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農曆三月三是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又稱“修鍥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也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曆史。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頭或江邊飲宴歡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

  三月三習俗活動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

  農曆三月三,中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風俗習慣。茼蒿又被稱為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髮育在田頭地腳線的一種山野菜。雖然是山野菜,卻鮮美爽口、營養豐富。民間諺語曰:“三月三,茼蒿當仙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季更是吃料茼蒿的時節。春食茼蒿也是在我國民俗日益突出的民間風俗。《詩經》就會有“其甘如薺”的詠頌;李商隱也是有“城中心桃李滿天愁風吹雨打,春在溪頭薺菜花”的詩詞。

  三月三全家老小出遊賞桃花

  “春明三月桃花香”,三月初三,全家老小出行,有的別人帶著下酒菜在野外野炊,而這時候更是喜迎春第一支桃花對外開放的階段,自古“三月桃花香”的叫法,也有“又是一年春草綠色,仍然十里桃花香”的叫法。事實上做為看花看來 ,桃花並算不上漂亮 ,但去除迎春花之外,它是“東風第一枝”開的早,農曆三月早已綻開,在大城市內沉寂了一個冬季的大家,春暖花開乍寒,大家邁向野外賞桃花變成“三月三”的一個主題活動了。青島市都不除外,近郊區“小水村”一帶遍植桃花,城內群眾去賞桃花的群體紛至沓來。

  吃雞屎藤

  農曆三月三吃雞屎藤,是北海當地人的一種民間風俗,大家將葉與稻米混和研磨成粉,再製成一片片的雞絲藤面,用這類面製成的雞絲藤粿仔湯,味兒芳香柔美,是當地人鍾愛的特色美食。流傳陰曆三月初三是中華文化的人文始祖軒轅氏的華誕,北海市人為此留念這名名人。

  風箏

  “更是世間三月三,紙鳶飛漫天”,三月初三也有風箏的民俗文化,紙鳶的來源於有很多的叫法。有些人說曾為戰事中傳遞情報的功具等,但在民俗是一種手機遊戲。成年人、小孩都喜愛風箏,有些人覺得是一種健身運動。風箏的做法各式各樣,難能可貴挺大的不一樣,很多早已變成藝術品。大家也覺得歷經了冬季,應當到戶外活動遊戲,因此 三月初三風箏,實際上不但這一天 ,可以說從上巳日到清明節全是風箏的好時候。

  三月三的傳統風俗習慣吃什麼食物

  從古至今,“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流傳了下來;在廣西,“三月三”是重要節日,在當地人民心中的地位不亞於春節。“三月三”是中華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民族民俗元素。

  “三月三”的節日記憶,透過豐富的民俗形式和詩詞歌會展現並傳承了下來。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這是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寫的江南過“三月三”的場景;陸翽在《鄴中記》中提到的“石虎三月三日臨水會,公主妃主名家婦女無不畢出。臨水施帳幔,車服粲爛,走馬步射,飲宴終日”,是北方過“三月三”的場景;《晉書·李玄盛傳》中所說的“玄盛上巳日宴於曲水,命群僚賦詩,而親為之序”,則是西北過“三月三”的場景。

  千百年來,“三月三”不僅作為一個傳統節日流傳至今,更是成為一條紐帶,將凝聚起來的中華文化從古至今娓娓道來。

  如今,為了讓“三月三”更多地留住中華兒女的記憶,許多與“三月三”相關的習俗已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6年,在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海南省申報的“黎族三月三節”榜上有名;2008年,國務院公佈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申報的“畲族三月三”入列其中;2011年,貴州省貞豐縣、望謨縣的布依族“三月三”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國務院公佈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和擴充套件專案名錄中,貴州省鎮遠縣的“報京三月三”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的“壯族三月三”名列其中。

  越來越多與“三月三”有關的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和發揚。聽一首壯族三月三的山歌,定能想起那些美好的春光;吃上一頓烏米飯,哪怕是遊客,也會對浙江畲鄉的歷史與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節日簡介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節日簡介

  農曆三月上旬的巳日就是古時的“上巳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因為三月上旬的巳日每年不同,所以到魏晉時就以襖初三’來代替“上旬的巳日”作為上巳節了。

