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臺是省與府之間的地方長官。在清朝時期,道臺也叫做道員,是巡撫和知府之間的一個地方性長官,在清朝初期的時候,道臺的官職品級不定,到了乾隆十八年的時候,才把道臺的官階品級統一定為正四品官職。
清朝的時候,在各個省裡面都會設定有道臺這個官職,有專門監管一省糧食的督糧道臺,簡稱糧道,也有負責河工修建的河道。道臺這個職位很多時候是由一個地方的掌管兼任,比如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和茶馬道,一般都是由當地相同品級的官員來兼任。
道臺是省與府之間的地方長官。在清朝時期,道臺也叫做道員,是巡撫和知府之間的一個地方性長官,在清朝初期的時候,道臺的官職品級不定,到了乾隆十八年的時候,才把道臺的官階品級統一定為正四品官職。
清朝的時候,在各個省裡面都會設定有道臺這個官職,有專門監管一省糧食的督糧道臺,簡稱糧道,也有負責河工修建的河道。道臺這個職位很多時候是由一個地方的掌管兼任,比如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和茶馬道,一般都是由當地相同品級的官員來兼任。
道臺,又稱道員,清代官名。根據清代的官階制度:道臺是巡撫與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
清初的道臺官階不定,乾隆十八年,道臺一律定為正四品。清代各省設道員,或有專責,或作為布、按副使。專責者有督糧道或糧儲道,簡稱糧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簡稱河道。官則有的單設,多數為兼任。其他如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茶馬道等,一般由當地同品級官兼道員。作為布、按副使,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守道由布政使下的參政、參議發展而來,巡道是按察使下副使、僉事演變的結果。初設只轄一府,或數道同轄一府,後來有的統轄全省,有的分轄三四府之地。為此,守、巡二道由原來臨時性差使變為固定的地方長官。而且前此守道主管錢穀,巡道側重刑名,久之兩者各加兵備銜,所掌漸趨一致。
乾隆、嘉慶時又準密摺封奏,權勢日益加重,以至有人視道臺為巡撫、下,知府上的一級地方行政機構。實際上道臺不完全具備地方政府性質,不過是省級行政機構的派生物。
1、督、撫之下設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財賦、民政。布政使又可簡稱藩臺、藩司。
2、又設按察使,掌管一省的司法、監察以及驛傳事務。按察使又可簡稱臬臺、臬司。
3、清代道的長官,官方稱為“道員”,民間尊為“道臺”,因此得名道臺衙門。清代的道,是省以下、府以上的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