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邵陽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重陽為何有祭祖習俗

邵陽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重陽為何有祭祖習俗

  重陽節是中國寓意比較繁多的節日之一,除了大家熟知的敬老愛老以外,還有重陽登高驅邪氣、祈福祭祀的說法,而且在有些地方重陽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需要大操大辦的,那麼比如在湖南邵陽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重陽為何有祭祖習俗?

  邵陽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吃鴨子登高

  重陽習俗至今保留。八月中秋吃芋子,九月重陽吃鴨子。人們在這一天往往登高望遠。邵陽市城區居民有登餘湖山、馬鞍山的。

  武岡城鎮居民則競登雲山,紅男綠女,熱鬧非常。1986年中央人民政府定重陽日為敬老節,市縣各級政府部門,以後都在這一天舉行敬老活動。

  賞菊及飲菊花酒

  重陽節恰逢金秋時節,菊花盛開,相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以愛菊出名。

  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貌似陶淵明。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菊花品種繁多,千姿百態。

  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重陽賞菊之習尤為盛行,但已不限於九月九日了。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所以不少-婦女、兒童將茱萸佩帶於臂,或插在頭上。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

  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還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已經如此,歷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陽節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重陽為何有祭祖習俗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至今仍盛行,人們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

  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在傳統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重陽登高祭祖的傳統風俗延綿至今。

滿族的風俗習慣 滿族有哪些習俗活動

  滿族的風俗習慣 滿族有哪些習俗活動

  滿族人孝敬長輩,注重禮節,在路上遇見長輩,要側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長輩走過再行;不但晚輩見了長輩要施禮,在同輩人中年輕的見了年長的也要施禮問候。親友相見,除握手互敬問候外,有的還行抱腰接面禮。過春節時要拜兩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滿族傳統住房一般為西、中、東三間,大門朝南開,西間稱西上屋,中間稱堂屋,東間稱東下屋。西上屋設南、西、北三面炕,西炕為貴,北炕為大,南炕為小,來客住西炕,長輩多住北炕,晚輩住南炕。

  滿族忌諱

  室內西炕不得隨意坐人和堆放雜物;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新媳婦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飯。長輩在吃飯時,媳婦在旁伺候,否則,就視為不敬不孝。大爺伯父輩不得同侄兒媳婦開玩笑。侄兒媳婦不許在大爺面前露胳膊露腿。過去滿族婦女旗袍長至蓋腳背,袖長至手背後,與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徑庭。

  滿族禮儀

  滿族有敬老尊上的風尚。青年人見了長者要垂手站立並要和顏悅色地回答長者的問話。有人衝父母狀況,子女必須起立回答。對老人,三天請小安,五天請大安。

  請安禮,男有“問安”、“打千兒”、“叩頭”。“問安”,是請小安,垂手站問好。“打千兒”是請大安,也叫“單腿跪”,滿語為“埃拉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撣下袖頭,左腿前屈,右腿後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頭與身略前傾。“叩頭禮”,即磕頭,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請安“首必四叩,至三則跪而昂首,若聽命者然。尊長者以好話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則不起也”(《柳邊紀略》卷四)。

  對神佛、祖先、帝王則三跪九叩。女人禮儀不同於男人,有“蹲安禮”,俗稱“半蹲兒”,即雙腳平行站立,兩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狀。婦女平日相見,以右手撫其額,點頭為拜,俗稱“撫鬢兒”,即手指從眉上額頭鬢角連撫三下,隨後點頭目視。

  婦女相見,興手拉手之禮,俗稱“拉拉禮”,與漢族婦女拜見禮有別。至親久別相見彼此抱腰接面,然後執手問安,是謂抱腰接面大禮。如幼輩見長輩,兩手抱其腰,長者用手撫其背。老年夫妻相見有“頂頭禮”,老夫婦久別重逢,老伴迎上去用頭頂住老頭胸脯,老頭輕輕撫摸幾下老伴後腦勺或後脖頸。

