢?
但願犧牲報國家上一句是粉身碎骨尋常事。粉身碎骨尋常事,但願犧牲報國家的意思是為了革命,流血犧牲、粉身碎骨不過是件平常的事情,我只是希望犧牲自己來保全自己的國家。
粉身碎骨尋常事,但願犧牲報國家出自秋瑾的《失題》,秋瑾目睹列強入侵,清廷腐敗,國運衰頹,她無比憤慨。為求救國之道度,秋瑾別夫離家,東渡日本留 ...
1、風光不與四時同上一句:畢竟西湖六月中。
2、出自《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3、譯文: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線,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 ...
“莫論他人是與非”上一句是“常思自身錯與過”。
出自嘉靖年間羅洪先的《醒世歌》。全文內容為:心至虛時能受益,事非經過不知難,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人非。翻譯:謙虛的態度才能學到東西,事情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就不知道有多難,一個人靜心獨處的時候要時常反省自己所犯過的過錯,和別人閒談的時候切莫談論他人的是 ...
王師北定中原日。宋朝陸游《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賞析: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表明詩人即將離開人世,萬事皆空,用不著牽掛,從中體會詩人悲哀悽涼之情。不但表現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為下文“但悲”起到有力的反襯作用。
第二句“但 ...
與日月同輝的上一句是與山河同在,這是出自一副對聯。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 ...
狗不嫌家貧的上一句是子不嫌母醜,這是我國的一句俗語,用以說明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家庭出身,也不應該挑剔自己的方面,嫌棄自己的父母,出自《偈頌九十三首》。《偈頌九十三首》是宋代詩人釋梵琮所作詩詞之一。
釋梵琮,號率庵。寧宗嘉定十二年住慶元府仗錫山延勝禪院。理宗紹定元年住南康軍雲居山真如禪院。為南嶽下十七世, ...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作者:司馬遷
【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源於《漢書.司馬遷傳》,字面意思是:
常常想著在國家危難的時候,自己能夠為了國家發奮向前,甚至不顧自己的生命。
林則徐也有類似的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其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