  上巳節起源於周代。起初它是、種巫教活動,即透過水濱祭祀、沐浴活動,除災祛邪、析求生育。可以說上巳節厚本是上古先民的嚴求育節’。漢代以後,上巳節雖然仍有祛邪求育的活動,但增添了貴族炫報財富和遊春娛樂的內容。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日,娛樂活動成為節日的主要內容,如踏青、遊春、划龍舟、打鞦韆等,齋戒沐浴、除災祛邪已退居其次,求育儀式近乎消失。唐朝把上巳節規定為全年三大節日之一,十分盛行。宋代上巳節也是人們水邊實飲、郊外遊春的節日。直至近代,有很多地方還過這個節日。

  上巳節的含義

  所謂“上巳”,是指夏曆中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上巳節又稱三月三,是我國曆史相當悠久的傳統節日之一。追溯上巳節的來歷,可以一直推至上古時期。傳說伏羲氏與女媧捏土造人,繁衍後代,故而後人尊伏羲為“人祖”,並在淮陽一帶修建太吳陵古廟,在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舉行廟會,在此期間對伏羲進行朝拜。後來又逐漸定為在上巳這一天舉行各種慶祝活動。也正因為是為了祭祀造人的祖先,上巳節最初的諸多活動都與子孫繁衍有關。

  上巳節的習俗

  在上巳節,主要舉行祭高襟、祓禊、曲水流觴、會男女、蟠桃會、祈豐收等活動。

  高襟

  高襟,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最初的高襟,是以孕育中的女性形象出現的,是生殖的象徵。祭高襟顯然是一種與求子有關的巫術活動。

  祓禊

  祓禊,是一種沐浴、潔身、祈福的儀式。古時人們認為有的婦女沒有生育能力是由於鬼神作祟,就在上巳節舉行沐浴儀式治療不育症。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描述了年輕女子在三月三到水邊踏青的盛況;崔顥的《上巳》詩:“巳日帝城春,傾都祓禊晨”。更道出了巳日長安傾城出動舉行祓禊的景象。還有王維的《三月三日曲江侍應制》“奉迎從上苑,祓禊向中流”等句子都有相關描寫。宋、明間上巳節的重要性雖然不及唐朝,但也頗具規模,這在文人詩句中也有反映。

  曲水流觴

  曲水流觴顯然是臨水浮卵的遺風。臨水浮卵是一種很古老的水上活動,即是把煮熟的雞蛋放在河中任其四處漂流,誰拾到即可食之。直到今天很多地方還流行“三月三,地(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據說可以治頭疼。與臨水浮卵相類似的還有水上浮棗的習俗,是用棗子替代熟雞蛋放在水中任人取食,也蘊涵著“早生貴子”的意思。事實上這就是古代求子之類巫術活動的遺存。發展到曲水流觴,這種上巳節的習俗已經成為文人雅士的遊樂節目。

  會男女

  會男女是上巳節中一項非常奇特的風俗。上巳之日春遊踏青,是男女相會的大好時機,即使野合,也有所不禁。事實上這種風俗來源於氏族時期的群婚習俗。有學者認為上巳節的最初涵義就是性愛狂歡。原始社會為了禁止因為爭奪異性而可能引起的互相殘殺,在生產時期實行的是性禁忌制度,令男女分開生活。而在那些不需要遵守禁忌的日子,就成了性開放的節日,發展到後來就固定於春日相聚,漸漸演變為三月三民俗的最初形式。

農曆三月三是廣西什麼節日 廣西三月三這天要幹什麼

  農曆三月三是廣西什麼節日

  三月三歌節、歌圩節、歌婆節或歌仙節等。廣西壯族的三月三是以唱歌為主要活動內容的祭祖的節日,因此又叫歌圩節、歌婆節或歌仙節。三月三是壯族祭祖的日子。這一天壯族人家都要帶著準備好的祭品,如肉食、糕點、香燭和紙幡到祖先墳上祭祖。擺好供品,行祭拜之禮。

  據說這是為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當年的劉三姐歌喉嘹亮,歌聲優美,被推為歌仙,受到人們的愛戴。可是財主們卻討厭她唱歌諷刺財主的為富不仁,揭露他們剝削壓榨百姓的罪惡,便在劉三姐上山砍柴時,將她推下山崖,墜落身亡。壯家人懷念劉三姐,在她墜崖的三月初三舉行歌圩,由此逐漸形成了三月歌圩節。