  滿族人,路上遇見不相識的長者,要鞠躬垂手問“賽音”(滿語,好的意思);如騎馬,要下馬閃在路旁讓長輩先行。長者也很客氣地說:“謝謝阿哥,請上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馬趕路。

  滿族飲食風俗

  (1)滿族餑餑。滿族人喜歡吃粘食,因為粘食耐餓,便於外出射獵活動。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製作精巧,風味獨特的各種點心,統稱為“滿族餑餑”,因此素有“滿點漢菜”之說。滿族餑餑歷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窩窩頭”,也稱小窩頭。

  (2)滿族入關前有一種筵席叫“餑餑席”,每桌使用麵粉80斤,可見規模之大。使用的麵粉多為粘面,就是以糯米或大黃米、小黃米為主,摻入適量其他米碴,再用豆沙、果仁、白糖作餡。主要的品種有薩其瑪、綠豆糕、蘇葉餅、豌豆黃、牛舌餅、打糕、油炸糕、粘豆包等。每到冬天,滿族人家一般都要做上幾鍋粘豆包,凍起來隨吃隨拿。現在瀋陽冬天的集市上仍然經常可以聽到粘豆包的叫賣聲。

  (3)菜餚。滿族人特別喜歡吃豬肉、酸菜,而且烹調方法很多。比較有特點的菜餚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腸、火鍋、酸湯子等。

  (4)遇到喜慶的事情或祭祀時,要設肉食大典。八人為一桌,席間主人端上一方方約十斤左右的豬肉和調好的肉汁,客人不用筷子,而是自己用刀將肉切成塊或片,蘸肉汁吃肉,並依次捧碗喝酒,十分豪爽。

  (5)白肉血腸是滿族人宴請親友的一道主菜。五花豬肉,切薄片,與細切的酸菜同時下鍋,開鍋後再投入已灌好、煮熟、切成小段的血腸。這道菜香而不膩,營養價值很高。現在瀋陽的那家館白肉血腸,風味絕倫,深受消費者歡迎。

  (6)涮火鍋是最為典型的滿族飲食。這種飲食與當年滿族人遊獵生活方式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所以,不論是原始的滿族火鍋,還是如今華夏大地隨處可見的現代火鍋,吃起來都會令人聯想起“噼啪”作響的山林篝火,聯想到“吱吱”作響的小吊鍋。可以說滿族火鍋是如今風靡全國的火鍋老祖。除菊花火鍋外,比較有名的有什錦火鍋和三鮮火鍋。

  (7)酸湯子是滿族傳統食品。秋季新糧成熟之後,農村幾乎家家泡酸湯子。將新打下來的玉米整粒浸入缸中發酵,然後用清水沖洗,將酸味去除,磨成水面後,過濾去渣皮,即成湯麵。食用的時候,鍋內燒開水,用特製的湯子套,套在左手大拇指上,左手握一團湯麵,用右手擠壓,擠出的湯子條直接入鍋煮熟,撈出來後,拌入肉炸醬、雞蛋醬或蔥花醬之類的佐料即可食用。

回族風俗習慣 回族有哪些習俗活動

  回族風俗習慣 回族有哪些習俗活動

  回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雲南、山東也有不少聚居區。回族在元代開始進入雲南,全省有回族人口55.9萬餘人,佔中國回族人口的6.31%。分佈廣泛,各市縣都有回族居住。主要聚居在交通沿線的城鎮和附近村寨,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其先民主要是13世紀蒙古人3次西征後大批東遷的“回回”人,以及遠在唐宋時期僑居中國東南沿海的穆斯林“蕃客”,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透過通婚等多種因素,並吸收了漢、蒙古、維吾爾族等生活習俗,逐漸形成了回回民族。

