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過秦論第三段寫了秦朝哪些措施

過秦論第三段寫了秦朝哪些措施

  滅諸侯統一天下,攻取百越之地,使蒙恬修長城擊退匈奴,廢除先王治世之道,焚燒諸子百家的著作,殺掉英雄豪傑,收天下的兵器,修長城,使精兵守衛要害的地方。

過秦論第三段原文及翻譯註釋

  1、原文第三段: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chī)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fān)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qián)首;隳(huī)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xiāo)鋒鏑(dí),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2、對應翻譯:

  到始皇的時候,發展六世遺留下來的功業,以武力來統治各國,吞併東西二週,消滅各個諸侯國,登上寶座來控制天下,用嚴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風震懾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劃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著頭,頸上捆著繩子(願意服從投降),把性命交給秦的下級官吏。秦始皇於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築長城,守衛邊境,使匈奴退卻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邊來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來報仇。秦始皇接著就廢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燒諸子百家的著作,來使百姓愚蠢;毀壞高大的城牆,殺掉英雄豪傑;收繳天下的兵器,在咸陽集中它們,銷燬刀刃和箭頭,冶煉它們鑄造十二個銅人,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後據守華山以為帝都東城,以黃河當作帝都的護城河,憑藉著高聳的華山,往下看著深不可測的黃河,認為這是險固的地方。好的將領手執強弩,守衛著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員和精銳計程車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天下已經安定,始皇心裡自己認為這關中的險固地勢、方圓千里的堅固的城防,是子子孫孫稱帝稱王直至萬代的基業。

過秦論作者是誰寫了什麼

  作者是賈誼。

  《過秦論》上篇先講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漸強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優勢、實行變法圖強的主張、正確的戰爭策略、幾世秦王的苦心經營等。行文中採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鋪陳式的描寫方法,富有氣勢;之後則寫陳涉雖然本身力量微小,卻能使強大的秦國覆滅,在對比中得出秦亡在於“仁義不施”的結論。中篇剖析秦統一天下後沒有正確的政策,秦二世沒有能夠改正秦始皇的錯誤政策,主要指責秦二世的過失。下篇寫秦在危迫的情況下,秦王子嬰沒有救亡扶傾的才力,主要指責秦王子嬰的過失。


翠鳥第二自然什麼

  翠鳥第二第三自然段寫了翠鳥的活動特點或動作迅速敏捷的特點。《翠鳥》是東漢末年文學家、書法家蔡邕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詩人以翠鳥為依託,用擬人手法寄寓心意,表達了詩人在爭權奪利、相互攻擊時的憂心忡忡心態以及遭遇壓迫,幸脫羅網的心情。作者在描寫翠鳥外形時,抓住顏色非常鮮豔的特點,先總寫後分述,準確地運用描寫色彩 ...

第一什麼內容

  第一段原文: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譯文: 秦孝公佔據著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地勢,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衛著,藉以窺視周王室的權力 ...

仿

  例句一:   春天像任性的小孩子,表情鮮活,它變化著。   春天像戰士,血氣方剛的,走著,跑著。   春天像活潑的少女,有豔麗的裙裝和頭飾,熱情地迎接生命的旺季。   例句二:   春天像剛睡醒的巨獅,抖落一身蕭瑟,它奔跑著。   春天像山澗裡的清泉,叮咚響著,笑著,跳著。   春天像枝頭上的黃鶯,清脆的 ...

臘八粥2-21自然什麼

  1、課文《臘八粥》主要寫了“我”急切地想喝到臘八粥,透過大部分語言和動作來寫出“我”的急切。   2、課文《臘八粥》描述了一家三口人(八兒、八兒的父母)加上一條狗(哈叭),一次晚餐的情形。那天可能是一個特別的節日,因而家裡煮了臘八粥,也炒了陳臘肉。作者對八兒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饞、小狗哈叭在桌下鑽來鑽去撿骨頭 ...

運用什麼論證方法

  過秦論運用了以史實為論據,用觀點統率材料的論證方法,在觀點統率下對史實作出高度概括。例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計騙魏將公子卬而襲破其軍的結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   又如山東諸侯曾多次合縱抗秦,皆被張儀等人的連衡術所破,韓、魏、楚三國多次獻地於秦,秦土日廣,這是秦的“詐力”策略的勝利,作者把所 ...

第二劃分層次

  1、第2自然段應該分為三層。   2、第一層從開始到“北收要害之郡”,寫秦對諸侯國的各個擊破,“南取”、“西舉”、“東割”、“北收”就說明了這一點,同時也說明了任何一個諸侯國都難以單獨與秦抗衡以及諸候之所以“會盟而謀弱秦”的原因。   3、第二層從“諸侯恐懼”到“弱國入朝”。寫秦國擊敗聯合起來的九國之師, ...

高中必修原文及翻譯

  1、原文: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譯文:秦孝公佔據著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地勢,擁有雍州的土地,秦孝公佔據著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地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