  三月三本來是壯族祭祖的日子。這一天壯族人家都要帶著準備好的祭品,如肉食、糕點、香燭和紙幡到祖先墳上祭祖。擺好供品,行祭拜之禮。按照壯族的傳統風俗,為祖先準備的供品都要在現場吃掉,不能帶回家。這樣,壯家人吃完祭祖的供品後,便開展歌圩的對歌活動。壯家人將歌圩場所稱做歌圩,意思是在野外唱歌。這種活動在春秋兩季要舉行很多次,而三月三這一次最為隆重。

  後來,歌圩節演變為青年男女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的活動。每到這一天,壯家男女在山坡、草坪、曬場,互唱山歌對答,對歌的內容很廣泛,參加對歌的人老中青都有但最為活躍的是青年男女的情歌對唱。他們以歌會友,以歌傳心聲,以歌傳情,隨編隨唱,機動靈活。一些出類拔萃的對歌者,在歌圩中找到意中人,從而使得一年一度的歌圩節成為賽歌、選偶的喜慶活動。

  廣西三月三這天要幹什麼?

  包五色糯米飯

  節前家家戶戶準備五色糯米飯和彩蛋。人們採來紅蘭草、黃飯花或黃梔子、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讚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

  搶花炮

  在農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後,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

  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透過突破、擋人、變向、快衝等方式衝進對方炮臺,將花炮放入算得分。規則類似於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製圓環,直徑約5釐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

  繡球傳情

  歌圩的繡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製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繡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繡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繡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徵著純潔的愛情。

  打扁擔

  打扁擔是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託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願望。

  打扁擔的舞蹈形式有雙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種套式。舞者多為雙數。表演者手拿扁擔,圍在長凳或舂米槽旁,有節奏地時而敲打板凳,時而互相撞擊扁擔。

  對歌談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點。小夥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適的物件,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夥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繡球贈與意中人,“他”則報之以手帕、毛巾之類的物品,然後歌聲更加甜蜜,遂訂秦晉之好。

  傳說:

  相傳,遠古的壯鄉有個員外生了三個美若天仙的女兒,長女和次女都嫁給了大戶人家的公子,只有名叫麗妹的三女兒還沒有嫁出去。她聰明過人,能詩能歌,心地善良,經常揹著家人樂善好施。芳年十八時,儘管追求她的富人官人絡繹不絕,但她都一一回絕,弄得父母傷透了腦筋。

  原來麗妹早有了心上人,他是本村貧窮人家的子弟,村民管他叫阿強哥。阿強雖出身貧寒,但心地善良,經常為窮人做好事,無論誰家有什麼農活忙不過來,他總是擠出時間前去幫忙,他家有什麼好吃的,也少不了鄉親們,因而得到了大家的厚愛。阿強也聰明過人,雖然經文聖書沒讀多少,但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尤其是吟詩唱山歌,能觸景生情,即興而發。麗妹雖然經文聖書比他讀得多,但還拜他為師。阿強見麗妹謙虛好學,總把她當親妹妹看待,經常一起探討詩文,這一年農曆二月下旬,壯鄉舉行山歌比賽,麗妹,阿強哥都報名參賽。聽他倆的對歌,人人都如痴如醉,流連忘返。結果雙雙都得了頭名金獎。透過這次比賽,麗妹對阿強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尤其對他那聰明絕頂,現編現唱以及樂於助人的品格深感敬佩,於是產生了愛慕之情。在大家離去後,麗妹有意留了下來,含情脈脈地對阿強吐露了自己的愛意,併發誓說:“如阿強不娶她,她也一輩子不嫁人。”對她的話,阿強十分高興,但又想到自己的身世,難為情地推辭說:“我出身貧寒,恐怕你父母不會同意這門親事的。”麗妹緊緊抱住他,告訴他:“不會吧,只要你登門求親,他們會同意的。”麗妹追求阿強哥相親們都知道了,他們都說願意為阿強捐獻彩禮,只要員外家人開恩。