  在日常生活中,見面都要問安。客人來訪,要先倒茶,還要端上瓜果點心或自制麵點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員都來與客人見面、問好。若遇上老年客人,還要燒熱炕請老人坐,並敬“五香茶”或“八寶茶”。送客時,全家人都要一一與客人道別、祝福。有時遠客、貴客還要送出村莊或城鎮才分手。

  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菸、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回族不抽菸,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喪葬食俗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區別。有的地方辦喪事三天不動煙火,由附近的親戚鄰居送食,禁止請客,三天後方進行紀念活動。 婚俗 結婚筵席一般都要8—12道菜,忌諱單數,象徵新婚夫婦永遠成雙成對。甘肅地區的新婚夫婦生頭胎,男方要攜帶禮物去女方父母家及至親家報信,10天內岳母要攜紅糖、米等營養品和小孩穿的衣物來看“小月子”。男方家要設宴款待來客。

  回族的重要節日及風俗

  新年,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月二十五“填倉日”, 二月二龍抬頭,五月單五吃棕子,過伏日一一如頭伏餃子末伏面,七月過十四,八月十五仲秋節。最近幾年又增加了“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這些,是與漢民同胞相同的風俗節日。

  回民同胞內部,自已還過三大節日,即“爾代節”、 “古爾邦節”和“聖會”。

  回民內部按《阿拉伯天方歷》規定,三百五十六天又四分之一為一年。回民過年(即“爾代節”)是對照我國農曆的月份連過三年移下一個月。趕上農曆二年閏月就是二年往下移一個月。而後,依次類推。“爾代節”又稱大開齋,對外講回民過年。大開齋的這個月,初二,初三傍晚時看月亮,見著月亮就拔齋(按《天方歷》從見著月亮,算這月的開始,到下一個月見著月亮前一天算這個月的結束)。一個月內白天不吃不喝,晚上開齋和夜間吃喝。開始是初二見的月,就到月底二十八晚上和夜間過年吃餃子,回民也叫“坐夜”,經語叫‘概得勒晚息”。大部分回民男性同胞淨身,晚上到清真寺聚禮,跟著阿訇禮拜。禮拜完了回家團聚吃餃子。如果一開始初三見的月,就到月底二十九晚上過年。坐完夜以後,過二至三日,傍晚再看月亮,如初二傍晚看見的月亮,初三早飯時過大開齋節,即: “爾代節”,全體回族男性同胞,淨身後穿上節日服裝,到清真寺禮拜,聽阿訇講教義。結束後下殿,阿訇和全體回民同胞互相拿手(雙手對握共誦贊主、贊聖的詩詞),團拜,共賀節日。

  古爾邦節,又名小開齋,也叫宰牲節。跟大開齋走七十天,就是小開齋。這個節日到來的月份,初二、三看月亮,見著月亮就拔齋十天,一般的到十二或十三開齋。大部分男性同胞淨身,然後穿著節日服裝,到清真寺禮拜,聽阿訇講教義。上殿前後,家家宰羊、雞、鴨、鵝或合夥宰牛。這由個人經濟條件而定。但有一條,宰了牛羊以後,三分之一分給本院的親族;三分之一分給過不起節日的貧窮人;三分之一全家老少食用,不興個人吃。就是宰個雞,也必須分七家以後,自已再吃。

  聖會,又名聖祭,由來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日和逝世日。這個節日,是隨著古爾邦節後的第三個月即是聖祭(回曆三月)。但這個月的日子不變,即從初三(誕生日)做到十四(逝世日)那天也可。這天,清真寺宰牛燉肉,炸油香。全體回民,按戶到清真寺聚歲。款是全體回民拿“也貼”,即自願捐款。這樣做,以表思念穆聖。

  除三大節日外,回民每到禮拜五中午後為案禮日,本民族內部叫“主麻”。有些老人和念過《可蘭經》的,要去清真寺參加聚禮,跟著阿訇禮拜。回民也習慣地把這個日子叫做“好日”。辦喜事或有其他大事,就選擇這個日子。

