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鄂倫春族服飾

鄂倫春族服飾

  鄂倫春人世世代代遊獵於綿綿數千裡的大小興安嶺的茫茫林海之中,食獸肉、衣獸皮,創造了適合於森林遊獵的獸皮服飾文化。他們的服飾,上至帽子、下至靴襪乃至各種生活用品,多以獸皮為原料。獸皮不僅經久耐磨,而且防風抗寒效能極好。不同季節的獸皮,可以製作各種不同的衣著。如秋冬兩季的獸皮毛長而密、皮厚結實、防寒力強,適宜做冬裝;夏季的獸皮毛質疏鬆短小,適宜做春夏季的衣裝。

  以袍式為主

  鄂倫春族服裝以袍式為主,主要有皮袍、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皮襪、套頭皮帽、皮手套、皮圍裙、皮坎肩等。

  沒有下半截的皮褲

  皮褲多用三張皮在秋冬季製成,褲長只到膝蓋下,下半截穿皮套褲。套褲無褲腰和褲襠,只有兩條馬蹄形褲腿,用皮繩栓在褲帶上。男人狩獵、女人砍柴時都習慣穿上它,既保暖,又可以保護裡面的褲子,行動起來也很靈便。

  踩雪無聲的皮靴

  獸皮靴是用十幾條狍腿皮做靴幫,用一個狍脖子皮做底縫製,輕便、美觀,踩在雪上還不容易發出聲響。

  假耳朵皮帽

  皮帽多用完整的狍子頭皮製作而成。其方法是,將狍子頭皮剝下並熟制好,把眼圈的兩個窟窿 上黑皮子;再把兩個耳朵割掉,用獸皮做兩隻假耳朵縫上,狍角照舊保留。這種帽子是狩獵的極好偽裝,據說如果不換上兩隻假耳朵,獵人在遠處就會誤認為是真狍子而出現誤傷。

精美絕倫的鄂倫春族服飾文化

  衣服是人類用來遮蔽身體和禦寒的東西,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徵,一個民族穿什麼的衣服往往也體現了這個民族的文化特色。作為狩獵民族的鄂倫春族也有著他們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那麼,你對鄂倫春族的服飾瞭解多少呢?接下來,鄂倫春族文化帶你瞭解更多更詳細的內容。

  以袍式為主

  鄂倫春族服裝以袍式為主,主要有皮袍、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皮襪、套頭皮帽、皮手套、皮圍裙、皮坎肩等。

  沒有下半截的皮褲

  皮褲多用三張皮在秋冬季製成,褲長只到膝蓋下,下半截穿皮套褲。套褲無褲腰和褲襠,只有兩條馬蹄形褲腿,用皮繩栓在褲帶上。男人狩獵、女人砍柴時都習慣穿上它,既保暖,又可以保護裡面的褲子,行動起來也很靈便。

  踩雪無聲的皮靴

  獸皮靴是用十幾條狍腿皮做靴幫,用一個狍脖子皮做底縫製,輕便、美觀,踩在雪上還不容易發出聲響

  假耳朵皮帽

  皮帽多用完整的狍子頭皮製作而成。其方法是,將狍子頭皮剝下並熟制好,把眼圈的兩個窟窿 上黑皮子;再把兩個耳朵割掉,用獸皮做兩隻假耳朵縫上,狍角照舊保留。這種帽子是狩獵的極好偽裝,據說如果不換上兩隻假耳朵,獵人在遠處就會誤認為是真狍子而出現誤傷。

  在長期的遊獵生活中,鄂倫春人獨具匠心,創造了極富民族特色的狍皮服飾文化。狍皮不僅經久耐磨,而且防寒效能極好。不同季節的狍皮,可以製作各種不同的衣著。如秋冬兩季的狍皮毛長而密, 皮厚結實,防寒力強,適宜做冬裝。夏季的狍皮毛質稀疏短小,適宜做春夏季的衣裝。

精緻的鄂倫春族狍皮服飾文化

  居住在我國東北部地區的鄂倫春族雖然人口不多,但是文化亦不會貧乏,他們也擁有本民族特俗的服飾。因為狩獵不僅是其生存需要,亦屬於他們的長處之一,因此他們本民族的服飾也取材於狩獵。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鄂倫春族文化看看他們的服飾文化吧!

  鄂倫春族的服裝以狍皮為料,以袍式為主,主要有皮袍、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皮襪、皮手套、皮坎肩、狍頭皮帽等。

  因為狍皮不僅經久耐磨、防寒效能好,而且不同季節的狍皮,可以製作各種不同的衣著。如秋冬兩季的狍皮毛長而密,皮厚結實,防寒力強,適宜做冬裝。夏季的狍皮毛質稀疏短小,適宜做春夏季的衣裝。

  他們的皮袍叫“蘇恩”,大襟、袍邊、袖口用淺色簿皮鑲邊。女式皮袍上繡花和項圈,很講究。皮褲叫“額勒並依”,膝部飾有圖案繡花。鄂倫春人的的狍頭皮帽“密塔哈”最具特色,用獵物頭皮原樣做成,保留狍角和雙耳,眼珠部位嵌以黑皮。

  鄂倫春族人的服飾也充分顯示了狩獵民族的特色。在長期的遊獵生活中,鄂倫春人創造了極富民族特色的狍皮服飾文化。狍屬鹿科動物,其毛密而厚,禦寒效能好。狍皮有大毛、青毛、紅毛之分,鄂倫春人冬著大毛皮襖、春秋著青毛皮襖、夏著紅毛皮襖。男袍帶大襟,在袍邊和袖口處鑲皮子,既結實又美觀。