  一個深更半夜,麗妹跳窗找阿強哥去了,正當他們相互傾吐衷腸之際,員外家丁闖了進來,強行把麗妹抓了回去,麗妹泣不成聲,祈求父母成全她和阿強的這門婚事。說阿強雖家境貧寒,但憑他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一定會有好日子過的。但固執的父母還是不同意她的哀求。痴情的麗妹眼看不能與阿強結為夫妻了,便心灰意冷,萌發了輕生的念頭。到父母都散去入睡後,留下遺書,便懸樑自盡了。門外的丫鬟朦朧中醒來,聽到閨房內有異常,開啟門一看,她簡直驚呆了,麗妹已經尋短見了。她拼命呼救,頓時,員外一家嚎哭起來,他們看著遺書,悔恨不該干涉女兒的婚姻自由,鄉親們聽到哭聲,知道了麗妹為了反抗父母干涉婚姻自由而憤怒死去,對她深感同情,對員外夫婦極為憤慨。

  再說阿強從員外家提親不成,回到家後,茶飯不思,一頭栽倒在床上,父母怎麼叫喚他,就是不坑聲。當麗妹殉情的噩耗傳來,無疑是給阿強重大的精神打擊,他腦子嗡嗡作響,想到生不能結為夫妻,死了再陰間也要結為夫妻。想到這裡,他起身走出了家門,三步並做兩步,走到員外家,“哇”的一聲撲到了麗妹的屍體上,說時遲,那時快,他猛的起身一頭撞到樑柱上,也殉情了。這一天正是農曆三月三日,鄉親們見壯鄉的好兒子,好女兒雙雙殉情了,個個悲痛萬分,哽咽著,哭泣著。有的還以山歌老歌頌他們忠貞不屈的愛情,一唱就是三天三夜,三天後才隆重地為他們倆下葬。

  為了紀念他倆,每年人們便在三月三這一天,蒸上糯米飯,帶上雞鴨魚肉,上山為他們掃墓,同時聯歡唱歌,歌圩就這樣形成了。


農曆三月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三月的民族有哪些

  農曆三月三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過三月三的民族有哪些   壯族、黎族、苗族、瑤族、侗族、土家族、土族、布依族、漢族等。農曆三月三又叫上巳節,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   “三月三”在壯族傳說中,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在廣西,農曆三月三,不僅是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 ...

2020農曆三月是什麼節日

  1、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內容。上古時代以“干支”紀日,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謂之“上巳”。   2、農曆2020年上巳節的日期:2020年03月26日,星期四, ...

農曆三月是什麼特殊節日

  三月三在我國各地的節日不一,不同民族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節日名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種   1、農曆三月初三是“上巳節”,又稱“踏青節”、“修禊日”。   唐代此節與“春節”、“中秋節”齊名為年度“三大節日”之一。此俗沿襲至辛亥革命,以後保留了一些踏青、遊春、祭祀等民俗並與相近的“清明節”合併。作為時令,人們乘 ...

農曆三月是什麼節日

  1、三月三,即農曆的三月三日,在這一天,許許多多的靚男少女成群結隊對歌定情,互贈信物,幽會密林深處,這場面和歐美國家的情人節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農曆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   2、農曆三月三自詩經中的詩歌也有記載,常有一對男女在此日踏青出遊;漢樂府詩歌也有很多表現;唐朝詩聖杜甫的《麗人 ...

農曆三月”探尋福建畲鄉民俗記憶

   福建寧德福安市富春公園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福建省首屆“三月三”畲族文化節“民族文化遊園活動”在此舉行。畲族歷史文化展、畲家小吃、畲族銀器、畲族服裝服飾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等豐富多彩的畲族文化展示,吸引數千民眾湧向現場。 “三月三”是畲族人的傳統節日。節日期間,畲民們雲集宗祠,自晨至暮對歌盤唱,懷念畲族 ...

農曆三月的傳說

  農曆三月三是布依族等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至於此節日的來歷,卻沒有統一的說法;   三月三最早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曆三月三 ...

202x年農曆三月十黃道吉日時辰吉凶 今日最好的時辰

  雖然時間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但是在古代每個時辰的吉凶是不一樣,想要事情順利的進展, 擇定一個良辰吉時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不僅僅可以給人挑戰困難的勇氣,同時還會給人帶來好的運氣,這樣做事情的時候能夠順利的完成。   2022年農曆三月三十黃曆查詢   公元2022年04月30日 農曆03月(大)30日 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