  回民死了人,也叫傳送人。老人亡了,按遠近給親友送孝。一般是二至三天“傳送”。亡人不論窮富,都可穿白布兩層,二十八尺。淨身後由親友送到墳坑。不論窮富,一律用土葬。經濟條件好的戶,有給老人修磚墳,掛圍坑的,圍坑就是用阿拉伯文字寫在布上,掛到墳坑內。 無論怎樣、磚墳內只能修磚套,不能修上磚底,況因是回族人民是土葬,人死了,身子必須著土。亡人的親友,有給亡人戶送喪禮的習慣,款數多少不等。這種喪禮的意義,一是人情之故,二是互助之意。這種喪禮,現在還實行著。

  另外,回民不吃豬肉,不吃已死之物,不吃動物的血,這是老人們一輩輩傳下來的,前二年《人民日報》曾有專門文章論述過回民為什麼不吃豬肉的事。肉品只吃牛羊等反芻動物肉,家禽只吃雞、鴨、鵝、鴿。吃時,必須阿訇宰,為了出血講衛生。


古爾邦節風俗習慣 古爾邦節什麼習俗活動

  古爾邦節風俗習慣 古爾邦節有什麼習俗活動   過節前,家家戶戶都把房舍打掃得乾乾淨淨,忙著精製節日糕點。節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嚴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參加會禮。   新疆的維吾爾族在古爾邦節時,無論是城市或農村的廣場上都要舉行盛大的麥西來甫歌舞集會。廣場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繽紛的傘棚、布棚、布賬、夾板 ...

元宵節哪些風俗習慣 元宵節什麼習俗

  在春節期間,有很多的習俗活動,例如貼春聯、回孃家、迎財神等。每年到了春節,家家戶戶都歡聚一堂,其樂融融。春節過後的第一個節日是元宵節,元宵節也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那麼,元宵節有什麼習俗呢?   吃湯圓   正月十五吃湯圓使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習俗活動了,又漫長的歷史發展程序。在宋朝的時候民間較為流行的一種 ...

寒露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寒露節氣什麼習俗

  導讀:每個節氣出現都會讓天氣變得不一樣,而且我們的飲食也開始有所不同,雖然是細微的,但是認真的人肯定能發現,那麼寒露節氣的特點和風俗都有哪些呢?想知道寒露節氣有什麼習俗,就來瞧瞧小編對寒露節氣的介紹吧。   寒露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寒露節氣的特點:寒露節氣,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已入秋,而南方開始進入秋季。寒 ...

秋分什麼風俗 秋分節氣哪些習俗

  導語:在秋分時期裡,大家一定要注意保養肺氣,根據天氣變化新增衣物,以免生病,影響健康。秋分節氣是有一些特定的風俗的,那麼,朋友們知道秋分有什麼風俗?秋分節氣有哪些習俗?   秋分有什麼風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古時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動。祭月, ...

重陽節哪些習俗 重陽節哪些傳統風俗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重陽節習俗有:登高、賞菊、吃重陽糕、迎女贈糕、插茱萸等。   登高   關於重陽節登高習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其一,古人非常崇敬山神,認為山神能保佑人遠離災害,所以人們在“九為老陽,陽極必變”的九九重陽之日,登山拜山神,以求吉祥,避免災禍,之後逐漸成為一種娛樂 ...

九月九日重陽節風俗是什麼 九九重陽節哪些習俗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九九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登高遠眺   登高之所以受人重視,特別受老人重視,是因為人們認為登高意寓“登頂長壽“。除此之外,人們還相信登山能使人健康長壽。重陽節登高在唐代就開始盛行了。   賞菊花   菊花產自中國,最早記載始於公元前5世紀。菊花在陰曆九月盛開,它有一個美稱“長壽 ...

重陽節風俗哪些 重陽節哪些民俗習俗

  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重陽節有哪些民俗習俗   重陽節風俗有吃重陽糕、登高、佩茱萸和賞菊。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登高節、敬老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