  為便於騎射,皮袍的前後襟均有開衩,腰間繫黑色帶子,皮袍所用紐扣,早年用獸骨製成,後多用銅釦。女袍在兩側開啟,並在領口、袖口和開啟處繡有各色花紋圖案腰間繫彩色腰帶。老年婦女和女童垢皮袍上只有鑲邊,不繡花、不染色。

  典型的鄂倫春族服飾主要有幾何紋、植物紋、動物紋三種:

  幾何紋:數量最多,主要有圓點紋、三角紋、水波紋、浪花紋、半圓紋、單回紋、雙回紋、丁字紋、方形紋、渦紋等。多半依個人需要大量組合,以產生新的圖案節奏和旋律。

  植物紋:數量居次,以葉子紋、樹形紋、花草紋、花蕾紋等為主,其中南綽羅花紋樣尤為突出,運用甚廣。鄂倫春語“南綽羅花”意為“最美的花”,象徵純潔的愛情。多用於姑娘嫁妝的,以示愛情純真幸福。花形呈“十”字架,以雲卷變形紋表示。

  動物紋:數量最少,主要有云卷蝴蝶紋、鹿形紋、鹿頭雲卷紋及馬紋。還有借鑑他民族的紋樣,如“壽”字紋等。

  “米那共”,即狍頭帽,是鄂倫春人最具特色的服飾之一,這種帽子用完整的狍子頭皮製成。其方法是:將狍子頭皮剝下,保留其毛、眼、鼻、口,熟好後,在原眼眶處鑲上黑皮子,再把兩個耳朵割掉,用狍皮做兩隻假耳朵縫上,狍角照舊保留即可。這種帽子不僅保暖禦寒,而且還是狩獵時的極好偽裝。


中華民族-- 鄂倫春

  主要分佈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龍江省呼瑪、遜克、愛輝、嘉陰等縣。“鄂倫春”一詞有兩種含義:“使用馴鹿的人”和“山嶺上的人”。   鄂倫春民族有自已的語言,一般通用漢語文。信奉薩滿教,崇拜自然物。   新中國成立前,鄂倫春族還處於原始社會,社會內部尚未形成社會分工,只有男女老少 ...

鄂倫春 --簡 介

    鄂倫春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鄂倫春自治旗、扎蘭屯市、莫力達瓦旗、阿榮旗,黑龍江省的塔河、呼瑪、遜克、嘉蔭縣和黑河市。“鄂倫春”一詞有兩種含義:“使用馴鹿的人”和“山嶺上的人”。   鄂倫春民族有自己的語言,一般通用漢語文。信奉薩滿教,崇拜自然物。   新中國成立前,鄂倫春族還處於原始社會,社 ...

鄂倫春的喪葬習俗

  鄂倫春族認為人的靈魂不滅,人死後變成鬼,要到 閻門坎 (陰間)去,對鬼不能隨便冒犯。這些觀念影響到他們的喪葬習俗。   鄂倫春族講究安葬迅捷。在葬地選擇上,一般要選擇土地平坦,靠近森林和河流的地方,樹有根,水有源,意味著子孫後代永續不斷。   安葬方式有幾種,其中最古老的葬法是風葬。風葬又可具體地分為三種 ...

鄂倫春的飲食習俗

  鄂倫春狩獵民族,在自然生存環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了以肉食為主的飲食習慣。最常見的如 手把肉 、 曬肉乾、曬肉條、 阿蘇納 、生吃腰子、灌血清、燒肉片、煮肉湯等。   吃 手把肉 在北方狩獵、畜牧民族中較為普遍。鄂倫春族的吃法是,把狍子、野豬、犴或鹿肉切成大塊、放到鍋裡,掌握火候到鮮嫩可口時撈出,每人用刀割 ...

鄂倫春生活習俗

     鄂倫春族的物質生活極具特色。除食肉、衣皮外,過去的住所 仙人住 亦是狩獵文化的一種創造。 仙人柱 形同半張開的雨傘,由30多根樹杆塔成,外面夏季覆蓋樺皮,冬季覆蓋獸皮,可很快塔成,可隨時拆卸。 仙人柱 入門正對面的上方和左右兩側,專供人們坐臥,但有嚴格的規定。 仙人柱 中央終日燃燒著篝火,用以熟食和 ...

鄂倫春·篝火節

  鄂倫春人與火的關係   鄂倫春人對火神的崇拜歷史悠久。他們認為火有驅邪祛汙的作用,器皿衣物置於火上烘,被認為是變得潔淨了。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春節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時向篝火磕頭祈福。每逢春節客人來拜年時,須先向火神敬拜。鄂倫春人對火有著一系列嚴格的禁忌:不許隨意向火堆潑水、扔髒物、吐痰,或 ...

鄂倫春的禮俗

  鄂倫春族是一個十分重視禮節的民族,他們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禮節。他們的禮節大致有三種:請安問候、下馬致敬、叩首參拜。   作為晚輩的或是弟弟妹妹,遇到了長輩,或是哥哥姐姐,一般都要行屈膝禮請安問候。對於父母或是比父母年長的老人,只要外出3天以上的,回來後都要前去請安問候。有事要同長輩商量,只有徵得他們的同 ...